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买践中,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自己的人口思想,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的人回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把人口问题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那么,中国的国棋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这s面拥了非常透彻的分析。他认南,国家大…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人口数量膨胀,人口素质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昭通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控制人口与脱贫致富是辩证统一关系,两方面的工作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人多有好的一面,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开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人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刻地总结和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注意把中国的人口问题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并同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铺出一条使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道路。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的人口有九亿七千多万。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果将这数字平均分布在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有一百多人,今天中国的人口,却已成为大家严重注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中国人口以每年千分之十九的速度递增。一九七九年的人口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八。使人口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负担。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粮食生产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点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就业     
人口多 RENKOU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底达到128453万人,以200O年为比较年,中国比人口排名世界第二的印度多24654万人,是美国(28155万人)的4.48倍。 2002年全国一年出生人口1647万人,相当于一年生出了一个荷兰(荷兰属欧洲中等国家,2000年总人口为1592万人)。但人口出生率自六十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12亿人口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它标示着曾经是世纪末的人口控制目标(最早于1980年提出,后又更改)提前5年突破了.问题还在于,今后几十年人口增长的潜能依然巨大,13亿、14亿、15亿乃至16亿人口大关的突破并不在我们的预料之外。现在的问题是应该如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邓小平同志讲过“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因此,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迫切问题,推动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自然也应该是我们人民政协在参政议政上需要优先考虑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人们常常讲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问题,一是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问题。但是,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即引导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跨地区有序流动的问题。如果说,解决前两大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项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健康,是科学家应重点关注的课题,更是政府应该多花些力量,采取措施,关注解决的社会问题。 自从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一孩儿化政策使我们少生了三个亿。可是,不知这项政策还要持续多久? 我们来做一些分析:一个小孩,当他长大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时,他同样支撑着很重的社会负担。他有父母,父母上面还有父母。从现在的统计看,老年人口中有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症,老年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也很高。两个正值成年的孩子一结婚,上面就会有七八个老人。七八个老人中,有一个患上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0.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家计生委和中国人口学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人口理论座谈会。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同志在会上指出:“邓小平人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人口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同志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  相似文献   

12.
郭仁汪 《当代广西》2007,(10):19-19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态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多次指出,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4)
正城市研究主要是从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展开研究,将具体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看成是转型的问题。把人口问题和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从中国城市研究的新视角来探究城市生长与人口聚集规律。一是思考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下,中国区域发展人口战略如何搭建,将来人口分布规律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做的研究,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14.
侯明亮 《前沿》2007,3(3):24-2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口思想,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认真研究这些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口问题,制定人口政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     
邓小平关于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的论述 邓小平1982年9月24日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主权问题。他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这是因为我国还处在人口多、底子薄的境地。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总量虽然较大,但用11亿人口来分,人均达到800美元,是很不容易的。要在下个世纪的中叶赶上和接近世界上中等发  相似文献   

17.
人口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陆疆安全的基本问题。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两点。第一点是人口两多一少问题。两多为老人多、单身多,一少指总人口呈不断下降趋势;第二点是人口的生计贫困问题。以上人口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陆疆安全,因此应该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审视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依托口岸建设文化产业、促进陆疆城镇化,则是治理陆疆人口问题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设计和思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和战略时 ,始终把中国人口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从国情论、全局论、国策论、人均论、素质论等方面系统地、正确地问答了“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的基本问题 ,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世界人口统计学权威、国际人口科学研究协会主席、奥大利亚学者约翰·考德威尔指出:“过去20年的经历,使得结束人口不断增长成为可能,到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将呈下降趋势。”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加勒比海岸的许多国家、远东的6个国家。要保持世界人口长期稳定,平均每个妇女生孩子必须不超过两个。欧洲现在平均人口出生率是1.6%,已令一些东欧国家所担忧,保加利亚福利部长埃相思·马亭甘芜说,他的国家由于“高婴儿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现象正使人口逐渐减少。乌克兰学者伊凡·科瓦斯挂出…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7,(11)
正有一些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人口太多",所以,就有人口少能致富的论调。比如有人说,中国现在人口数量要是六七亿的话,生活就会富裕起来。有的观点认为,人口越少,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有人说,要是中国现在只有几千万人,仅仅依靠卖石油等资源,就能致富。有人举例:"只有一个馒头,一个人吃,可以吃整份,两个人吃,就只能吃半份,当然是人越多越穷啦。"如果馒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话,当然,人越少越好。事实上,馒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人生产的。有人接着问,假如1个人能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