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法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促进法律和人类的进步。有学者认为比较法的目的是创建共同法,但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将比较法的目的定位在促进法律趋同化是较为合理的。法律趋同化具有历史必然性,而比较法可以促进法律趋同化走势的加强。因特网为比较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法律资料,使比较法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使法律趋同化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因特网本身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趋同,这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法律的趋同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法律全球化(或全球化的法律背景)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围绕此问题的种种争辩与分歧,皆有其历史根源和学说史背景。故此,对自古至今的自然法、国际法、比较法、全球法等理论与观念加以梳理、辨异,自可从中得出对正确理解法律与全球化理论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与法律移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 未来的法律史学家们,在回顾20世纪英国立法的发展时将会注意到,在这个世纪里,英国法律在接受外国影响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965年法律委员会法》规定,法律委员会和苏格兰法律委员会有责任“去获取委员们认为有助于行使他们职能的外国法律方面的信息”。任何人都不会怀疑法律委员会完成了这一任务。不独此也,这显然不是一个了无价  相似文献   

4.
5.
合伙的法律地位及其比较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合伙的概念两人或两人以上根据互约出资以经营共同事业,共同分享收益,连带承担责任的合同关系而设立的经济实体,称为“合伙”。合伙由合伙合同和合伙组织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前者是仅仅对合伙人有拘束力的内部关系,后者是全体合伙人作为整体与第三人产生法律关系的外部形式,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合伙概念。合伙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但又与一般合同关系判然有别。合伙人以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而结合在一起,一致的利害关系成为联结合伙人的纽带。因此,合伙关系是一种平行的合同关系。此一合伙人的权利并不以彼一合伙人的义务为“对价”(或约因),这与当事人权利义务互为对价的一般合同关系显著不同。合伙关系的“平行”特征反映在以下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括了比较法研究的历史贡献,结合当今国际现实阐述了"比较法与法律国际化教席"的宗旨与方法,并展望了法律国际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曾哲 《法制与社会》2012,(10):102-103
区别于经济性垄断,行政垄断意指特定主体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非法垄断行为,业已成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转型步伐的进程中建立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的绊脚石。我国《反垄断法》虽设专章规制行政垄断,但立法瑕疵较多使得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并不如意。本文拟以行政垄断现状为切入点,对其法律规定进行反思,并提出几点愚见,希冀对该理论点有所破解。  相似文献   

8.
用巴别之塔来形容《比较法总论》一点也不为过,由德国著名学者撰写的这本书向大家展示世界主要法律体系及其特殊法律制度的比较,积极探索真理,为比较法研究开创出新的领域。《比较法总论》让人们认识到具备有关外国法律制度的知识对本国法律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米健 《法学》2004,(10):30-33
比较法学就是世界法学 ,是世界法学的代名和学名。比较法学实际肩负着实现人类法律文化大同的世界使命和责任。探讨、追求和发现这种人类共同法 ,乃是比较法学固有的胸怀。没有这种世界胸怀与人类关怀 ,就无法进入比较法学的殿堂。显而易见 ,比较法学的世界个性、世界目的、世界胸怀 ,使之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实证法学 ,特别是国内法学的方法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历史法学派主张法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产物和表达,也是民族道德信仰的表达。分析法学主张法学是法律的集合,法律是由政治组织社会中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法律的权威来源于最高统治者。中国法典编纂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现代立法技术和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观念之间进行调和。与其完全模仿或照搬其他国家的法律,不如由法院和法学家们制定具...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彤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2):153-160
在全球治理与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国际金融软法的蓬勃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国际金融软法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却可能产生某种实际约束效果。运用社会法学派和现实主义学派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国际金融软法的制定主体、调整范围和表现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金融硬法的不足。国际金融软法的实际约束效果主要通过法律上和事实上的"硬化"来体现。从发展趋势来看,除转化为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内法之外,国际金融软法在较长的时期内仍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软法的未来发展有赖于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金融”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继20世纪60年代“法和经济学”运动之后的又一股交叉研究浪潮,它运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来分析金融法问题,属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领域。法律和金融理论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法问题。在不同法系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法律渊源的不同,金融的发展具有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金融”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继20世纪60年代“法和经济学”运动之后的又一股交叉研究浪潮,它运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来分析金融法问题,属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领域。法律和金融理论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法问题。在不同法系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法律渊源的不同,金融的发展具有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dia's economy since 1991 has brought with it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of its financial markets and supporting legal institutions. An influential body of economic scholarship asserts that a country's "legal origin"—as a civilian or common law jurisdiction—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vestor protection regulations, and consequently it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 alternative theory claims that the determinants of investor protection are political, rather than legal. We use the case of India to test these theories. We find little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India's legal heritage as a common law country has been influential in speeding the path of regulatory reform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Rather, we suggest there ar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1) India's relative success in services and software; (2)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its financial markets for outside equity, as opposed to outside debt; and (3) the relative success of stock market regulation, as opposed to reforms of creditor rights. We conclude that political economy explanations have more traction in explaining the case of India than do theories based on "legal origins."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演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龙 《中国法学》2002,(1):39-48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据,揭示了经济全球化与法学演进的内在联系,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两者互动的发展规律:1.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独立;2.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分科;3.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多元;4.第四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权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权不仅是国际法上的重要概念,也是经济法主体权利谱系中的重要范畴。对于各类经济法主体都享有的经济发展权,必须加强经济法保护。为此,应着重解决阻碍公平竞争和公平分配等影响经济发展权实现的突出现实问题,这既有助于推进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也有助于促进"发展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WTO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敏荣 《现代法学》2000,22(4):26-32
经济法是处理公法与私法、政府与市场关系 ,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法律。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即将加入WTO之际 ,这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能否合理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发展与排徐性发展或歧视性发展相对,它的本质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包容性发展包括社会包容、经济包容、政治包容、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包容性发展与经济法的本质、理念和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然耦合的,包容性发展是经济法本质的核心要求,与经济法理念内在统一,是经济法价值的重要体现.实现包容性发展,离不开经济法治保障,因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的宏观调控是包容性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崇利 《法律科学》2002,(5):116-127
经济一体化必然推动各领域国际经济法律规则的内部整合及其与有关社会领域国际法律规则的外部连结。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形成内外联系紧密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然而,究其实质,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利益驱动的结果,因而,发展中国家应力争对该一体化进程实行适当的控制。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也要求对国际经济法律问题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并更为广泛、更为密切地涉及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及国际劳工法等其他相关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