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1088年,西湖因久无整治日见颓败,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不久苏东坡来到杭州任太守。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尽,纷  相似文献   

2.
<正> 西湖湖底隧道这条贯通南北的湖底隧道,是杭州市政府为改变环西湖特别是湖滨路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采取的一项措施。西湖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疏浚,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有成效的是白居易和苏东坡主政杭州时组织的两次疏竣。但是在当时说  相似文献   

3.
乔含山 《今日浙江》2014,(10):62-62
正一位领导同志退休,不少人依不舍,更默默向他致敬。因为大家里都有一本账,他在任的这些年,干的许多事情,都在实处见真功,以实效显分量。凭这几件实事,人就会一直记得他。想起杭州西湖的苏堤、西北大的左公柳。北宋文豪苏东坡在任杭期间,疏浚西湖,以挖出的葑草和泥堆积而成长堤,"植芙蓉、杨柳上,望之如图画晚清儒将左宗棠  相似文献   

4.
徐兵 《两岸关系》2005,(8):62-63
几乎所有到大陆来的台胞,都要到杭州去转转。自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以来,来杭台胞就超过180多万,来杭投资企业多达1200家,总投资35.46亿美元,杭州不仅是吸引台商投资的理想之地,而且是台胞休闲的乐园。温柔婉约的西湖造就了杭州“人间天堂”的美名,西湖为杭州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恬静舒适的环境。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选择了杭州,不正说明杭州是天生的“休闲之都”吗?西湖水域面积为6.78平方公里,水深平均2.27米,最深处有5米。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  相似文献   

5.
另眼看西湖     
生在杭州,长在杭州,对杭州的西湖特别有感情。西湖之美,天下惊艳。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雨雪雾,西湖永远是那么的清纯清丽。  相似文献   

6.
王露 《政策瞭望》2009,(2):40-41
2002年开始,杭州市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连续8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7次推出"新西湖",开展了杭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的一次西湖综合保护行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原则,贯彻"整治、引水、美化、造景"8字方针,大力实施环境综合  相似文献   

7.
“这里有热闹的炯火气.”日前,杭州市民廖显伦来到位于西湖景区的花港茶楼,喝着20元一杯的花茶,吃着白带零食,跟老友聊天赏景.这成为他退休后最惬意的事.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叫“莲庄”的高档经营场所,高消费的门槛将众多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转变,源白浙江省2013年底启动的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专项行动.整治以西湖景2区为重点,全省同步推开,时至今日仍在深化.  相似文献   

8.
苏瑗 《政策瞭望》2009,(8):56-56
杭州西湖有甲天下之美,有一首诗是这样赞美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诗中的"岳于"指的是岳飞和于谦,意思是说,因为在西湖埋葬了这两位英雄,西湖才显得如此美。可见,人的美名是可以与美景永存的。  相似文献   

9.
文星 《今日浙江》2003,(21):42-43
杭州,因西湖而闻名于世;游船,为西湖平添了流动的色彩。“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使游客神醉情迷,而那隽永的棹舟的欸乃声,更是拨动了游客的心弦。杭州的取名与“船”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杭、航二字通用,杭指渡船。到杭州,不去领略西湖上那叶叶扁舟和兰桨桂棹荡起轻风慢水的情趣,算不上真正到过杭州。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三项大会决议”(指《加快推进杭州市生态市建设的决议》、《关于加快运河综合整治的决议》、《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的决议》)执行情况评估会,对近年来市政府贯彻实施大会决议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此举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法颁布之后为增强监督实效而作的一项新的尝试。政府部门先行绩效评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的山与水,人文和自然,水乳交融,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山水的绝美风华倾倒。杭州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护得较好,但社会经济的高速…  相似文献   

11.
<正> 人文篇:杭州地理之优越,其实并不在于一个西湖。西湖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平台,如果没有历代文化人吞吐烟霞蕴涵精神华章,西湖也就只是一个后花园而已,而类似的后花园在全国有的是。游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杭州。尽管偏处中国东南一隅的杭州无论在人口、城市规模以及经济总量等方面均不能和京沪等大城市相比,但是无论从历史的积淀还是从现时期的发展,无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西湖知道杭州、认识杭州、了解杭州的。杭州市西湖区给人们留下了关于杭州的“第一印象”。为响应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西湖区提出了“推进现代化,建设新西湖”的目标。 西湖区山环水绕,景色秀美,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也是人才聚集的投资宝地。浙江省委、省政府设地西湖区内,这里有国务院批准的杭州之江旅游度  相似文献   

1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这颗东方明珠,不知吸引了多少名人雅士,不知倾倒了多少海外游客。我们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钟情杭州,喜爱西湖。毛泽东生前把杭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周恩来曾多次陪同外宾到杭州参观游览。邓小平更是先后10多次来到杭州,对西湖的建设和  相似文献   

14.
<正>西湖申遗成功,获得世界遗产称号,是荣誉,是骄傲,更是义务和担当,意味着杭州人保护西湖的责任更重。2011年6月24日晚北京时间11点55分,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美景历来有口皆碑,然天下却有一处借西湖之名,较其瘦的地方,真不知是何等可人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 首倡 GC(花园城市)概念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兼建筑师达芬奇。据文献记载达芬奇本人虽未到过杭州,但他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杭州与西湖的描述受到启发,所以才提出了 Garden City的构想。华盛顿进而提出理想的城市是“一个由许多园林组成的城市,或一个建造在自然风景名胜地的城市。”可见西方社会很早就把杭州与西湖作为理想的花园城市的典范。中国由此称“世界园林之母”。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杭州如何走现  相似文献   

17.
杭州古名“禹杭”;“杭”者,独木方舟之谓也,也就是说杭州的取名与“船”有密切的联系。相传治水大禹,沿海东巡,造舟以渡。又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东游至钱塘临浙江,在当今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宝石流霞”,泊过他乘坐的龙舟。故杭州至今还完完整整地保存着一座“秦望山”,当然也能轻而易举地寻到那块因泊过始皇龙舟而遗传百世的系缆石。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32)
正被誉为"旅行者圣经"的国际著名旅游杂志《孤独星球》在描述杭州时这样写道:去田园牧歌般的杭州,在恬静平和中感受2017。清晨,沿着西湖边的幽径漫步,看薄雾轻笼水面。随后,信步登上湖边山丘,造访古意昂然的永福寺。下午,在茶树的围绕中寻一处茶馆,静静地茗。夜幕降临,回到西湖边,在豪华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享受一顿完美晚餐。它把杭州的旅游资源在几句话里将部分重点内容都体现出来了:西湖、龙井茶、寺庙、美食。无独有偶,《浙江日报》发表的《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一文中有一句话:"西湖的周围,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一定要保护。"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东  相似文献   

19.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10):60-61
5月骄阳下的杭州,因为一场突然而至的音乐节而顿生了一股浪漫和激情。作为今年西湖博览会的第一个启动项目,首届杭州·西湖现代音乐节在西湖边的大草坪上,以“最爱民谣”为主题,用一种自然、朴素的方式,开始了它真实而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歌唱。  相似文献   

20.
提起杭州的西湖,幾乎老幼皆知。可是我國宋代著名詩人王十朋,却寫過這樣兩句詩:‘皇都歸客入仙都,厭看西湖看鼎湖。’想來這仙都和鼎湖比之西湖别具一番姿色。这‘仙都’在哪兒呢?它就在浙江省縉雲縣離縣城七八公里的地方,那里有一株聞名遐邇的大石笋,這‘鼎湖’就在它的絕頂上,人稱:‘仙都石笋天下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