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3(6):94-96
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以和为贵、和实生物”的和谐价值、“和而不同”的和谐本质、“和而不流、和必中节”的和谐原则以及“忠恕之道”的致和方法等思想都是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传统文化根源。探析和谐世界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不仅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而且对于丰富、完善和实践和谐世界思想也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少数民族优秀的社会公德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基本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无讼思想是古代中国人追求和谐境界的价值选择,无讼思想的产生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根源。无讼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勇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20(1):35-37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金玲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4(2)
无讼法律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无讼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无讼法律文化维护等级制度的目的性,导致人人平等法治观念的认同障碍;无讼法律文化“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也导致民众权利意识匮乏,缺乏法律信仰.另一方面,“无讼”法律文化以调解为主导的多元纠纷解决手段和伦理本位思想,对法治社会构建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彬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4):79-8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智慧宝库。中国古人把和谐理念贯穿于对天人、人人、身心等关系的追求之中,在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传统文化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弘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翟月玲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2):2-7
中世纪出现了各种权力思想的萌芽,包括各种法律思想。从封建化过程中的法律属地原则、契约与同意思想到中世纪鼎盛时期习俗思想和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市民管理法律思想和古罗马文化中的法律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中世纪的法律思想的历史画卷,也为我们研究行政责任法律规制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8.
刘蓉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78-81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核心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和”的理念是支撑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同样也是促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促进阶层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凯麟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2):17-2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精神。它既有天道观的意义,又有人道观的内容,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观的朴素统一。它的主要内容、价值诉求和理论模式,直到今天仍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成分与活性因子,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依托。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精髓所在。近年来学界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成果。文章主要从综合的角度和分类的角度对这些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秀卿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49-51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世界性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负面结果。中国传统的和谐法律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发现“和谐”法律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点,有助于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营造自由的生态氛围,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价值理念,在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中塑造人与自然的良性发展秩序,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普杰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29-30
崇尚和谐,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的精神品质,和谐是中华丈化的精髓,全方位体现了中国传统丈化的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十分注重“和”思想,“和”的内涵丰富,包括“和平”、“和睦”、“和谐”等内容,涵盖家庭、社会、世界各方面,挖掘“和”思想丰富内涵和积极一面对建设今天美好中国的建设,对推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推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健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2):55-57,70
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已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未能完全领会宪政思想的精髓,中国实现宪政的道路还十分漫长。文章将从法理的角度出发,从宪政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宪政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受到阻碍的原因,探索实现宪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丽辉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3,19(4):87-89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所体现的法律思想和理论进展 ,揭示了传统东方法律文化所固有的三条逻辑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社会法律的运用进行了现实的透视并从文化的视角入手进行了分析 ,指出应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法律 ,才能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本土法律资源的合法化 ,最终在这种纵向与横向的嬗变中为中国法律文化找到最佳的坐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中国在上古时代到清末修律数千年间形成并保持、发展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和法律技术方面的一个统一的体系。我们要研究其特点,吸收其精髓,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瑞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15(4):47-4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是 :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的图强求实的法律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规范和促进作用的积极向上的法律文化 ;以礼法结合为核心 ,文明进步的法律文化 ;以儒学为主 ,兼采综合法、道、墨、佛各派学说之长的法律文化 ;具有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丰富多采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红升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1)
先秦儒家以周“礼”思想为源泉提出了“礼治”思想。“礼治”思想主要概括为“亲亲”“尊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孝忠”思想和“礼法互补,综合为治”等,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照搬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邓小平理论中法制思想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讲的中国国情,当然包括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在内。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不能一味否定,其中也有许多在今天仍值得弘扬的东西。中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亦应如此,我们应当学习借鉴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吸取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所独有的东西,把中西两种法律文化融汇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兰芳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20(6):22-25
建设和谐文化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文化思想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及文化的社会定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理解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针、展开和谐文化的全面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