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部分党政机关干部中悄悄兴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除少数是利用工资收入收藏的外,大多数不是自己掏钱收藏,而是以权“收藏”,或是搞权“藏”交易。少数领导干部开始从贪财、贪色向贪古董和艺术品演变,这已成为当前一些贪官聚敛钱财的新手段和新现象。  相似文献   

2.
苏北 《共产党人》2006,(23):54-54
贪官,古今有之,但古今贪官都不一例外地与“权”、“钱”、“淫”、“盈”四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权”。古今贪官,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权,没有权,贪官们就不可能达到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目的。有权,使有了一切。于是,贪官们削尖脑袋,钻天入地都要弄到“权力”。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  相似文献   

3.
贪官的背后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成功的女人.在一个贪官的背后同样也站着一个贪婪的女人.这种女人当然不是指那些贪官们大搞权色交易中包的"二奶"、养的"小蜜",而是指贪官们还是"人民公仆"时的"糠糟之妻".我们从这些贪官的犯罪事实中可以看到,他们之所以贪污受贿,触犯党纪国法,在主观上除了贪权恋钱好色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就是缘于"枕边贪风".从原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到原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在这些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那些贪婪的妻子或怂恿、或唆使、或抱怨、或"垂帘听政",甚至"夫卖权妻收钱",在背后起到了推动和催化作用,使丈夫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最终双双坠入法网,导致家毁人亡、人财两空.  相似文献   

4.
两性之爱,原本是人类最美丽、最圣洁的情感,然而,许多贪官却深深陷入了另一种与美丽、圣洁完全相悖的“畸形爱”之中,这种“畸形爱”与人们歌颂和追求的爱情相去甚远,它是男人对“色”、女人对“钱”的贪婪,是男人用手中的权买“色”、女人用“色”换钱的“权色交易”,这种肮脏交易的结果必然是“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药”的悲剧。上千例发生在二十世纪末十年的腐败犯罪案例显示,在男性贪官污吏的犯罪过程中,竟有九成以上有“不干净的女人”“帮忙”。回顾贪官污吏与“二奶”的情史,不难看出那些被“爱”征服的贪官为“…  相似文献   

5.
凡贪官,无非贪权、贪财、贪色是也。那些贪婪之徒一旦拥有了权力,就迫不及待地捞财捞色,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财色才是为官之本。于是便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仿效,于是也就一个一个地为情欲拜倒在石榴裙下,演绎出一幕幕人生毁灭的丑剧。  相似文献   

6.
警钟     
《廉政瞭望》2006,(8):42-43
女贪官花500万元打造胴体今年前些时候,媒体披露的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职工李文娟,因举报该局非法减免税收遭到打击报复,被两次辞退、劳教一年。而打击报复李文娟的就是该局女局长刘光明。刘光明靠着“权色交易”,先后当上了税务所长、税政科副科长、科长。为了摆脱“年老色衰”  相似文献   

7.
锐辞     
贪官色官的腐败歪理 细数贪官色官的腐败理由,不一而足,"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它说明一些官员"官念"扭曲、信仰迷失。不单是"贪官"这样,"准贪官"也是这样,他们的"后备军"不乏类似思维,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女性职务犯罪的发展与变化,"女贪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在新闻报道上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今年3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姜保红涉嫌受贿一案,由定西市人民检察院向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放大了"权色交易"这个关键词,而忽视了当事人的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引发了不少热议与思考。对此,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对姜保红案的描述与引申上的失范。  相似文献   

10.
说贪官     
贪官都贪什么 目前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发前可能有一些荣誉称号,有的是“全省十佳公仆”、有的是“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可见,贪官除了贪财、贪权、贪色以外,还喜欢贪荣誉。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掌握公共权力、执法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利用其特殊身份,违反立法本意,在执法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或者是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使行政执法发生异化和嬗变,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权物交易等职务犯罪现象不断发生,这已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立法制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相背离。因此,预防和遏制行政执法部门及派出机构执法人员渎职腐败的滋生和漫延,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贪官傻不傻?     
<正>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认为发问者"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贪官都是"人精"——会钻制度的空子,千方百计敛财猎色;又会"猫盖屎",藏钱匿赃花样百出;还会包装术,本来内心贪得无厌,却做出一副朴素的样子……于是得出结论:贪官当然不是傻子!事实上,对于"贪官傻不傻"这个命题,需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如何理解这个"傻"字。在前段时间播出的政论专题片  相似文献   

