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7,(6)
正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邀请,本刊记者随内地媒体访港团一行,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金融、基建、文化、科创、服务等机构,了解和感受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香港的全面贯彻落实,并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府邸专访了即将卸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梁振英表示,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他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老荔园新玩法海边空地成创意乐园号召力堪比香港两大主题公园的"荔园",原称荔枝园游乐场,曾是红极一时的香港玩乐胜地。从1949年开业到1997年结业,园内的粤剧舞台、恐龙屋、缅甸大象"天奴"和宋城蜡像馆等,已成为香港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回忆。承载着数百万香港人情怀的荔园,在时隔多年后"历史重现",给了香港一个怀旧的理由。6月26日,人们千呼万唤的荔园在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开幕,行政长官梁振英等到场祝贺。回顾开幕日  相似文献   

3.
王旭  颜昊 《瞭望》2021,(18):19-20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作出系统性修订,受到广泛关注,也不出意料地受到西方政客的歪曲和攻击.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近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要向国际社会讲清楚基本道理,香港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一国两制”的政治底线.全世界的选举制度都是适应当地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常看到香港大佬们后缀了奇怪的字母:梁振英,GBM、GBS、JP;林郑月娥,GBS、JP;李嘉诚,GBM、KBE,JP,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港英时期的封爵模式又是怎样演变成如今的形式?太平绅士是什么?普通香港人能拿勋章吗?香港回归后的"紫荆"系列勋章,取代了回归前的授爵、封邑等嘉奖,而"JP太平绅士"的头衔,却从一个世纪前一直延续至今。颇  相似文献   

5.
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由于自幼熟读古典书籍,深受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他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多多陪伴他们,便毅然拒绝学校保送他硕博连读的邀请,返港求职。  相似文献   

6.
重启香港国家安全立法需考虑立法的现实基础。就香港政治生态而言,香港政党斗争复杂化,行政主导制实施受阻。就香港文化基础而言,香港社会将法治观念与自由观念视为香港核心价值观念,国家认同观念仍未全面得到认可。就香港经济环境而言,香港目前整体经济平稳增长,未来发展态势良好。香港政治生态对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具有直接的影响,文化基础与经济环境则是间接地作用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面对这些现实情况,重启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应扩大"爱国爱港"阵线,尊重香港法治观念,强调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提升国家认同观念以及把握新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香港四大商会负责人均表示,回归是香港繁荣的新起点,香港经济前景非常好。曾宪梓:祖国好香港会更好“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会更好。”谈到香港经济前景,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快人快语,乐观态度溢于言表。曾宪梓分析说,香港从一个小地方,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金融、贸易中心,为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背靠祖国内地;其次是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7)
正从2014年起,香港面向内地招生的高校由12所增至17所。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珠海学院、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东华学院和恒生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9.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姬鹏飞十月以来频频会见香港各界人士。他欢迎香港和内地扩大交流。姬鹏飞指出,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会给香港带来繁荣。香港同胞应有长远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香港保持繁荣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他强调,目前香港正处于重大转变时期,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混乱,使九七年的主权移交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中国的神圣领土,南海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已经明确宣告,到一九九七年将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并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随着中英两国谈判的发展,香港问题已成为国际瞩目的问题之一。 九月间,正值香港经济的多事之秋,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宦乡、钱俊瑞、于光远等一行,应邀去香港访问。在港期间,他们就香港当前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基本上不涉及社会政治制度和与之相联系的生活方式。香港社会制度五十年不变,然而,香港语言文字的使用是会跟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1997年以后香港社会生活的变化更加迅速,祖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语言文字进一步融合,这些都会使香港产生明显的语言文字变异,影响着香港语言文字的使用。为了适应香港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对于香港语言文字的使用应该强调“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7月1日起,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而为香港遭受外国殖民统治划上一个历史性的句号。“九七”回归是我国国力显示的胜利。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香港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据统计,英国从香港获利一年就高达180亿美元。美国当然也不甘落后,香港在美国的贸易伙伴排行中位处十五。由此,我们对“九七”回归的复杂性必须有一个清醒的估计。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随着回归日子的临近,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趋紧密,香港的经济不断向内地幅射,内地的经济则不断向香港渗透,两地经济的交织,有利于对香港经济形成一个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3.
▲香港将成为数码世纪中的数码城市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6月15日在美国出席某午餐会时指出,香港将成为数码世纪中的数码城市。他认为香港公司踏入资讯世纪后,前进步伐惊人,在过去12个月内,香港有1540间公司以COM性质成立,较一年前的199间多7倍,这数字还未包括那些未用COM为名而从事高科技发展的公司。此外,香港现有200个互联网供应商,令香港成为区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社区。而香港在发展电子商贸方面,营业额预料将由1998年的600万美元,跳升至2003年的24亿美元。他认为香港从前依赖资产升值,如今则成为创新科技的先导者。▲香港失业率降…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日益临近,人们对香港的经济前景有种种猜测。有人看好,有人担心。担心者疑虑: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能否继续保持?香港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会不会被其他地方所取代?对此,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南洋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吴连烽先生认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国两制”的政策将使其各项基本优势在九七年以后仍然存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九七年后香港的经济前景仍然看好。 香港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 吴连烽首先指出了香港之所以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和时区对香港十分有利。香港地理  相似文献   

15.
黄康显 《侨园》2005,(3):13-14
香港的年轻一代,不少愿意到内地去找出路,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因此“反向移民”的情况已经出现,已非昔日的从内地流向香港,或从香港流向外国,而是从外国回流香港,再从香港回流内地。这种反方向并非反常的逆转,而是正常的流转,特别当未来的香港逐渐走向大珠三角的版图之时。香港基本上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组合中,有半成左右是非华裔人士,他们来自欧亚各地,且各有各的社群,使香港成为国际化都会。九成半华裔人士当中,说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有很多自由港避税区,香港就是一个。香港税率比 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要低,而且只对源于香港的利润才征收利润税,外来收入即使汇到香港也不征税。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是个无税区,即便如此,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这样只挣一笔企业注册费,然后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回顾其历史进步,香港工人运动的作用是功不可抹的。香港的工人不仅是香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香港社会福利的主要推进者。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香港经济萧条,工人得不到充分的就业保障、失业、失医现象十分严重。香港的一些工会组织针对工人的生活处境,明确提出了“关心群众疾苦,创办工人福利”的方针,开办工人医疗所和工人俱乐部,开展职工互助,争取就业保障,努力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工人群众面对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生活却得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临立会圆满完成历史使命本刊记者韩舞燕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产生,在香港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香港临时立法会便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香港临时立法会(简称“临立会”)成立于香港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成立以来,临立会为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平...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8,(32)
黄金宝:香港之宝为香港扛旗8月3日,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透露,有着亚洲车王和香港之宝美誉的香港著名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将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香港代表团旗手。今年35岁的黄曾是两届亚运会公路自行车赛冠军,还代表香港队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夺得过几乎所有国际自行车大赛冠军。黄曾于2001年、2004  相似文献   

20.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