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盗公犯罪是整个内部单位发案最多、影响最大的案件,它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危害了企业的发展与生产。虽然,目前的盗公犯罪的手段,发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犯罪成员既有社会人员也有内部职工,但从案件统计和做案成员分析来看,职工在单位内盗窃犯罪比例是比较大的(简称“内盗”),占盗公犯罪人数的50.9%,应引起公安机关和单位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业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其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非公务人员,其他人员不能构成本罪;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犯罪目的。刑法学界对于本罪的许多问题,认识颇不一致,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时所采取的标准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业务侵占罪中的不少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吉林市盗公案件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据此我们仅对吉林市昌色区盗窃,破坏工业设备违法犯罪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其特点及治理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有新旧两种标准.“旧说”以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是秘密或公然的偷抢行为作为界分标准,“新说”以是否以对物平和的方式抢夺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具有致人伤亡可能性作为界分标准.公开盗窃超出盗窃罪所能容纳的社会危害性的范畴,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刑法中也有相应佐证;“旧说”主客观具有一致性,不会扩大抢劫罪的犯罪圈,适应我国当前复杂的刑法实益.  相似文献   

5.
盗公案件,是企事业单位发案最多,影响最大的案件。它直接危害着内部单位的治安秩序和生产秩序,损害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目前,整个刑事案件中,特别是重、特大案件,企事业单位发案率是比较高的。犯罪分子已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档商品,有色金属和钱、财、物等,做为他们猎取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盗窃罪的数额及其他情节,在盗窃罪中所处的地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1)“数额较大”是构成盗窃罪的必要条件和绝对标准。(2)“数额较大”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只是划分量刑幅度的一个界限。(3)“数额较大”对盗窃罪的定罪和量刑都有重要意义。(4)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关于“数额较大”应当修改为“情节严重”这一综合性用词。(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39  相似文献   

7.
扒窃型盗窃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盗窃罪独立定罪类型,也拓宽了扒窃行为入罪的评价路径。刑法上的扒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扒窃都可以构成扒窃型盗窃罪,只有符合“公共场合”、“从他人身上”以及“取得”等标准的扒窃行为才能构成扒窃型盗窃罪。扒窃型盗窃罪作为内涵最为丰富的盗窃罪定罪类型,其外延受到的限制最严格,所以当出现多种类型盗窃罪竞合时,理应首先认定行为是否构成扒窃型盗窃罪。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晰了银行卡网络盗刷的适用范围、举证责任分配、裁判规则、盗刷资金最大限度受偿原则及发卡行无过错归责原则,为法院审判银行卡盗刷交易纠纷案件提供了重要审判依据。通过梳理全国2017—2021年的68份网络盗刷的裁判文书发现,在审判实践过程中对于同类案件有“类案不同判”的情况;在案件审理中对于网络盗刷如何认定、责任如何划分存在较大分歧;近期频发的免密支付盗刷、“短信嗅探”、手机劫持等案件问题在法院审判中存在诸多难点问题。以类型化思维梳理为分析视角,网络盗刷案件审理中应充分采用证据的全面审查原则,审慎使用“全面告知义务”、平衡举证责任的分配,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网络盗刷中也需承担应有责任,同时完善“短信嗅探“、手机劫持特殊举证规则,改善电子支付环境。  相似文献   

9.
铁路物资盗窃案件,又称货盗,是指作案人以货运列车为目标,通过非常手段盗窃铁路运输货物的案件.铁路货盗案件是铁路上的多发案件,破坏了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和治安环境.无论从案件构成的规律特点、形成原因及侦查对策来看,铁路货盗案件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侦破铁路货物盗窃案件是侦查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与诈骗罪都是多发性侵财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例同时交织着盗窃和诈骗手段,此时两罪的界分并非泾渭分明,案件定性往往引起不少争论。与诈骗罪相比,法律对盗窃罪的评价更严厉,处罚相对更重。张航军诈骗案正是一起典型的交织着盗窃和诈骗手段窃取银行资金的案例,该案的最终定性将对今后类似犯罪认定起到指引作用,法律对该类犯罪作何种评价也直接反映其社会危害的轻重程度。笔者就张航军诈骗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再分析:第一部分为基本案情,提出该案主要问题,阐述法院认定诈骗罪的裁判理由;第二部分论述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辨析两罪之间异同之处,指出两罪之间区分依据;第三部分对张航军案进行再辨析,论述法院认定被告人构成诈骗罪的不合理之处及笔者认为被告人构成盗窃罪的理由及依据,探讨盗窃罪与诈骗罪界分的评判标准,从而为厘清两罪罪名做出些许尝试。  相似文献   

