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上午第四节课是六班的政治课,我再次琢磨了一遍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先是导入语———“同学们知道,医院有‘透视’检查,绘画有‘透视’知识,哲学也讲透视,指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列举一些现象,帮助学生分析,最后让学生明确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以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走进教室,按照教学设计,先讲了导入语,接着开始列举现象并提出问题:镜头一(录像片段):不少同学上课下课拿着手机接电话、发短信、打游戏。问题1:如何看待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镜头二(漫画幻灯片):男女同学之间亲密接触。问题2:你对此类现象作何评价?镜头三…  相似文献   

2.
教学一得     
议论纷纷好讲法律常识,总免不了要举一些案例。举案例之后,学生往往要议论纷纷。有的教师遇到这议论纷纷,往往要加以制止,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些教师没有看到:这议论纷纷,正是学生由具体的感知而进入思维、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矛盾的暴露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的表现。充分有效地结合这议论纷纷讲课,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这“议论纷纷”的制止,其实是用“灌”来取代学生的自我思维、自我认识过程,也是教学脱离  相似文献   

3.
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直来直去、没有波澜起伏的教学,往往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心理,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适当地卖点“关子”,对教学将大有种益。一、传授新知识时可放意以错误的信息去归谬。对概念原理的掌握,对思想认识的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发生偏差。此时,教师可循着学生思维误区的运动轨迹,讲授时放意走上岔道,看学生有无反应。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已被引向死胡同时才连呼上当,从而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省悟。如讲“改革”时,教师故意把“经济体制”与“经济制…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中,如何计算利润率,一直是学生不易掌握的问题。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讲清以下几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利润”。在上一节,我们曾给学生讲过:剩余价值不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也不是由全部的预付资本带  相似文献   

5.
教学一得     
如何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新课讲授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导的好,不仅使新知识开启自然有序,而且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为全课新知识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有利条件。如何导入新课?根据个人体会,介绍几种方法: 一、设疑反导。有些内容,老师从正面讲过之后,学生往往会从反面提出一些问题,如果老师对  相似文献   

6.
当知青时,一位老农讲了一个黄鼠狼脱皮哺子的故事:三年困难时期,他一家人经常找不到吃的。好在他会下夹子,偶尔也会夹到狐狸、黄鼠狼什么的。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见夹到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皮,黄鼠狼脱皮逃了。他想,没有皮的黄鼠狼肯定死在不远的地方。于  相似文献   

7.
在高二哲学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讲些小故事给学生听,学生听完后往往一笑了之,并没有记住什么,也没有与哲学道理相联系。可是在讲第五课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时,同样也是讲故事,我改变了以往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说,某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消息传出,应聘者趋之若鹜,但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在10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此题一出,应聘者多作鸟兽散,仅剩三个人。现在我们假设这三个人就是咱们班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全班同学大笑)你们想…  相似文献   

8.
敢思     
“学源于思”。怎样开发学生的思路呢?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不要指责学生。例如,有一次,我讲公开课,在讲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框后,要求学生分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理,有一个学生问道:“有米做饭还叫什么巧妇呢?我看到一个资料讲要找米下锅该怎么理解”?我当时说“没有准备”。事后,另一个学生告诉了这个学生的家长,该生受到了家长训斥。我知道后立即向这  相似文献   

9.
在给高一学生讲“商品”这一概念时,我结合课文上的图示,运用教学中有关的“集合”知识来阐明商品的内涵与外延。下课后,有几位学生问我:“老师,您是教政治的,怎么也懂数学?”语气中带着几丝怀疑、惊奇和敬佩。时下,一些人包括不少学生对政治教师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教政治的“不过会讲几句干巴巴的空道理而已”,没有(也不必要有)其他什么“本领”。因而瞧不起“教政治的”。针对这一偏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改变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以改变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是从道理上向学生讲清,政治教师不只是会讲“大道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不少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我认为,这与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有关。不少学生在上课时也想了,但不会想,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这种似懂非懂的状况,正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所面临的重要方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讲课中偏重结论,少讲不讲过程,注重灌输概念原理,或是事例过多,不分析思考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这种意识又驱使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它在人的一般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转,没有自主思考的余地,处于客体…  相似文献   

12.
一讲清目标。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每堂课应着重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应该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二讲准重点。教学重点是指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知识。讲准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尊、自信、自豪感,就不会做出什么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了。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不可能突飞猛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甚至难逃任人宰割、凌辱的命运,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指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除了人会劳动,有语言、能思维外,还在于人具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因而,不管自觉与否,一个正常的人,总要讲个人的尊严,讲维护个人尊严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强而又通俗易懂,容易使学生初涉教材就自认为懂了,好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其实,这种“无疑”并不是真正无疑,而是没有用心钻研教材,没有找到认知矛盾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疑点,鼓励学生发现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概念…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政治经济学常识》的第一课,都是绪言课。“绪”,是事情的开头。“绪论”,是一本书的开头部分,通常叫做“前言”。前言,一般要讲三个问题: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科学,怎样才能学好。讲前言,犹如把学生领到科学宫殿的门前,并告诉学生说,这是一座美妙的科学宫殿,我们必须跨入宫殿。怎样才能登堂入室呢? 当开始讲第一课的时候,如果照本宣读,回答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以及照课本讲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就会给学生一种枯燥、难学的印象。同时还容易产生政治课无啥学的念头。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前言课,讲好前言课的前言。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本中,为了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常引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其他名人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运用这些“名人语”,才能充分发挥这些引语的作用呢?我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运用课本中的“名人语”的。 (一)引语宕开法。即运用引语使学生将要研讨的问题展开,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如讲“物质是运动的”原理时,在明确了“运动”这个概念后,接着就提出:“恩格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课  相似文献   

17.
参加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归来,学校安排我做一次讲座。我到教师中去了解教师们想听什么,一位教师说:现在新课程不是讲研究性学习吗,能不能用案例谈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听来的案例。在一所小学里,有一天自然老师正准备上课,几位学生把老师请到窗前,指着窗户外的三棵树对老师说:老师你看,那同一品种的三棵树,为什么一棵长得郁郁葱葱,充满活力,一棵树叶  相似文献   

18.
“悱”,即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强,有些又不太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和消极疲劳,动力和激情被销蚀,加之学生自身认知能力水平的限制,在课堂中经常会发生思维的暂时短路,产生“悱”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及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了问题,实则是思维和活力被禁锢,正处于休眠状态。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寻求到一把钥匙,来开启学生智慧和活力的闸门。“惊诧教学法”就是这样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在培智学校,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不管教师多么投入地教学,他都表现出十分木讷的样子。我就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什么都不参与,无论你怎么启发诱导,他都是一个表情,一种状态。我不厌其烦地对他讲,喊他听,拉他看,但不强硬的要求他做,那样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时隔一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这位学生和他的父亲,其父对我说:"也不知他跟谁学的,什么菜都会做,做的饭菜还都很像样。"原来这位同学早已把老师所教的饭菜的做法记在大脑里了,只是因为不自信,害怕自己做不好,才不敢尝试的。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设计先声夺人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开头,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在哲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链接文学作品,设置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情境,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新课讲解定下基调。例如,在教学“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框时,如果直接讲矛盾的含义,就很抽象深奥,学生不易接受,这样做会陷入空洞的说教。在导入新课时,可引用现代诗人艾青的《光的赞歌》一诗: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