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体会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依照法律的规定,人大代表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法律赋予代表比一般公民更多、更大的权利,代表也必然要承担更多的、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代表的权利和公民的权利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对于公民的权利,公民个人是可以放弃的,这取决于公民的意志。代表的权利是由代表的职位、身份带来的,是一种职权。所谓职权,就是它同时是一种义务,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如果放弃代表的职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代表,就是不履行职责的代表,这是不行的。该你参加会、该你投票、该你表决,你说我有事,请假…  相似文献   

2.
法,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准则;法,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法,时时刻刻在与你同行!那么,你知道从你一出生开始,到进入成年人之前有若干法律和法规在维护着你的尊严、保障着你的合法权益吗?国籍资格。国籍资格是法律赋于你的,这种资格从你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公民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于公民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3.
宪法有两个基本功能,即规定并保障公民权利,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公民享有权利,法不禁止皆权利,因而人们可以不断地自由追求新的权利。宪法上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本来就应当享有的最起码的母体性权利,它不是第三者给予的,也不是宪法赋予的,而是宪法应该规定的,没有这些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到了18岁 ,就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十八岁既意味着你真正长大 ,又意味着你依法享有特定权利和依法承担特定责任 ,我国法律对十八岁的你如是说 :1 宪法说18周岁的你 ,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而使你真正参政议政 ,当家作主 ;同时你作为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里享受的民主权利具有平等性 ,因为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 民法说18周岁以上公民具有完…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2,(9):45-45
李少文在《法学》2012年第7期载文《论公民平等服公职的权利》认为,报考公务员是时下大学生就业时的重要选择.服公职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平等服公职权是指作为基本权利的服公职权应当平等地为公民所享有。它是公民决定自我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权利,是体现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权利.其内容包括了公民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及是否担任公职。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发现一些中学生对我国公民的概念理解有误,认为只有到十八周岁以后才是公民,这是不对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公民的概念,根据新宪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应是:“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这一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没有年龄的限制。不论是老年人、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是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从事政治活动、处理公共事务的场域,而公共领域中公民参与的实现必须要在一定制度环境中运行。公民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法律上看,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从政治上看,公民所拥有的法定权利集中表现为参与公共事务并担任公职的正当资格。公民是公共领域中的参与主体,而要实现公共领域中公民的有序参与,不仅需要公民具有公共精神,而且还要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权利缺损原因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与我国的其他公民一样,平等地享受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认可的各种权利。由于宪法规范相当简约、抽象,公民实际能否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往往取决于相关部门法律法规甚至是一些地方性法规的具体规定。在二元社会条件下,农民工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与城市居民相比有较大差距。公民权利的保障首先以法律的确认为前提,但公民权利的实现则有赖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从世界各国发展进程来看,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每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差序格局。从法理上讲,这正是当前我国农民工权利缺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公民国民人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据该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如我国宪法规定:“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个法律概念,其范围是以是否具有我国国籍来划分。公民同我国建国初期曾经使用过的“国民”在含意上是相同的。但公民与人民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范围是以政治标准来划分的。在我国现  相似文献   

10.
公民的某些权利的享有与义务的履行并非存在于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的自然人生命全过程,而是有法律规定的年龄界限。本文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简介我国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法定年龄。1.申领居民身份证的法定年龄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16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10年、20年、长期;16周岁至2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10年的居民身份证;26周岁至4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20年的居民身份证;46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的这一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公民的生殖健康权利,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本条例。  相似文献   

13.
全法 《人民政坛》2011,(7):44-44
7.问:选民与公民的区别是什么? 答:选民是指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0 9号  现公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自 2 0 0 1年 1 0月 1日起施行。总 理 朱基二○○一年六月十三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保障公民的生殖健康权利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国家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5.
孙文桢 《青年论坛》2010,(5):102-105
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不平等的一面,但依然属于民事关系,属于民事合同关系,而非属于国家行政管理关系。学生的权利包括四个层次,即首要权利、作为学生而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作为自然人而应当享有的其他民事权利和作为公民而应当享有的公权利。有必要对学校的权力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包括目的性控制和程序性控制。学生权利保护法的体系结构应当以此为基础而确定。  相似文献   

16.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例如,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民和公民的含义相同,指的也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的国民也就是我国的公民。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公民和国民是同义语。不过,公民一词往往是作为法学上的术语来使用的,而国民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更广泛一些。例如国民经济、国民收入、国民教育等等。人民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一方面由于各国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一、公民权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按照现代法学的观点,公民主要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一个人一旦取得了某个国家的国籍,就取得了这个国家的公民资格,也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居住地、健康状况和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我国公民。因而,公民指的主要是个人而非群体的一种身份或资格,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肖像权",是一种专属于自然人的人格权。公民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是我国法律规定保护的对象。公务员首先是普通公民,其肖像权当然要受到法律保护,无论其是否在执行公务。然而,任何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公务员作为特殊的群体,法律对其应当履行的义务作了明确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作为公民,其权利本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素质进一步提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残疾人受歧视和受教育"边缘化"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残疾人是一个困难群体,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和支持。因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从法律上给予保障和完善,从而在社会实践中给予很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20.
丁延松 《青年论坛》2007,(6):108-112
性自由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我国立法与司法在性权利保护方面却表现失衡.对于以女性为对象的性侵犯行为,立法将其作为犯罪进行了比较完备的规定,司法上也比较重视,可以说,女性性权利的立法与司法保护是比较完备的.而针对男性的性侵犯行为,虽然在社会上不断涌现,并且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立法仍然关注不够,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存在着立法上的空白和司法上的真空.这就需要从立法层面加强研究,以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