11.
电力及其设备尤如现代化大生产的血液和心脏,是各项生产赖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力设备遭到破坏,不仅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而且会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失,所以盗割、盗卸正在使用中的电力线路和设备属于破坏行为,无论其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本罪之认定。其中因贪财而萌发犯罪的,其行为特征与盗窃罪相同,但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近几年来,此类案件屡屡发生,大量农用动力电线被盗割、变压器被盗卸,有的地…  相似文献   

12.
在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关系上,通说认为是法条竞合关系,但如何适用存在争议,陷入困境。盗伐林木罪属于破坏环境资源罪.林木应当是符合自然资源之物,而自然资源与侵犯财产类犯罪中的生活领域的财产是有区分的.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并非法条竞舍关系.两者在适用上有明确的界限。林木的属性决定了盗伐林木的行为是适用盗伐林木罪还是盗窃罪的关键。盗伐林木罪中的“林木”是自然资源.必须符合不得任意砍伐买卖之属性,即林木所有者或者经营、管理者不得处分或者法律限制其处分。倘若行为人盗伐的林木是所有者或者经营、管理者可以自由处分之物.林木就属于公私财物。不再符合盗伐林木罪中的“林木”,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偷租"行为认定为诈骗罪,在租客知情的情况下,就无法对行为人定罪,这一结论并不妥当。"偷租"行为不能评价为三角诈骗,因为不存在被骗人处分被害人财物的行为。三角诈骗中被骗人处分被害人财物的过错降低了行为人的罪质,因此认定为诈骗罪,但"偷租"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偷租"行为成立盗窃罪,对象是财产性利益。从广义上理解盗窃罪财产性利益的结构,是行为人以平和手段对他人造成财产性损失的行为。应当将盗窃罪作为财产犯罪的基准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14.
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分属于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可以从具体案件出发对它们二者进行界分。具体来说,对诈骗罪和盗窃罪予以甄别应该从具体实施的犯罪方法、是否令人产生错误认识和是否他人拥有相应处分权或地位而基于错误处分公、私财物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的差异性——以梁丽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梁丽“捡金案”中,根据被害人陈述、相关证人证言和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并结合我国刑法理论,梁丽构成盗窃罪无疑,但是在实践层面,梁丽案却走向了不同的结果。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发生了严重偏离。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的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案件评判各方的逻辑起点与立场选择不同以及“媒体审判”倾向的存在。应当以证据事实为中心,将由证据构建出来的案件事实作为我们分析和评价的基点。同时,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应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刑法典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一种与贪污罪类似而又有本质区别的新的犯罪——“职务侵占罪”,标志着我国一种新的侵犯财产犯罪罪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拒不退还”与“非法占为已有”的关系、“拒不退还”的最后时限、“拒不退还”的认定的分析探讨,可以为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侵占罪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重大刑事案件增长幅度中,盗窃案件所占比重最高、从有些盗公案件看,罪犯为了获取盗窃成功,有些是采取集团性犯罪。他们有计划、有组织,甚至采取内外勾结进行犯罪。江苏盐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去年年底破获了以吴军(男、19岁)为首的10人盗窃团伙。这个团伙自89年底以来至90年下半年,在盐城市区环城东路等31个路段新村住宅区作“白日闯”案件98起,其中万元特大案件1起,千元以上案件10起,刑事立案案件37起,盗窃总价值达四万余元。他们通过破获这宗特  相似文献   

19.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盗窃案件形式复杂,罪犯作案手段多样。有的先踩点再作案;有的提前潜入现场,伺机行窃;有的别锁破门,席卷钱物;还有“路贼”、”“车盗”,专门在铁路、公路沿线扒车越货或袭击货、客车上的司机、乘客等等。当前,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20.
“许霆案”的出现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许霆盗取ATM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以及量刑是否科学、公正,成为本案的焦点。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规定,但根据罪刑均衡原则,法院对许霆的量刑不免失之过重。由此反映出我国罪刑均衡原则在立法与司法中存在着解释不均衡、体系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罪刑均衡原则重新进行审视,以避免类似“许霆案”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