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章在界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逻辑关系,概括了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志成 《创造》2003,(5):4-6
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云南省城市发展战略,指出要支持昆明加快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城市,推动曲靖、玉溪、大理、“个开蒙”、楚雄等向大城市发展,有条件的地州市府所在地逐渐成长为中等城市,这说明城镇化是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配合云南省贯彻执行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十次人代会精神,我刊就云南城市发展问题特邀请我省分管领导和几大城市的主管领导就几大城市的发展战略谈谈他们的思路,共同探讨云南建设国际大城市和城市发展的个性和发展的战略,以丰富全省干部在实现云南城镇化方面的思路和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于晨 《创造》2014,(7):52-53
正对于云南来说,城镇建设要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民族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云南,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云南城镇化建设道路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城镇化路子的总目标和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关系的总要求,吹响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号角,提出一手抓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以美丽乡村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以创新理念引领并有力推动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实施"双一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教育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地理空间),以某一或某几个知名高校为核心,大量相互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潮流中的双赢选择,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云南边境地区的城镇化也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当前,云南边境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这里的关键是要实施资金来源多元化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加大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移民的搬迁、城镇的新建本身也为移民的后期发展铺设一条通道——以此为契机加速库区的城镇化进程。同时,三峡库区作为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独特地理区域,内部的发展条件既具有统一性、相关性,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其发展在整个库区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联动、制约与协同效应。所以,从区域性的整体视角对库区内城镇化进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是加速库区城镇化进程、提高库区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现象溯因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法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缺口,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实现建设用地流转的市场化、规范化,应当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扩大流转范围、确立流转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完善流转交易模式和流转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龚胜生 《世纪行》2010,(4):27-27
<正>A型城镇化骨架是点轴理论在湖北区域发展战略上的具体应用,它是以武汉—襄樊—十堰连线为上边轴,以武汉—宜昌—恩施连线为下边轴,以襄樊—荆门—宜昌连线为中间腰轴,所构成的A字型区域发展骨架。在这个骨架上,3轴相交,构成5个节点,其中:顶点是武汉,象征着湖北的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出现了加速的趋势。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使人的精神面貌与日新月异的物质生活相适应,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黎 《创造》2001,(7):4-6
“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云南城镇建设步伐缓慢,给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结合云南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发展云南城镇化的措施,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在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化进程,本刊编辑部在此就云南城镇化问题特邀几位县委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访谈,希望他们富有见地的观点能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罗文博 《创造》2001,(8):9-10
如何结合云南特有的资源、区位、气候优势和地理特征以及原有通道和重点城镇分布,制定有利于云南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促进云南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和有利于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地区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云南结合部城镇化格局,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们把云南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基本思路归结为:建立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集镇、村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城乡结构体系;坚持有序拓展特大城市,着力培育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加快发展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合…  相似文献   

12.
农村发展、农民富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着重分析了徽州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提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钟红  连伟利 《重庆行政》2013,14(3):79-82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镇进化、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向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部署来自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防止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并形成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机制,是从战略层面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也是支撑未来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司宪年 《创造》2004,(12):38-39
从纵向角度看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以城镇现代化为中心,将城镇化过程压缩为城镇建设过程,更多地注重了规模的扩张,城镇发展质量不高;二是以政府推动型结构为主导,形成了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调控机制,制约了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发挥,甚至走行政区变更、圈地搞基础设施等等极端,造成了低水平竞争;三是双重城镇化竞相推出,缺乏统筹协调和长远发展规划,大城市迅速扩张和小城镇加速发展,对中间层次、尤其是二级城市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而金融中心建设又对金融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应在已经具备较强的经济和产业基础上,由政府推动,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有幸用五天时间在贵州做了一次深入的访问。在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访问中,热情好客的贵州人用醉人的美景和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热情地迎接着我们,也向我们展示了勤劳勇敢的贵州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特别是:贵州,这个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近些年来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这并不是建立在冷冰冰的数字上得出的结论,而是此行我们亲眼见证、亲身经历,确确实实感受到各级政府以及有责任感的地方企业为提高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社会发展迅速。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提升到2015年的56.1%。2020年图景展望: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目标为60%,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健康中国战略稳步实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优化教育布局,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任斌 《重庆行政》2015,(4):77-78
城镇化过程,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断从其居住、工作、生活在乡村,逐步转变为居住、工作、生活在城镇的历史过程,即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实现转移和集中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综合性、整体性、全方位转型的过程。城镇化的目的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此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规律,如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产业结构逐步过渡到二三一结构,再过渡到三二一的结构;社会结构上大多数人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过程中的推动力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而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所至,以此带来了人口的合理流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仍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今日浙江》2013,(10):48-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个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