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警岗位履职考评是公安机关内部对民警在岗位履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量、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对民警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考评结果的反馈、绩效差距的分析,帮助民警改进工作,激励民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起“工作——考评——反馈——激励——再努力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公安机关整体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公安局白下分局所属的10个公安派出所471名民警中,以“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警普遍认为开展公安派出所思想政治工作“很必要,而且作用很大”,并且认为公安派出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有待拓展、保障机制有待落实、工作效果有待加强。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建议加强和改进公安派出所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优待警”是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曾片面地将“从优待警”着眼点放在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上,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民警的眼睛盯住钱、权不放。因此要不断丰富“从优待警”的时代特点和内涵,研究当前影响和制约民警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因素,倡导培养民警正确的价值追求,维护民警的切身利益,深刻挖掘“从优待警”的时代内涵,最大限度地实现“从优待警”,更好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民警岗位履职考评是公安机关内部对民警在岗位履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量、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对民警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考评结果的反馈、绩效差距的分析,帮助民警改进工作,激励民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起"工作--考评--反馈--激励--再努力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公安机关整体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共青城市公安局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和区位特点,开展“邻家警察”社区警务,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新的改革与尝试。“邻家警察”社区警务具备维护社区安全、帮助居民解决困难两大功能,能弥补派出所警力紧张的不足。“邻家警察”社区警务面临民警年龄小、经验少、任务重,民警群众工作薄弱整体素质不高,“邻家警察”创建活动未全面铺开等困难,需要把握“邻家警察”定位,大力加强群众工作;改善“邻家警察”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加强“邻家警察”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加强各警种问协调沟通,提高“邻家警察”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派出所民警、刑警、交警、治安警等一线民警,是公安机关任务最重、压力最大、风险最高的警种。因公伤亡事件频发,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严重威胁着民警的身心安全和公安事业的发展。改善一线民警的基本待遇,建立职务活动安全、健康保障制度,加强心灵呵护,已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队伍稳定及监管安全等问题,当前监狱民警由于监狱、社会的压力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面临着情绪状态不稳、职业倦怠明显,价值观念偏离,人际关系敏感、交往技能欠缺等心理健康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构建心理和环境、狱内和狱外防线,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狱民警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393名交通警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市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成人水平,24.7%的民警存在中度及以上程度心理症状;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从警时间对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福州、泉州、厦门三市民警SCL-90的测试结果,揭示了三市民警各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人,精神病性因子分极其显著高于常人。心理健康状况在地域、警种、职务、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促进民警心理健康(内在和谐)需客观外界支持和提升主体素质,只有民警内在和谐了,才能带来外在切实长效的警民和谐。  相似文献   

10.
借鉴警觉理论在竞技对抗体育中的相关研究,目的是提高警察在步行巡逻盘查活动中的警觉意识,以及提高人民警察在步行巡逻盘查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捕捉可疑信息,发现、制止犯罪的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运用和借鉴认知心理学中警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究如何提高在警务实战中警察根据警情等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合理利用判断、选择、控制、集中等的警觉能力以及民警对巡逻盘查过程中遇到的可疑危险警情做出的准确判断力。这有利于人民警察在步行巡逻盘查过程中快速反应、准确决策、高效处置,提高人民警察在步行巡逻盘查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执法能力。另外,以我国人民警察在步行巡逻盘查过程中的运用警觉理论及意识的不足为研究重点,为警察在步行巡逻盘查中快速出击并对潜在犯罪情况或危险警情的处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德性”是民警执法过程中的心理基础,具有实现主体心灵秩序和社会人伦秩序的效能,不但能使民警在执法中趋向社会价值目标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对社会大众具有感召力。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努力探讨民警“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警察群体身心健康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报载“我国一线民警的平均寿命只有 4 8岁”[1] 。京、辽两地调查显示 ,“近九成公安民警患病 ;其中 4 5岁以下年龄段民警健康状况呈逐年大幅度下降趋势”[2 ] 。这与其面临的日益繁重、复杂的治安形势存在严重不适。本文在对河南省警察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警察群体身心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本性原因、职业性原因和心理性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样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演进速度快、赋能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挑战,成为事业发展的新变量。就网络统战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际话语权三方面带来新挑战。对此,网络统战要及时掌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了解相关涉网重点群体的特征,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人的工作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网络统战工作对象的积极作用,为“智能向善”发展贡献统战力量;要解决人工智能“本领恐慌”的问题,推动“互联网+统战”向“智能+统战”进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导致一线民警精神压力的主要原因来自:现代形势的快速发展,警察队伍管理体制与警务机制的改革,警务工作“质”和“量”的高要求,社会的负面氛围,一线执法工作的危险性,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不利因素等六个方面,这些精神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已较严重地降低了一线执法队伍的士气。采取相应的对策减缓一线民警的精神压力,对于提高一线公安民警的工作效率,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社区民警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技能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区警务这一新型警务模式下,社区民警的角色除了传统的打击与防范外,更主要的应是情报信息员、安全防范指导员、治安管理员、服务员、社区矫正员、维稳员。与此相适应,社区民警应掌握好“六种技能”。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警”是人本思想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民警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德治警”与“依法治警”具有源头目标的一致性、功能作用的互补性、方法手段的差异性。“以德治警”要加强民警的“三观”教育、“三德”教育、“三种精神”教育;尊重民警的个人情感,培养民警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应将“从严治警”贯穿于“以德治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区分局洪家楼派出所之所以能做出令人注目的成就,还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多年坚持严格管理,以制治警,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向管理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的新路子。 一、抓班子 促队伍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他们坚持“严兵先严将,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响亮地喊出了“带着民警干,做给民警看”的口号,并付诸行动。领导班子做到带头廉洁勤政,带头遵  相似文献   

18.
调查显示,民族地区大部分基层民警思想政治觉悟较高,但部分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压力大,有职业倦怠情绪,主要是工作任务重、执法环境严峻、工资福利不理想、业务能力有限等因素造成的。必须做好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健全民警心理压力疏导机制,正确处理公安机关与大众传媒的关系,缓解民警的思想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从优待警”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上海公安机关把“从优待警”作为队伍建设的中心内容来抓,从优化民警的执法环境、改进民警的工作环境和完善民警的生活环境等三方面入手,落实“从优待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层民警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群体,其心理状况需要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基层民警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对基层民警的心理状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基层民警的心理状况,为基层警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