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春灯 《探索》2007,(2):175-177
新加坡注重环境保护,注重住房建设,注重公共设施建设的“三注重”经验,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值得借鉴。本文在总结新加坡城市及住房建设与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与住房建设的三点主张:搞好城市绿化布局规划、切实解决“购房贵”问题、分流安置进城人口。  相似文献   

2.
1.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并行不悖 新农村建设不是与城市化相悖而行,相反,新农村建设是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完成的。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把城市化的重心下移,从过度注重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转向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切向农村看齐,一切向农业回归.更不是以牺牲城市和工业的优势去发展农村和农业。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不能脱离国情实际无限制地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过快发展的倾向。这种过快的城市化是低成本、低质量的城市化,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城市的承载能力面l临挑战,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激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快速扩张背景下郊区化现象突出。郊区化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在空间上由城市向乡村延伸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人口居住郊区化、产业郊区、服务与商务郊区化。成都作为西部的特大城市,郊区化过程剧烈,城市人口由中心区向四大新城(次区域)扩展,工业由原有的旧东郊向城东、城东北工业区迁移,城市商贸业(大型商场、专业市场为代表)向三环、外环沿线的重点区域扩张、迁移。商务服务则由中心CBD向城南副中心延伸,而且机场与成都的总部基地也集聚了部分商务服务业。从整体看,成都的郊区化实质是城市中心区功能调整与重组,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城市的居住、工业、商业、商务配合城市多中心化发展而在城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重新配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昌平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之一。作为城市发展新区,昌平将形成由昌平新城、中心镇、建制镇和已纳入城市中心区的回龙观、东小口地区四个部分构成的城市发展格局。昌平新城由原来的昌平卫星城、沙河卫星城、百善、马池口和埝头工业区组成。昌平新城承担带动区域发展的功能。今后昌平将建成首都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之一,成为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成为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昌平常住人口将达到120万,其中一半会居住在昌平新城内。新的北…  相似文献   

5.
京都日见添新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北京的绿化林业步伐明显加快,全民绿化意识得到提高,绿化美化建设已被提升到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度。构筑三道绿色生态屏障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生态战略思路”形成,即“建设林业三大体系,构筑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生态城市。”贯彻落实这一生态战略思想,全市绿化美化建设的速度加快,水平提升。北京的地貌由城市中心区、中心区外围的平原和地处平原东、北、西三面“U”字型的山区所构成。根据这一特点,市委市政府决定建成三个绿色生态圈,即:三道绿色生…  相似文献   

6.
观点     
《廉政瞭望》2012,(4):10-11
中国“城市病”或将并发 2月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酋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中国大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国际经验表明,人口快速膨胀,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将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问题。此外.“新兴+转轨+转型+快速城市化”的叠加,  相似文献   

7.
余显强 《当代贵州》2007,(11):16-16
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加快把安顺市培育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城市”精神,结合安顺市委、市政府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目标,西秀区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扩张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安顺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初具现代化特征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包括城市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工业服务业发展、人口聚集。它通常是政府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城市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而采取的一项城市扩张举措。在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往往由政府提出,由政府规划,由政府投资,由政府运作,具有强烈的政府主导特征。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开发建设路子在初期由于适应了城市扩张的需要,又利用了政府在集中动员资源方面的优势,加上政府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可以取得明显的进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是,由于城市本身主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双鸭山市尖山区是这个市的中心区,下辖1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8.9万。自2000年12月以来,尖山区委、区政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辖区内组织实施了以城市扶贫解困为重点的“爱心行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扶贫解困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两区”建设开展以来,在朝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CBD管委会”)抓住“两区”建设重人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着力优化区域硬件环境与服务,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建设高科技园区,实现第二产业新突破。三、全面打造“四大城市品牌”,壮大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城市病”     
赵利晖 《当代贵州》2013,(10):55-55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具体来说,“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市贫困等方面。此外,贫富差距大、犯罪率上升等也可以笼统地被认为是病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口因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人口发展也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十一五”北京市人口规划的编制不仅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和深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基础。文章系统论述了“十一五”期间北京人口规划目标实现的背景、关键因素以及重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结果是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促进了新区的产生。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就是指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是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发展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成安 《唯实》2002,(4):29-33
在我国,户籍制度之所以长期得以维持,重要原因是人们一直以为“取消户籍管制政策会导致农民大量进城”,并引发难以治愈的“城市病”问题。实际上,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并不必然引起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问题也并非像洪水猛兽那样可怕和不可治愈;禁止农民进城所造成的我国耕地资源的粗放使用、环境污染的加重、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小城镇居民“个人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农村病”远比“城市病”严重。因此,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亟需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音 《求实》2006,(Z1):191-193
一、对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由于人口迁出地的各种制约性因素形成的推力及迁入地的各种吸引性因素形成的拉力共同作用,人口会自动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根据2004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1.4亿,而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庞大的城市外来人口,就像一把双刃剑,其在为城市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却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中.人口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个社会有了高素质的人口,就有了取之不尽的发展动力源泉。人才也是一座城市赖以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才资源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资源。武汉市的科教实力雄居全国第三.是一个人才大市.雄厚的人力资本为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人才优势.但武汉在经济发展上明显滞后于国内许多大城市。当前进行的“两型社会”建设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需求与高素质人口的大量外流而致的人口素质下滑发生冲突时.我们才蓦然惊觉到人才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杨柳荫 《前线》2012,(7):46-47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科学判断首都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提出未来五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目标、“两个率先”的发展格局、“三个北京”发展战略以及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六项战略任务。这既是对中央关于北京工作要求的深入贯彻,也是对首都城市发展规律和功能定位的准确把握,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北京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是指导未来五年首都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我们要紧密结合区情实际,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总体定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杜梅萍 《前线》2014,(7):100-100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外国专家局、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北京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市决策学学会、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协办,目前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首届“健康城市与‘城市病’治理国际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伦敦、东京、纽约等特大城市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了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彼此交流了健康城市和“城市病”治理的观点,促进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调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柳荫 《前线》2013,(1):12-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整体部署,特别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已经进入小康行列,正处于由“国内一流中心城区”向“国际知名中心城区”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以更高标准加快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