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语、汉字是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我们把“中国汉字城”作为汉字产业的载体,将汉字造字字理、汉字的快速教学和汉字文化产品开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汉字产业链。这一产业将在我们三晋大地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2.
汉字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优势在于:汉字体现了表达信息所能达到的最高效果;汉字的重复利用率非常高,表达、传递信息的优势一目了然;汉字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无穷。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中华文化存在,汉字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地简化,朝着更为易读、易解、易写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全域旅游"正式提出,至今时间虽然不长,但江西省婺源县从2000年开始,就按照"全域旅游"的构想,致力于把全县整体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2001年,"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05年,把"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这句旅游宣传口号,上升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全县工作总任务;2008年,进一步提出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地域打造成为"世界文化生态大公  相似文献   

4.
张颐武 《新湘评论》2013,(24):49-49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相似文献   

5.
王选 《共产党人》2006,(4):30-33
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在京病逝。为纪念这位推动中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的杰出科学家,本刊特发此文,让他的创新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迈向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6.
文字本是用来作为记录传达语言的工具,有实用价值,要求结构固定,便于使用。中国的方块汉字在实用价值之外,还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即书法艺术,日本人称之为书道。一、汉字书写的艺术要求什么是汉字书写的艺术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升华为艺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圈子的人们对于这种文化有"自知之明",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觉的实质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实现文化自觉,对于当代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价值。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一败涂地,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8.
倪方六 《党课》2011,(20):110-1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源远流长。因为汉字难写,书写比较随意,极具个性和艺术性,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人群——书法家,凭写字吃饭的人。可以说,中国书写错别字最多的人不是作家、记者,而是书法家。而且书法家写错别字具有主观性,也就是说“有意错”,会想当然地把字的结构打乱、写错,称其为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十三大把精神"文明"确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十四大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命题;十六大把"文化更加繁荣"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并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10.
刘达 《学习导报》2015,(2):26-27
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标准的"收视黑马",播出期间,有4.3亿不重复的观众收看。而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则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320.5万。这样的成绩单,已然超过了很多明星综艺秀。于是乎,观众不免乐观地翘首以待:广泛深入地挖掘中国文化资源,千姿百态的文化节目必将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向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但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精英对传统的反思也有极端之时,譬如对于千年延续下来的汉字。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鲁迅更是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就连素称稳健的胡适也坚信汉字必须废除。  相似文献   

12.
葛兆光 《党建》2011,(2):52-55
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用汉字思维;第二个是古代中国的家族、家国,和在家族伦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一整套有关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第三个是三教合一的宗教世界;第四个是理解、诠释和应对面前世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从这套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知识和技术;第五个是中国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观念,以及在天下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套对世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崔树芝 《当代贵州》2024,(12):22-23
<正>为帮助学生修身养性,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句教条,晚年又把心学的修炼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人修身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当前,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已被列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强调要把阳明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一结合,首先就要从工夫论角度把握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2,(5):72-72
解小青,197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并兼任首都师范大学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相似文献   

16.
文化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邓小平始终把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文化建设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文化体制与机制,文化建设创新提供保障;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文化建设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秉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利国 《党建文汇》2007,(2):21-21
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岁月的雕琢,本身即已具备了形象之美,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不朽的文字和千古的建筑是相辅相成的,文字是心灵的轨迹,建筑是心灵的迹化.本文试图从汉字中寻求中国建筑理念,并用独特视角诠释中国建筑艺术,探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对于心系中国文化命脉的大多数人来说,葛兆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80年代文化研究热得炙手时,他就是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而今,他已跻身于那些业绩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家名流之列。自1986年《禅宗与中国文化》问世以来,葛兆光先后出版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和《中国禅思想史》等学术著作,其中有的已被 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他还撰写了大量的随笔和评论,已结集出版的有《门外谈禅》、《考槃在涧》和《佛影道踪》等。特别是,1998年推出的《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第一卷)…  相似文献   

20.
程奕 《求实》2009,(Z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并沿用至今的表意体系文字。古老的汉字以其强盛的生命力,承担着记载、传承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功能。汉字的表意性,尤其是汉字的形体特征和独特的构造法,为我们从中探寻历史文化的生动印记提供了可能。军事现象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在汉字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