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光生物素标记4.3kb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DNA片段作为探针,检测5只人工接种ILTV的SPF鸡在不同时期采集的喉拭子样品或血清,并检测采自自然发病鸡群的喉试子样品。结果表明,用核酸探针点杂交方法在人工感染鸡喉气管中检出ILTV的时间为接种后6~10天;该法敏感、特异,对诊断ILTV感染有实用价值,特别适用于进出口检疫和SPF鸡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水貂肠炎病毒(MEV)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为了能直接从样品中检测病毒,我们于1988年秋冬,首次采用了光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打点杂交的方法,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良好,能特异地检出MEV,且灵敏度高,可检测出10pg水平的病毒DNA。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目前还只局限在一些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另外,放射性标记探针还有保存时间短,危害人身安全等缺点。 本文介绍用光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的方法,它既保留了生物素标记的优点,而且比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方便安全。它不用缺口翻译方法进行标记,只用可见光照射即可标记成核酸探针,不管是DNA、RNA,还是单链双链皆可进行标记。这样核酸探针标记技术被进一步简化,使其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基因探针已用于人和家畜传染病、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且基因探针的检测是建立在探针和待检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基础上,因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基因探针采用的标记方法有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和化学修饰核酸标记。但在这之前,用得较多的仍然是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然而,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存在着不够安全方便、实验周期长、半衰期短、价格昂贵以及污染等缺点,使分子杂交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为此,各国研究工作者一直在探讨一种非放射性的核酸标记方法。近年出现的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技术就是这方面的一大突破,此种生物素化的脱氧尿嘧啶苷,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早在欧洲、北美洲、澳洲和新西兰等国发生,并屡有报道。我们对本病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道如后。(一)肉眼观察 病牛营养中等,两眼失明,右眼角膜处覆盖有约成人拇指头大较厚的灰色翳斑;左眼同上变化,但翳斑呈灰白色似较薄于右眼翳斑。眼结膜潮红,鼻腔、鼻甲以及中隔粘膜均呈显著潮红充血,下鼻甲粘膜表面发现有多数小而浅形的溃疡灶,特别是在小溃疡多数密集的地方呈虫蚀样的外观。齿龈和舌底两侧面粘膜上也有为数不多的浅形溃疡散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金纳米颗粒与PCR结合建立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HV-1)纳米PCR(nanoPCR)新型检测方法和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并与普通PCR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建立的BoHV-1纳米PCR新型分子检测方法和LAMP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与LAMP方法和常规PCR对比结果显示,nano-PCR方法敏感性是LAMP和普通PCR的10倍,最低检出量为2.23×102copies/L,是普通PCR的100倍;LAMP样品检测用时最短,50 min即可得到检测结果。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nano-PCR方法最高,检出阳性样品8/10份(弱阳性1份),普通PCR阳性检出率最低,检出阳性样品3/10份,LAMP检出6/10份。结果表明,nano-PCR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株为原料,通过病毒繁殖、外源病毒检验、灭活、冻干等步骤,成功制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检测用定性标准物质.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评估、稳定性监测以及由多家实验室合作定值,并对其进行了临床试用.结果 表明,所研制的标准物质纯净,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鸟枪法和选择法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LA株DNA克隆到载体质粒pBR325,pBR322或pUC_9的HindⅢ位点中。经用光生物素标记的IBR DNA和牛胸腺细胞DNA与各重组质粒杂交筛选后,共得到10个病毒DNA的HindⅢ片段,分别是A,B,C,E,G,I,J,K,L和M,克隆的DNA占全病毒DNA的89.5%。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常见病原,临床上多见混合感染。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同时检测IBRV和M.bovis的双重PCR方法。通过设计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成功建立了同时检测IBRV和M.bovis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且对IBRV和牛支原体的检测下限分别为2.03×104copies/L和1.65×104copies/L,灵敏度较好。利用该方法对四川省7个肉牛养殖场67份疑似BRDC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BRV和M.bovis阳性率分别为46.27%和32.84%,其中IBRV和M.bovis混合感染率为19.40%,表明四川省肉牛养殖场IBRV和M.bovis感染情况较普遍。  相似文献   

10.
