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颖华 《政协天地》2008,(10):62-62
十年前,我有幸走进西安古城,出席在延安召开的全国老区精神文明座谈会。在古都小住几日,得以认识古都、了解古都、亲近古都,真正感受古都悠久灿烂的文明。古都名胜中,最让我倾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李益彬 《传承》2010,(30):96-97
古都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涵了多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它不仅研究古都演变的过程和现象,而且研究其中演变的规律。王明德博士的近作《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中国古都变迁研究》是一部探索古都文明演进轨迹及其发展规律的著作,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探寻中国古都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吴心 《黄埔》2008,(3):118-120
中国历史悠久,做过王朝都城的城市难以计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曾记载,自上古至北魏时期的都城约有180处。而北魏至清朝,又一千余年,其间王朝兴替,列国消长,又增加了几多古都,难以列清。在这些数以百计的古都中,特别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七座城市,被称为七大古都。这七大古都统治的地域广大,经历的年代悠久,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首都文化组成部分的古都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是北京古都留给北京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对北京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北京人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孔繁峙 《北京观察》2017,(10):10-15
随着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古都城市的历史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轴建筑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功能,但古都中轴线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却得以保护并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  相似文献   

7.
<正>穿裹暖和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冰场,脚踩溜冰鞋,一溜烟风驰电掣般地滑动起来,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风姿和着爽朗的欢笑声,一下子给静寂的古都增添了无限活力,成为古都冬日一抹亮丽的风景。冬天的户外运动,在北方当以溜冰为最。每到数九寒天盼春归的季节,伴随着儿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唱响,古都北京迎来一年之中的严寒气候,雪花纷飞,河水凝冰。待到冰封千里之时,便是溜冰的极佳时节。穿裹暖和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冰场,脚踩溜冰鞋,一溜烟风驰电掣般地滑动起来,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风姿和着爽朗的欢笑声,一下子给静寂的古都增添了无限活力,成为古都冬日一抹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向继贵 《时事报告》2013,(11):32-34
有人说,如果将中国古代5000年的灿烂文明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西安就是它强壮的树根。这里是中国六大文明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享有"华夏古都、山水之城"的美誉,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且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13个王朝1100余年的建都史,让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为它积累了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1,(19):F0002-F0002,I0001
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全力打造购物·美食新地标 杭州市上城区自古以来就是“珍异所聚”、“商贾云集”之地,从繁华的南宋古都,到如今朝着“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大步迈进,上城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繁华盛事。在今日杭城的三大商圈中,上城“三分天下有其二”,拥有湖滨、吴山两大商圈。南宋古都·经典上城正在全力打造购物美食新地标,为...  相似文献   

10.
薛凤冠 《群众》2020,(16):35-36
美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美丽的价值指向。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南京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如何在美丽江苏、美丽古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作为全省唯一的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溧水把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示范样本作为贯彻省委要求、市委部署的实际行动和重大抓手,对标找差、比学赶超,努力成为全方位展示美丽江苏、美丽古都建设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1.
刘杨 《北京观察》2009,(2):52-53
今年1月31日是农历正月初六,北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60年前的这一天——1949年1月31日,当清晨来临的时候,第一缕曙光不仅消散了密布在古都上空的战争阴霾,还欣开了北平历史的新篇章——北平和平解放了,古都获得了新生!如今,60载春秋已经走过,毛泽东、傅作义,邓宝珊、何思源等虽己故去,但是古都仍在,记忆犹存。  相似文献   

12.
叶芳 《台声》2000,(6):38-39
春末夏初的北京 ,尚有些许凉意 ,而地处中原大地的古都西安 ,却已是暑气袭人。“五一”节期间 ,20多名在北京读书的台湾青年学生来到西安 ,开始了他们为期4天的探寻古都文化之旅。此次活动 ,由全国台联和北京市台联组织 ,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的台湾学生参加。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贵州亲自率队 ,与来自家乡的青年学子一道饶有兴致地参观、游览。此次参加古都文化之旅的台湾学生 ,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踏上中原大地 ,对古城西安 ,对世界闻名的秦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向往已久。在碑林、在…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传说故事、饮食名馔、史籍志书,内容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市民文化、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1949年至1966年的古都风貌保护工作 建国之初,保护古都风貌的焦点是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内还是旧城外.中央决定将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内后,伴随着最初的城市建设,对如何保护古都风貌时常发生争论,突出的有:牌楼存废之争、城墙存废之争、建筑形式问题.北京市于1953年11月提出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中提出的首都城市建设的六条指导原则中,有三条涉及保护与改革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北京所代表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老北京述闻》系列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重点讲述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该系列共12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年历史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传说故事、饮食名馔、史籍志书,内容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市民文化、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贾伶 《友声》2009,(1):14-16
<正>古都迎盛会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一座享有"世界上仍然活跃着的古老城市"和"香城"、"东方之珠"等无数美誉的西亚古都,张开双臂迎接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者——中阿友好代表团。110位中国的友好使者们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及18个阿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古槐     
北京的古都风貌——古槐、紫藤、四合院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无论是在公园名胜里,还是大街小巷以及庭院中,到处都种植着国槐。尤其是自元代建大都城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所以北京的古槐很多。它们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姿态,给古老而又繁华的北京平添了一种静穆安谧的天然之美,尤其是在盛夏,它们的巨冠浓荫,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凉意,一缕缕温馨。人们在古槐的浓荫下乘凉,已成为京城盛夏的一景。古槐确实是京城的一大特色,所以人们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风貌,总是说起:“古槐、紫藤、四合院”。可以说,古槐、紫藤、四合院也是北京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1,(19):2-3
杭州市上城区自古以来就是"珍异所聚"、"商贾云集"之地,从繁华的南宋古都,到如今朝着"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大步迈进,上城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繁华盛事。在今日杭城的三大商圈中,上城"三分天下有其二",拥有湖滨、吴山两大商圈。南宋古都·经典上城正在全力打造购物美食新地标,为杭州大力推进"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古都名城焕青春人间天堂美杭州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员会主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兆骥杭州是浙江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十六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下辖五个区、四个县级市和三县。总面积1...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5)
正7月17日,冀台新媒体合作论坛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来自台湾中南部10家媒体的14名媒体代表参会。两岸媒体人围绕"提高媒体传播能力"共同探讨两岸未来合作方向和新媒体发展趋势。来自台湾的《台湾导报》、台湾古都广播公司、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媒体代表参加论坛。台湾古都广播公司总经理苏恩恩介绍,这几年台湾新媒体经营很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