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名     
好名曹金兴宋代李,“苏门六君子”中的小阿弟。他在《师友谈纪》一书中说,自己少时急进好名,曾三次献书公车。捷径没走成,但好名急进之心不改,“复多游巨公之门。”年长他一辈的苏东坡直言相告:“如子之才,自当不没,要当循分,不可躁求。王公之门,何必时曳裾也...  相似文献   

2.
小品和大师     
赵丽宏 《民主》2024,(2):42-45
<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属于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一位。他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可惜纸张和丝绢都无法遗存千年,我们能看到的他的书画寥寥可数。在中秋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吟咏赤壁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文人,能留下千古不朽的文字,实在不容易。现在正活跃在文坛上的人,一千年后有几个人还会被人记得呢?  相似文献   

3.
偶翻《耆旧续闻》,见《东坡日课》。阅后颇有感。 苏东坡被贬在黄州时,以文会友,结识一位姓朱的地方官。朱公时有登门,关系密切。 一日,朱公求见。苏东坡正在作功课,朱公久候不至。苏东坡作完功课,才出来会见朱公,并表示歉意。说:“刚才完成每日的功课。”朱公问:“作什么功课?”东坡答;“抄《汉书》。”朱公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党争,苏东坡深受其害,数次被贬,贬得最狠的一次,是绍兴元年,从定州贬到英州,从英州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贬到儋州,简直成了政敌手中的一个玩具,被随便摆弄。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为苏东坡鸣不平,他并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写写犀利的文章,说几句傲气的话而已,至于这么变着法地整着人家玩吗?苏东坡倒是很洒脱,一路上谈笑风生,看到好山就登一登,看到好水就蹚一蹚,还不时地吟  相似文献   

5.
辛江 《瞭望》1991,(19)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主编的《人民的好干部》系列书,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人民的好干部》所遴选介绍的人物是全国各条战线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岗位不同、特点各异、贡献不一,但是都展露了共产党人、人民公仆高尚的精神风貌—— “一切为了群众——除此以外,共产党员难道还有什么?”这是湖南汩罗市委书记彭亮根写在《自勉》笔记上的话。他曾一度从县委书记岗位上退下,但他不愿过清闲日子,主动请缨协助县委、县政府抓林业。他和林业部门的同志跑遍了全县的主要山头,摸清情况,提出造林规划,下乡蹲点,上山踏察和劳动,一年出勤326天。他和汩罗的干部、群众用三年的苦战  相似文献   

6.
清风慕竹 《各界》2014,(7):64-67
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7.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8.
梁衡 《党政论坛》2014,(4):23-23
毛泽东的文风正如他的事业,其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能抽取某几个侧面.理直气壮,舍我其谁领袖是什么?是领头羊,是旗手,是灯塔,是大丈夫.当领袖先得有一种“丈夫立世,独对八荒”的英雄气概.凡是读过毛泽东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那种高屋建瓴、酣畅淋漓的气势.请看他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3)
正最近,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是带着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和倾向,以及鲜明的憎爱情感的。他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写和想象,动用了各种比拟、象征、联想、寓意等手法。在《红楼梦》中,花卉多作为背景来表现人物的容貌、性格和命运。尤其他对小说中几位主要女性形象的衬托、渲染,均围绕着"花语皆情语,一  相似文献   

11.
李普 《瞭望》1985,(49)
刘伯承同志是我党老一代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曾为党和人民建立殊勋,深受我党广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敬爱。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李普同志的长篇回忆文章《记刘帅》。文章记述了作者从一九四六年冬天起与刘帅的多次接触中的所见所闻,对刘帅的许多活动以及他的优秀思想作风作了多侧面的、深刻的描述。本期刊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老师和长者》。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6,(Z2)
正这要从头说起。苏东坡,大诗人兼美食家,一生创制出众多美食,至今脍炙人口。苏东坡初到黄州,发现当地猪肉便宜,"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但"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猪肉颂》)。于是他买来肉,洗净切块入锅,炖至肉烂,淋以酱油,拌以姜葱蒜八角红糖等,做出的肉,浓油赤酱,色香味俱佳。这便是名头很响的"东坡肉"。在杭州任上,他见西湖的鲤鱼肥美,便买来做菜。将鱼剔鳞破肚洗净后,外皮擦青盐,内囊塞菜心,然后入油  相似文献   

13.
美石的诱惑     
沉冰 《瞭望》1989,(43)
“长岛多美石”,古今传诵不绝。长山列岛那大大小小十几个海岛几乎每处都产“美石”——文人雅士们宠爱的盆景石,可制作为唐宋以来书家珍视的“金星雪浪砚”的砣矶砚石,而最堪称奇的是月牙湾那满海滩的美妙球石。宋代大作家苏东坡在其文《北海十二石记》中盛赞它:“五彩斑斓,秀色灿然”。 在蓬莱我查过古登州和后来的蓬莱县的一些史籍,知道苏东坡只在蓬莱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州官,并未到过当时为登州所辖的长山岛。据说是他手下哪  相似文献   

14.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他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的方法,顶多是指定几个范围,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8)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相对于世界现代文明进程而言,极大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170多年以后,在这经典之中仍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人民至上"的特性。坚持将人民放在主体位置上;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采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态度和行动;以人民解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为最终目标,这些都是《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人民思想。对于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冷和热     
杨柄 《瞭望》1989,(15)
1936年,我在武昌上小学,攒下每天的早点钱,购买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先生主编的《新少年》。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主要原因是他的剧本《悲悼》,《新少年》发表一篇文章专讲这件事。它先讲诺贝尔是个大军火商,他的火药杀死了成千上万人民,他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2,(31)
中国 国务院举行第十四次全体会议 国务院第14次全体会议7月21日在京举行。李鹏总理在会上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国民经济由去年的全面回升进入一个高度增长的新阶段。他说,总的看经济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运行情况是正常的。 台办发言人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李庆洲,7月21日就台湾当局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一事发表谈话说,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19.
(一)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杂志出版了。《中学生》的主编是叶圣陶先生,其办刊质量远超过当时的同类刊物。夏丐尊先生等许多作家、学者为杂志写了深入浅出的好文章。叶先生对工作、一贯是认真严肃的。他有时还亲自为《中学生》做校对工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热爱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20.
韩芸 《团结》2004,(3):41-42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更应该有这种感觉。如果他看到的太阳每天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不会写出具有新意的新闻。新闻出“新”在于文章的深度文章的深度在于题材的新颖及文章内容的时代感及采访的深入。2001年6月11日,我在《团结报》的头版与陈嘉年联合署名发表了《真正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八家民主党派联名的1名提案》,这篇报道在今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2002年度驻滇新闻单位宣传云南好新闻”获二等奖。去年初,在政协会议期间,我写了《不信孔雀唤不回———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