13.
年来考察各类贪官发财规律 ,纵横爬梳 ,左右比较 ,悉心揣摩 ,颇有一得。尽管贪官多狡猾 ,但狐狸再狡猾 ,也逃不过好猎手。不管在位时多么不可一世 ,一进“笆篱子” ,个个乖巧得跟小猫儿似的 ,警察叫说什么 ,就乖乖地说什么 ,叫怎么说 ,就怎么说。他这一实话实说 ,不才就从中咂巴出不少味儿来。对于一朝权在手 ,如何把财发 ,竟然概括出几条秘诀———一曰“令”。俗话说 ,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对于清官来说 ,那“令” ,自然是“替天行道” ,为百姓办事。而对于贪官 ,那“令”就大有讲究了。在为人民服务的名义下 ,可以“妥善”行使行政审…  相似文献   

14.
腐败行为,即掌握公共权力者利用权力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其突出表现是权与钱、权与法、权与情、权与色以及权与权之间的交易。腐败不是哪个社会、哪个时期特有的,而是与国家公共权力一样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为此,对腐败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皆有。  相似文献   

15.
正房产二三十套,仅房门钥匙就装满一提包;先后出国80多次;信仰迷失,每天念经拜佛……从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通报的3名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我们看到继钱权、权色后,贪腐再次和封建迷信结合在一起。干部所信奉的是共产主义,与封建迷信完全对立。然而,不少贪官却信奉神灵,对风水迷信趋之若鹜。媒体披露的如刘志军布置"靠山石",李春城耗巨资请风水先生迁祖坟等,无不体现出贪官与迷信的连体性。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08,(9):17-18
反腐30年,任重道远。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狡猾的贪官终有现形的一天。本刊组织专家回顾反腐历程,评选出了从1978年以来具有典型性的十大落马贪官。他们有的权倾一时,有的敛财无度,有的沉湎迷信,有的举家外逃……法网恢恢,他们的名字被定格在了反腐30年的标尺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贪官出境豪赌的丑闻不断被新闻媒体曝光,贪官豪赌似乎已成为一种恶习在官场蔓延。这一现象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官场环境,而且使我国官员在民众中和国际上的形象大受影响。对于愈演愈烈的官员豪赌之风,有识之士纷纷厉声疾呼:是该彻底扼杀这股歪风的时候了!丑恶:赌场贪官众生  相似文献   

18.
包装,本是商品经济中的一种推销术,经过精心包装的商品,能增强其观赏性和使用价值,提高顾客的购买欲。如今这一手段已成为一些贪官伪装自己、欺骗他人的一种方法。贪官的“包装”五花八门,令人炫目,但不管招数如何变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贪官们的基本特征。“满口马列”法。腐败分子经常用马列主义外衣装扮自己,把自己标榜成“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干净,作风上正派”的领导干部。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在当选市长的大会上慷慨陈词:“反腐倡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坚决惩治腐败现象,严厉查处贪污受贿,弄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一个个贪官相继浮出水面,人们在众多的腐败案件中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夫妻联手作案的比例很高,在许多贪官的后面,都有一个推波助澜的“贪内助”。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09,(11):24-24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强调,领导干部要抗得住诱惑,把好欲望关。现在,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放纵私欲,就会迷失人生方向,成为权钱色的俘虏。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抵制形形色色诱惑的有力武器。领导干部要加强品行修养,节制不良欲望,保持艰苦奋斗作风,自觉做到不追求物质享受,不沉湎感官刺激。从最近发生的一些贪官绯闻中发现,一些干部腐化堕落是从到低俗场所找“三陪”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