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怪圈之一:基层不能解决的信访还由基层来解决.现实的情况是,各级的"信访办"还是"转办办",对基层的信访既不解决,也不解释,接访、登记、层层签批是其主要的责任.信访件"周游"一圈后,又回到了基层单位,回到了最初信访的地方,还是由基层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怪圈之一:基层不能解决的信访还由基层来解决。现实的情况是,各级的"信访办"还是"转办办",对基层的信访既不解决,也不解释,接访、登记、层层签批是其主要的责任。信访件"周游"一圈后,又回到了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3.
胡海军 《党政论坛》2013,(13):42-42
现象之一:“信访不信法”,法律很无奈 作为法治社会,就应该依法办事,解决问题也应该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但是,目前许多矛盾,或者说本身就属涉法涉诉的案件,最终都走上了信访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4.
耿志刚 《民主》2005,(10):42-42
对信访工作者来说,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就要认真研究“留”的艺术。要“留”住信访者,首先要靠一个“信”字,就是要取信于信访者,使他们产生对你的信任感。要达到这一点,接待和受理信访案件时,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明确答复解决问题的途径、时间,同时,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处理问题时,工作要  相似文献   

5.
让调研之风“实”起来江苏张道学,吕从坤目前不少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浮躁、虚假之风。表现在:有的只“调”不“研”,到基层了解一些情况后,不认真归纳、,总结、分析、研究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而是写个简单汇报材料,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6.
王秀珍、王国勇(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县委):年轻干部大多长期在机关工作,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其所思所想和所做出的决策,“从书里来回到书里去”,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自然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政工人员与工作对象坐在一起没有什么话可说,双方感到别扭,更谈不上理顺情绪、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准备不足──工作前自己的思路没理清,对说什么、怎么说、如何适应对方的性情脾气、出现枝节如何应对等等考虑不周,只能是三言两语继之以沉默无言;自身能力低──做思想工作需要有讲得清、辨得明、抓得准、镇得住、劝得通等等“专业水平”,需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实践,否则就会出现由“不会说”到“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循环;人格力量弱──行“不言之教”本来也是做思想…  相似文献   

8.
村级组织换届是各种利益群体的活跃期、信访举报的多发期、干部思想的起伏期。这些情况的出现,既有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责任认识,又有谋取利益、光宗耀祖的功利心态;既有正视换届、接受挑选的积极思想准备,又有担心因换届触及现有利益格局的不适应心理。在这些多种思想叠加、多重利益竞争、多头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基层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躁动,使村级组织换届“热闹”非凡、“小动作”屡见不鲜:既有家族动员、宗族集结的“亲友团”登场,也有请客送礼、允诺给利的“金钱戏”上演;既有利益结盟、绑架民主的“霸权”出山,也有寻求靠山、上层救援的“特权”逆行;  相似文献   

9.
前言: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摸爬滚打,这是一个特别战线:似一双宽厚的大手,热情地伸向渴望扶助的人们;一扇永不关闭的门,静静地容纳受伤的心灵。在这里,你能捕捉到一个个默默奉献的身影,能触摸到一团团如火的赤诚。“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安信访文明窗口”、“公安部重点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先进集体”、“市局集体二等功”、“全国信访系统优秀集体”……在一面面记载着艰辛与荣誉的奖牌背后,活跃着一群——  相似文献   

10.
现象之一:"信访不信法",法律很无奈 作为法治社会,就应该依法办事,解决问题也应该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但是,目前许多矛盾,或者说本身就属涉法涉诉的案件,最终都走上了信访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呢?从成本、效率等因素上看,信访部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无疑会成为很多民众的首选.一是低成本或者无成本 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往往要花费高额金钱去聘请律师,信访则不需要投入.  相似文献   

