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我国公司法语境中的社会责任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特殊的企业法律文化语境中,利益相关者的表述远不如公司社会责任的表述更能与政治文化结构无缝对接,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崇高地位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与时下中央倡导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政治方向的正确是公司法规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价值.对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进行严肃的学术梳理.便会清楚地了解公司社会责任首先是法律责任的经典结论.公司社会责任中的道德责任引领法律责任的制度形成路径,引道入法或道德责任法律化从法律发展的历史逻辑看是符合规律的.共同的人道精神和人类共同的道义具有普世性价值,全球公司公民都有义务按照宏观社会契约来开展经营活动,尊重人类自由、社会公平和商业组织从属于人类利益等价值观.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条款完全具备司法适用条件.在公司中,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构公司社会整体和谐的法律基础,而公司法关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的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司法责任作为一种因国家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的违法司法行为而引起的法律责任,具有行为主体的专属性、导因的违法性、后果的不利性等特点。司法责任的设定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确立司法责任应考虑以下规则:合法性规则、合理性规则以及公正性规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性质的经济责任论、道德责任论、法律责任论和‘超越’法律责任论、综合责任论等本身都是合乎逻辑的,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或从不同的理论、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的考察,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界定不一致产生的结果。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最初以道德责任的形式出现,但这种道德责任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法律等其他社会约束机制。因此,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后来逐渐发展为法律责任和软法责任,并同道德责任相并存。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性质的意义在于其属于进一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云闯 《法人》2013,(6):60-61
与大量滥用股东有限责任及公司法人独立人格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相比,作为舶来品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适用还过于谨慎和保守,随着我国注册资本制度的转变以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属性。法律责任必须履行,不因企业规模大小及其发展程度高低有别。道德责任以自愿为前提。企业社会责任受制于企业本性、科技发展水平、市场机制及其理论渊源。营利性决定了企业职能和政府职能的界限,营利水平决定了其承担道德责任的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定时空范围。竞争机制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社会责任限于守法义务。  相似文献   

6.
魏振瀛 《法学家》2013,(1):115-134,179
根据历史资料,民法上的债最早起源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中基于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的欠物或者欠钱;中国法上的债起源于基于借贷契约和买卖契约的欠钱或者欠物;罗马法上的债起源于具有私犯性质的罚金责任。债与责任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形态:债务与责任联系;债务与责任融合;债务与责任区别;责任与债结合;责任与债分离。债与责任关系的理论和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关系的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债与责任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说明,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明确债与责任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民事立法科学化和正确司法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法制与社会》2010,(29):283-285,291
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如今已被国内外主流观点所认同。虽然学者们和有关机构至今并未能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性质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企业应在追求利润之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也从最初的道德责任,演变成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二者并重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最初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公司行为的理论规范。它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烟台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外商投资企业集中的沿海城市,吸引了超过2660家外资企业。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引导这些企业更好的履行其作为良好社会公民所应尽的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司法独立的另一种诠释:权、责、信的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玉霞 《现代法学》2000,22(5):57-60
作为一种独立的制度有机体 ,司法必然包含着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品质和取得社会认同与支持的价值亲和性。从对司法独立的制度及中国背景的实在考察中 ,检视出中国司法之独立的根本障碍在于各级决策层对司法权的独立缺乏信任和中国司法责任机制的缺乏。因而 ,作者主张以责任先行来引导中国司法的全面独立。  相似文献   

10.
银晓丹 《河北法学》2011,29(2):167-172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责任因其监管主体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违宪责任问题。相应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主要包括行政救济程序和司法救济程序。长期以来,包括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在内的经济法具体制度之所以缺乏可诉性,问题不在于经济法没有独立的诉讼程序,而在于我国缺乏违宪审查程序、公益诉讼制度以及私益诉讼制度的司法保障不足。除了传统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违宪审查程序和公益诉讼制度理应成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责任及救济制度构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艳英  张胜魁 《河北法学》2005,23(12):140-143
公司不仅要为股东营利,而且要对社会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正确处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性之间的关系是界定公司社会责任含义的关键。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论的修正和补充。我国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石守斌 《政法学刊》2011,28(4):28-31
近些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就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颇多。但不容回避的是,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仍是极富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在公司社会责任的范畴、定位、对象等问题上见仁见智,尚未达成共识。而实践中,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愈演愈烈的现状,迫切需要在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上统一认识,以便为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有着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崔丽 《河北法学》2012,(4):168-174
在俄罗斯政府推动下,俄罗斯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近十年内出现了一个新发展。俄罗斯与中国有着类似的转型背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影响,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方式。俄罗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政府在承担主体上注重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分层次履行、在推进主体上以政府推进为主导模式、在推进方式上注重"公私协作"等成功举措及主要经验,对于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A8000与ISO26000。尽管二者在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界定的核心主题、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间共同的价值理念的形成和企业诚信制度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09,26(6):18-2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此相应,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也相继问世,并在国际范围内的不同行业广泛推行。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实施只是企业出于自愿原则的一种选择,其责任承担形式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其在规范公司责任,保护劳工权益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借助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国际社会的推广,我们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落实我国相关法律,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证180指数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对国家、员工、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采用统计性描述和混合截面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来探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的关系.因此,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对国家贡献的社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推进股权分置和金融体制改革,并完善对企业履行公益事业贡献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董事多元化与公司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祝函 《河北法学》2004,22(10):70-72
当今各国公司制度中,已形成董事多元化的格局。董事多元化是弥补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欠缺可操作性的一项积极的举措,它反映了“公司强行法理论”向“公司合同理论”的转变。在公司合同理论的基础上,辅之以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与公司存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代表做具体的分析,看是否应该和如何将其引入董事会,从而使公司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公司社会责任包含着大量属于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国有着沿续几千年的道德传统和丰富的道德资源。从中国实际出发,挖掘“本土资源”,从影响乃至塑造我国道德传统的古代思想中探寻建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点并寻求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药方”,是深化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的又一进路。中国传统文化与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所需要的环境既有相容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我们应当在坚守法律底线和尊重公司营利性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措施强化道德规范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大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环境,提升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9.
职工民主管理是我国公司法上的重要制度,其思想渊源有诸多理论,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就其理论意义而言,公司社会责任思想否定了个体经济利益和公司股东利益唯一论,有利于为职工争取在公司中的利益地位;重视经济社会中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为确立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引。但其局限性在于对职工管理关注的专注程度不够,很难针对职工的特点抽象出一般原理进而指导职工管理公司的实践;以公司及其管理者为出发点的单向性,不足以证明职工参与影响公司决策的正当性;没有讨论公司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在确定职工民主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时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yond law”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beyond the mandatory obligations by force of law but in line with social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Indeed, the legal norms on such kind of responsibility are “soft law”, which mainly incorporate social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in corporate business behavior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so as to realize corporate “self-regulation”. By protecting the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rights of stakeholders and improving their negotiation power, the “soft law” aims at realizing the spontaneous confrontation and balance of the market, and the corporate reput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unctions of NGOs adds much to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e Zhaodan, Economics Docto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ostly focuses on Law and Economics. She has published six research articles in the academic journals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