采集内蒙古地区疑似发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牛的鼻拭子液,经MDBK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病毒在MDBK细胞上增殖致细胞病变。经PCR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对牛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其命名为IBRV NM8株。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gB和gE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IBRV NM8株g B和g E基因与BHV-1型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BHV-5型参考毒株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NM8株gB基因与Cooper株、MN12株、Los Angeles株和NM06株等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g E基因与瑞典的Salwa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一分支。上述研究结果将为我国IBR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并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澳大利亚Bresatic公司生产的光生物素与国内两家(称甲所和乙所)研制的光生物素进行标记核酸探针作了比较试验。 探针标记 在3个硅化玻璃管中,分别加入5μ1λDNA(0.5μg/μl),于暗室中再分别加入5.5μl光生物素(国产与进口的浓度均为1mg/ml),放在冰浴上,200w汞灯照射25分钟。然后加入100μl 0.1mol TE(0.1mol Tris/HCl pH9.0,1mmol EDTA),用仲丁醇抽提两次,下层水相的体积约剩45μl,再加入22.5μl 7.5molNH_4AC,20.1μl冷无水乙醇,-20℃过夜,15000r/min离心,抽干,分别溶于27.5μl TE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国外贸易和经济交流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活畜和畜产品进口,随之也将一些我国没有的传染病传入。1980年3月广东华侨企业公司从新西兰进口黑白花奶牛时引进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就是一例。本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危害性和诊断、防制问题作一综述,希望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对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和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抗体双阳性  相似文献   

14.
1983~1984年瑞士弗里堡和奥州多次发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经调查是由进口精液引起的。 1982年春天,瑞士从国外引进红荷斯坦品种的白星公牛精液,进口时也附有健康检疫证书。1983年用这批精液给700头母牛授精,约10%的配种牛发生传染性鼻气管炎。巴尔疫苗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本研究建立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119 bp)连接到pMD19-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用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约为119 bp,符合预期的大小,经测序鉴定所扩增的目的片段正确。敏感性结果显示,用该方法检测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限度为3.04 X101 copies/mL,是Nano-PCR的10倍。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被检测到,其他病毒均未有特异性的扩增曲线,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良好。批内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用建立的方法对20份疑似IBRV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Nano-PCR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方法的阳性样晶率高于Nano-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LN01/08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省某牛场出现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在MDBK细胞上增殖,能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典型性细胞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PCR及病毒形态学观察鉴定,证明该分离毒株为IBRV,并被命名为IBRV-LN01/08。根据IBRV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鉴定引物,将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IBRV K22株的同源性为99.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6~9月龄IBRV抗体阴性黄牛人工感染IBRV-LN01/08株F3代细胞培养物后,试验动物出现持续体温升高,流鼻涕,鼻内黏膜有白色糜烂溃疡及结节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的纳米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无血清细胞培养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加入待检血清样品后,利用纳米胶体金标记的山羊抗牛IgG显色,建立了检测IBR抗体的纳米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检测试纸盒。整个试验过程仅需5min即可判断结果,与蓝舌病、牛赤羽病、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细小病毒病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将该法与用于IBR抗体检测的ELISA方法同时对300份临床牛血清样品进行IBR抗体检测,结果二者的阳性符合率达94.4%。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可靠、效果直观、结果容易判断的特点,非常适用于IBR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以牛肾细胞系(MDBK)培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Bartha Nu/67株,经超速离心纯化病毒,再经超声破碎处理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IBR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ELISA的判定标准为:血清D490 nm值大于0.369的判为阳性,小于0.295的判为阴性,在0.295与0.369之间的为可疑。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与法国进口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比较,其符合率为96.3%;与中和试验比较,符合率为95.8%,且敏感性更高。应用该诊断方法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IBR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这些地区的IBRV感染率为67.1%。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基因文库中减蛋综合征病毒 (EDSV)AV12 7株的序列设计 1对引物 ,从四川本地分离的EDSVSG930 1株中扩增出六邻体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1 8的多克隆位点中 ,经PCR、酶切分析、DNA杂交分析和序列测定证明 ,所扩增、克隆的基因包括了六邻体蛋白基因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在内的完整序列。用光生物素对含六邻体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标记后 ,采用斑点印迹法对 4株EDSV(标准株AV 12 7株和 3株四川分离株 )、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鸭瘟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 ,结果 ,该探针能检测出 4株EDSV ,但不能检出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鸭瘟病毒。表明该六邻体蛋白基因探针具有特异性 ,检测的灵敏度高达 12pg。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同时检测临床上牛常见的三种呼吸道重要病原体,本研究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支原体(MB)保守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并成功构建标准阳性质粒。使用纳米金颗粒将普通PCR方法优化,建立了三重Nano-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三重Nano-PCR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出BVDV、IBRV和MB的阳性质粒(1μL)最低检测分别为1 fg、100 ag、10 fg,灵敏度分别为常规PCR的10、10、100倍。临床结果显示,30份采集于临床呼吸道病牛样品中,BVDV、IBRV和MB的Nano-PCR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3.33%、36.67%、33.33%,而普通PCR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6.67%、30%、20%,提示BVDV和IBRV混合感染最多,阳性率可达26.67%。三重Nano-PCR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其他牛呼吸道相关病原体BCV、BPIV3和BRV时结果均呈阴性。本研究建立的快速灵敏且特异良好的三重Nano-PCR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