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第三世界的各族人民,都面临着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现实问题,这是每一个有自尊心、自信心,而且力争把自己民族立于世界发达国家、发达民族之林的共同愿望。如何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变为文化商品,并使文化商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实现文化消费,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问题。每一个民族都有许多文化资源,如果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抛开对自己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保护和追求,那么资源的所有者(即  相似文献   

2.
《创造》1995,(5)
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心军心罗天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必须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目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4.
政协文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各族人民的友谊团结,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存史、咨政、团结、育人及推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起到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爱国主义精神作了深刻的阐述,内容十分丰富。江泽民同志从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即关于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论述;关于维护国权、国格的重要论述;关于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华民族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我们都必须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部队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完美统一王幸生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邓小平和作为中国人民儿子的邓小平,形成了一种鲜明的理论风格,即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邓小平文选》就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特色。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契合──按照自己国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这个十分精辟的概括,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领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致力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族医药的发展与民族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医药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在其挖掘、继承和发展中起到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的特殊作用,对于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正确的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家民委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召开编辑民族问题五套丛书会议,这不仅对于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优良传统,实事求是地总结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民族因素;而且对于向各族人民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各民族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自尊心,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调动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很受教育,很受启发。现在仅就个人在云南参加民族工作多年的一些亲身感受,谈谈民族研究与民族工作的关系。我感觉民族研究不仅要跟上民族  相似文献   

10.
韦秋杰  梁素琴 《传承》2008,(18):52-53
在新世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李瑞邓小平同志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邓小平同志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指导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问题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用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而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女青年,是一个富有高度责任感、进取心的自主型、开拓型的跨世纪现代女性群体,同时也是一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生力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她们的主观世界也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形成了既不同于男青年、又有别于中老年妇女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 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当代女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增强了当代女青年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代女青年深刻地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改革的命运、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兴衰紧紧相连,能够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自觉地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实现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绘制和伟大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赖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搞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能否实现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既然现代化建设与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民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整个社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值得以浓墨重彩大写的一笔。笔者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的调研走访,谈些粗浅的体会和思考。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核心价值导向。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精神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始终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命题,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考察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认清思想渊源,有利于我们理解其实质,贯彻其精神,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论断是站在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时代高度,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提出的一个极富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的科学论断。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增强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的紧迫感,提高大有作为的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前沿》1997,(7)
党的十五大已经胜利闭幕,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十五大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明确指出,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就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指明方向。一、共…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懂得热爱祖国是公民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尽的义务,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教育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立志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教材分析本课共讲三个框题,三个框题之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贯穿三个框题的中心思想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第一框题,热爱祖国是公民的道德和义务在本框题的开头,引用了两段名言,点出本框题的中心思想: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尽的义务。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材以反对荷兰殖民主义侵略,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