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富滇银行是云南近代最主要的银行,是唐继尧政府时期云南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因其是完全由政府主管的官办银行,富滇银行的金融行为与唐继尧政府的财政联系紧密,一荣俱荣,一毁俱毁.这样的制度设计的确曾经帮助当时的云南财政解决了匮乏问题,然而,一旦遇到金融风险,捆绑经营的财政和金融就难免相互影响,两败俱伤.20世纪20年代,云南曾经的一场金融危机就是财政与金融相互牵连而导致的,其结果是唐继尧政府倒台,富滇银行也面临倒闭或是改组.  相似文献   

2.
陈少萍 《学理论》2012,(14):3-4
生态现代化是在20世纪产生的一场绿色变革,是在反省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的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步入了现代化浪潮之中,在这期间,中国传统发展理念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而生态现代化注重生态价值的凸显,它体现的是一种使现代化走得更远的发展理念,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必须转变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化的转向,走生态型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世界现代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呈现出一个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新时期我国现代化进程体现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特征,现代化进程的事实与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点、现象相吻合.对新时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分析,有助于为现代化实践提出各种战略和政策措施,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使我们少走弯路,早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集中体现在新起点、新特征、新目标、新途径四个方面.新起点即中国将踏上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力焕发与境界开辟、在世界舞台为人类未来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这一新征途;新特征即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变,社会发展必将进一步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统一;新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途径即基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而推进的理论创新、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吴云翔 《理论导刊》2007,4(10):65-68
陈独秀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想大转变中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人物,他的现代化思想不仅对1915-1927年期间的中国思想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缩短了中国思想界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过程。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始终贯穿着国民性和政治革命这两大主题,早期倾向于改造国民性,重视人的现代化,晚期专注于社会革命,重视政治现代化。陈独秀认为政治制度是可以跳跃发展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应该采取激进的革命的方式,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他同时认为经济制度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循序的而非跳跃的,不能速成。陈独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许多都是世纪性的重大课题,具有强大的时代穿透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少光  张永红 《求知》2020,(3):23-25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掀开了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的历史定位正从"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转变为"世界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上,也体现在为世界人民谋发展、谋大同的伟大追求上。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重要启示是.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是一个被迫卷入现代化进程从而不断蜕变的历史时期,仁人志士渐渐从各个方面认识到,在现代化浪潮中中国不得不学习西方。然而可贵的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也同样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及责任。然而中国自身的历史脉络意味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军绅政权、国民党等政治势力虽曾致力于现代化,但只有重建崩坏的中国乡村基层政治秩序,才能建立一个有能力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政治机器,而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在1949年到1968年的第一次改革浪潮中,中国出现了以"八大"为代表的改革探索;在1978年至今的改革浪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是这次改革浪潮的开创者,又是这次大浪潮的坚守者和引领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的云南民族文化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化发展历史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是传统社会、文化不断适应与重新整合的过程,也即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使得云南的现代化发展出现很多特殊、复杂的问题,文化的变迁也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  相似文献   

10.
企业兼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研究西方和中国的企业兼并过程,对指导今后我国的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美国历史上的五次兼并浪潮美国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到资本垄断,再到混合经济,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期间,美国经济先后发生了五次企业兼并浪潮。研究美国的企业兼并史,对指导我国企业兼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简单介绍美国企业五次兼并的背景和特征。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美国企业每一次的兼并浪潮都伴随着大公司、大集团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大公司因而成为企业兼并的重要主体,而企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总的导向,已经不能摆脱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国内和国际双重意义,它不仅是扎根于中国国情的世纪性课题,也是一个符合世界历史演变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性"命题。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联系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发展观演变的价值前提与理论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以追求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共同价值前提.它先后主要经历了"改革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理论形态.这三个阶段及其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有共同前提又有推进升华、既有历史继承又有丰富发展、既有不同特征又有统一本质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自身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琼崖地区,尤其是琼崖黎族的革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期间,琼崖黎族人民经历了从早期土地革命时期自发的反抗压迫,到白沙起义受挫后主动寻求共产党的帮助,并在解放战争时期积极自觉地协助中共琼崖特委击败国民党顽军的思想转变过程。并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及团结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逻辑基础上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人近100年来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历史逻辑、近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实践逻辑基础上,谱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准确把握这"三大逻辑"对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大省云南发展林纸产业引发一场影响范围广泛的争论。大家在争什么?有人概括为林业发展方向之争,林业发展转轨之争。林业的发展是坚持单纯的生态建设方向,还是转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方向?林业发展的取向是单一的生态目标或单一的生产目标,还是转轨为多元目标?中国的林业发展既有长期只取不予、单纯砍木头的沉痛教训,也有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全力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经验。在强调全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林业的理念体系和政策体系确实应该作一番新的梳理,以求扬弃,以求创新,以求更适合中国发展的需求。这大概也正是林业产业云南"突围"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期要论     
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从来就是主张创造性地、实事求是地、因地制宜地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基本经验、最突出的优良传统正是实事求是,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过去和现在就是靠这个取得革命的胜利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将来也要靠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并不断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  相似文献   

17.
李晓燕 《理论导刊》2008,1(2):29-3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榕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历史命运的科学判断,将这一判断释义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意.与此相关,在"两大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判断,比"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表述,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肩负的三大历史重任。这三大重任也是对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巨大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来源于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七大、十八大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小康社会思想;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没有科学的参照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识就不可能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丁锡国  刘良恒 《瞭望》2022,(11):22-24
近年来,湖南省省会长沙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交出"十四五"开局的靓丽答卷.这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和备受关注的"网红"城市,再度吸引各界目光.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请她介绍长沙发展规划."奋进新征程,长沙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干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历史方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是党中央对新时代的两大基本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概括总结,"行百里者半九十"则是对当前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处阶段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认识,二者共同构成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这两个重大基本判断,是我们理解把握新时代的关键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