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牛向阳 《中国监察》2011,(23):45-45
近年来,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了效能监察的探索和实践。然而,与廉政监察相比,行政效能监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本文拟对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切实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监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需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特别是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行政监察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了效能监察的探索和实践。然而,与廉政监察相比,行政效能监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本文拟对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一点浅见。健全与效能监察相关的法规制度。修订后的《行政监察法》把效能监察正  相似文献   

4.
《行政监察法》中的检查制度和调查制度是行政监察检查权和行政监察调查权运行的载体。作为制度意义上的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存在着性质与功能的差异,共同构成了行政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目标实现的制度要素。行政检查和调查制度关联着公共权力、公民基本权利、政府治理、行政行为,关联着执法、廉政、效能等行政监察工作的热点,关联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范式,有可能成为行政法学的理论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在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勤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1993年合署办公以来,全面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行政监察工作十分重视。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福建、江苏及青岛市纪委、监察厅(局)关于行政监察工作的几份材料很好,他们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纪检监察机关在合署办公的体制下,要全面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尤其要注意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反腐败的实践表明,加强行政监察有利于强化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施政过程和行政行为的监督,做到防范在先。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贴近经济建设第一线,深入到政府机关行政管理的活动中去,认真开展行政监察,通过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勤政廉洁。”为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学习贯彻吴官正同志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抓好行政监察工作提供借鉴,本刊记者特对福建省、山东省青岛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成文,现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6.
努力做好效能监察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当时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监督、监察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指出:“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此后,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力量组织等作了明确论述,为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理…  相似文献   

7.
何增科 《中国监察》2012,(13):48-49
从国际社会行政监察机构设置模式及其核心制度安排的比较视野中,考察我国当代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行政监察机关恢复组建至今已经25年。25年来,监察机关在认真履行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等三大行政监察职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卓有成效。中国的行政监察机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反腐败和行政监察机构中的重要一员。从国际社会行政监察机构设置模式及其核心制度安排的比较视野中,考察我国当代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室、效能监察室主任座谈会提出,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推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放在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的突出位置,找准职能定位,突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监察机关法定职权的"监察建议",应当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监察"建议"来专门研究。监察建议以法治化反腐为逻辑起点,对监察决定无法触及的内容予以补充(督促型监察建议)、对内部处置明显失当的内容予以纠正(纠错型监察建议)、对个案暴露的廉政制度缺陷予以优化(整改型监察建议),从而成为监察全面覆盖与自主惩戒权之联结枢纽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之实现路径。监察建议的合理定位是立足监察职能、结合执法办案、遵循依法监察,避免沦为"一般监督",由此在性质定位上全面区别于行政监察建议。立法不宜对监察建议作开放式列举。监察建议的法律规制体系应从主体限定、前提条件、程序控制、异议程序和救济机制等五个层面共同构建。监察建议之设计实践还需维系既有宪制格局并尊重内部自治秩序,在惩治腐败行为、构建监察权威与尊重自治规律之间寻求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0.
浅谈行政效能监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效率、效能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一种监察活动。行政效能监察在工作内容上区别于廉政监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对贯彻执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决定、命令中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克服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关问题的通报》中要求,“国务院一旦作出决定,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不允许各取所需、各行其是”。还要求“为了确保党中央…  相似文献   

11.
监管理论的发展与证券监管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岳彩申  王俊 《现代法学》2006,28(2):116-123
传统监管理论对监管者自身问题的忽视,不仅在理论上留下了缺陷,而且对证券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监管理论的发展总体上是沿着从公共利益理论逐步向私人利益理论的嬗变展开的,并对证券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实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私人利益理论弥补了传统公共利益理论的缺陷,形成对监管制度不同的理论研究进路。中国的证券监管制度一直以公共利益理论为理论基础,存在突出的制度性缺陷。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共利益理论对于监管制度的解释力明显下降,需要采用比较丰富的私人利益理论解决具体制度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监督体系是一个对权力进行多角度监督制约的有机统一体。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对法律的执行和适用情况进行的有法定效力的监察、督促工作,其本质属性是权力制约。检察机关的宪政地位决定了法律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监督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诗琪 《时代法学》2013,(6):109-115
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的完善和实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宏观审慎监管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行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本质和特征,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后危机时代国际和国内实践,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逆周期监管原则、协调监管原则和全局监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In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a procurator is given quite broad powers to eliminate violations of legality. The laws on the procuracy of the majority of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CIS clearly regulate the forms of procuracy reaction in special sections (chapters).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行政诉讼进行检察监督,目的在于及时调节和疏导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间的行政纠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面对严峻的行政执法形势,行政法律监督目的并未完全实现。行政法律监督应当包括抽象行政法律监督与具体行政法律监督两方面。以行政诉讼监督效果衡量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其效果并不明显。当前随着大调解格局、法院能动司法、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开展,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有难点,但也有不少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法律监督三辨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本文对法律监督所涉及到的概念、特性、权能进行了分析论证 ,提出了法律监督的基本理论。文中通过对“法律监督”概念的分析 ,指出法律监督是我国法律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具有其特定的含义 ,并认为 ,只有检察机关的监督才能定义为法律监督。同时论证了法律监督的特殊性 ,并指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应该具有一定的侦查权 ,但是不应该具有实体处分权  相似文献   

17.
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将间接融资直接化,打通了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但其系统性风险的放大功能对流行的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也提出了严重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即彰显了现有监管模式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缺陷和失败。反思次贷危机的根源,本质上可以归咎于金融信息披露的严重失范。比较美国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立足中国实践,重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以信息监管为中心,以此构建一个统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全程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党员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国 《政治与法律》2003,1(5):23-27
党员享有监督权是党员进行党内民主监督的前提。党员监督权包括批评权、检举权和要求罢免权。党员监督权具有工具性、综合性、重合性等特征,具有评价、免疫、善事、防变等功能。保障党员有效行使监督权,对于反腐防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宪法监督的司法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宪法确立了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模式 ,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失效的制度设计。失效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宪法监督程序不完善 ,而在于这一模式背离了宪法监督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多数民主的“制动器” ,唯有司法化的监督才能担此重任。司法性宪法监督与“议会至上”、“多数民主”是可以调和的。宪法是法律 ,然后才是最高法律 ,宪法的法律性也意味着宪法可以而且应当由司法化的机关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20.
论侦查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成 《法律科学》2002,(3):113-120
在介绍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侦查监督制度基础上 ,对中西侦查监督制度作了比较 ;结合侦查实践 ,指出我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提出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