11.
仇珍 《民主》2009,(5):54-54
最近,常听到基层同志抱怨:接待领导下来调研,或接待外地同志来开会,忙得连轴转,搞得头昏脑胀不说,心里还像堵了块大石头:为什么“开会”、“调研”耗费如此之大?收效却不高?难道不值得思考、不值得注意吗?前几年常听说:“口中没味,下去开会”,是指借开会之名.满足了某些人的食欲需求。这几年情况有所变化了,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2,(2):25-31
理解“基层”,是科学展开基层治理的观念前提。从静态的结构语境来认知“基层”,偏离了这一概念的反身性特征。基层概念的行动语境,是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行动语境中基层概念的语义,是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界面:界面主体是既需要“对上负责”又需要“对下负责”的基层干部;界面实体是兼具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效率性治理需求与多元渐进演变特征的公共事务;界面载体是兼具国家建构性与社会进化性的规则。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界面来理解基层概念,为科学认知基层干部、基层事务、基层规则,提供了方法论启示。理解基层主体、载体与实体的有机联系,需要从行动统合的视角来理解基层治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下基层,应当解决好三个问题:“为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办”。“为什么”决定下基层的心态,需要解决在下基层之前,才能真正下得去、下得实。至于“干什么”和“怎么办”,则直接影响下基层的深度和效果,是衡量领导干部下基层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尺。 要看发展能力是否上水平。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微服私访”,更不是“观光旅游”,而是要透过基层实际实事求是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个中原因,给出解决思路。正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有效检验和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陈勇(重庆市江北区大庆村测井公司):中央政治局带头抓好作风建设,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勤下基层,多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是各级管理者对机关部门常提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下基层莫“客随主便”。下基层“客随主便”,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15.
胡艺 《党政论坛》2014,(21):62-62
近日,记者在部分省区调研采访时发现,基层债务风险不断扩大,基层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尚未形成明确的政绩考核”债务指标”,导致债务不透明的情况突出。市县乡基层领导没有良好的“债务意识”、“风险意识”,”债务递延”、”前任推后任”的推诿心态严重..一些领导坦言:“上任借了钱搞工程、搞项目,有口碑也有政绩;本届政府绝不能勒紧裤腰带还债。”  相似文献   

16.
瞭望哨     
《瞭望》2001,(6)
把稳定当成系统山东刘京明范涛近来,山东省胶州市积极实施社会稳定系统工程,组宣监、公检法、工青妇等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既抓矛盾的善后处理,又重矛盾的预防排查;既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又着眼于建立有利稳定的长效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战,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前,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四个多样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失业、减负、信访、治安、“法轮功”等问题,相互交织,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17.
焦裕禄有个习惯: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晚上回来“过电影”,即把白天所见所闻在脑子里重新“播放”,进行思考。他说:“无论学习或工作,不会‘过电影’是不行的。”“过电影”,是调查研究的继续,是对获取的初级、零乱、分散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总结、归纳的过程,是领导独立思考、运筹帷幄、进行科学决策的有效方法。可眼下有些领导干部不会“过电影”,调查过后一切如旧。群众称之为光调查不研究,光开花不结果。也有些领导把调查的问题记在本子上,却未往心里去;基层群众的呼声听在耳朵里,却未印在脑子里,调查过后,由秘书写一…  相似文献   

18.
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是深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具体体现,是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我省实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下访不仅有利于检查指导基层工作,还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有利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不仅有利于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还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有利于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把握全局、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切实把这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  相似文献   

19.
这一期的“中南海纪事”与“专题报道”,集中于一个主题——信访。上提起信访,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你说的不就是打官司告状吗?”其实,现在的信访,其内容的涵盖是极为丰富的。信访这个“窗口”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它是各级领导群众智慧,实行科学决策,实施正确工作指导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渠道”,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完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层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决议,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各项工作任务等,最终都要在基层得以落实;任何一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最终都要在基层体现;我们所作出的决策和制定的措施是否正确与可行,也最终由基层来评估和检验。特别是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的惨痛教训,更加刻骨铭心地警示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