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质询,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出质询案,被质询的机关必须在法定的时间内,以法定的形式作出答复。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向有关国家机关询问了解有关情况。质询与询问的共同点有二一是两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提出,前者程序较繁、严格,后者程序较简、灵活;二是被质询和询问的国家机关,都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作出答复或说明,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接受质询或询问。  相似文献   

2.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就热点问题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质询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质询案提出或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答复的极少。质询权极少运用的原因质询权在宪法、监督法、组织法和代表法中都有明确的条文,而且法律对质询行为都有程序上的规定,但多年来,质询这一项法定职权并没有得到有效行使。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宣传不到位;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认识不到位;三是代表履职不到位。  相似文献   

4.
依法向"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会议和人大代表的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监督方法。本文试就质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关于质询、质询案的关系及其目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将质询和质询案混为一谈,认为质询就是质询案,质询案就是质询。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质询,也叫质问,是指人大代表就某一具体问题向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体行为,不是人大的集体行为;而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由此可以看出,质询仅是个别或  相似文献   

5.
人大议案,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人大代表联名按照法定程序,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提出的议事原案。议案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定职权的工具,也是法律赋予有关国家机关、团体和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法定权利。在人大的实践中,由于对议案的构成要件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宣传,因而使一些人大代表联名所提出的议案质量不高,影响了议案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6.
许士光 《人大建设》2004,(11):39-40
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对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有关情况并得到答复的一种监督方式.其目的是帮助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相关情况,便于对报告或议案进行审议和表决。  相似文献   

7.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是指各级人大代表按照法定程序,在本级人代会上,对本级国家机构及其部门的工作,书面提出具有法律意义的质问;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在本级人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质询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加强质询权的几个问题□马宗高(一)质询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某一问题依法向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受质询机关承担一定质询责任、负责进行答复的一种法律行为。质询作为监督手段,在实践...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纷纷效仿全国人大相继探索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正稳步走进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审议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质  相似文献   

10.
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审议议案的时候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活动。询问既是代表的权力,也是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对人代会期间的询问都有相应的规定。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询问在前述三个法律中没有具体规定,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中各自都有规定。询问活动的有无和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议审议的质量。引导和组织好代表询…  相似文献   

11.
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审议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的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如何开展好专  相似文献   

12.
1.关于行使监督权的主体、对象和行使权力的方式。按照法律规定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对象是同级“一府两院”及其同级权力机关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专门委员会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其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以及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个人不具有监督权。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视察、检查只是为行使监督权提供信息 ,而主席团、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和其他工作机构的工作是为行使监督权进行的准备和服务工作。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相似文献   

13.
六、询问和质询1.询问和质询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及其部门、法院、检察院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有关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个人行  相似文献   

14.
人大代表如何依法行使罢免权?人大代表的罢免权,是指人大代表有依法提出罢免案并表决罢免国家机关组成人员或者领导人员的职权。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乡镇的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本级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的罢免案。  相似文献   

15.
质询是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及其部门、法院、检察院工作中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有关机关作出解释说明,督促"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的一种活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方式之一。与监督法规定的另一种监督方式──询问相比,质询更具有刚性。  相似文献   

16.
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行职务的一项权力。我国的代表法、监督法等多部法律对询问作出了规定,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一府两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规定,它与行使质询、表决等权力一样,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询问是人大会议审议的形式之一,是保证会议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不像提议案,有人数、提案主体、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7.
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在视察或调研活动中就为民代言的重大问题,约定会见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提出意见、要求,听取说明和解答的专项活动。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可以随时按照程序行使约见权,原N~,-F:  相似文献   

18.
人大询问制度,是指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召开期间,在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向到会的有关的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问题,由有关国家机关的负责人或负责人员作出答复的制度。该制度由询问主体、询问对象、  相似文献   

19.
质询和询问是世界各国议会普遍采用的监督形式。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极少运用质询案,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两院"及其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和负责人员乃至广大民众往往对质询和询问不甚了解,这对质询和询问的正常开展是不利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意见和议案,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体现。而人大常委会依法督促“一府两院”落实好代表建议和议案,又是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责。因此,各级人大常委会应把这项工作列入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认真加以督促,确保代表建议和议案的办理落到实处。一、要充分认识代表议案办理工作的重要性,把议案办理工作纳入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日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行为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