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受血流切力的作用而发生内膜撕裂,血液进入病理性疏松的中膜,并顺血流将其撕开,从而形成的一个假血管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引起的猝死常需进行法医学死因鉴定。笔者在实践工作中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一例陈国俊,张云涛(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淮南23200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法医检验少见报道,笔者在办案小遇一例,现报告如下。1案情摘要死者男性,42岁,农民,1994年2月6日晚在本村参与赌牌,被派出所抓获,被捆...  相似文献   

3.
贾发安 《证据科学》2003,10(2):72-7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临床上极为少见,容易误诊误治,又因病情进展迅猛,极易导致病人在未诊断清楚前死亡.本文报道一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医院错误的诊治 ,在未查清病因前连续使用强痛定,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并就医疗过失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周良田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6-23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aneurysmofaorta)多见于向主动脉外壁破裂[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向内膜破裂致猝死罕见报道。1案情某男,29岁,工人,数年前发生过车祸。近年来持续心慌、心悸。某日早上8时许不明原因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送医院抢救途中死亡。2尸检死后24h尸检,口、鼻腔少量白色泡沫,口唇、指端明显紫绀,右锁骨至右肩胛部15.5cm×0.5cm手术疤痕。解剖见:右锁骨胸锁关节近端陈旧性骨折,伴假关节形成,胸腔内无积血积液,双肺萎缩,与心包、胸壁广泛粘连,气管、支气管内膜轻度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5.
<正> 肺动脉夹层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比,非常罕见。Michiel、J.(1986)统计国外文献报道,肺动脉干夹层动脉瘤共14例,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案情摘要赵某,男,48岁,农民。因故意伤害罪被关押。1991年3月12日晚八时许,突感胸部及上腹部疼痛难忍,急送医院抢救,给予镇痛解痉治疗,于13日下午2时许死亡。发病至死亡约经14小时。  相似文献   

6.
闫伟 《刑事技术》2009,(5):77-78
由于主动脉位于胸骨和肋骨后、椎体左前,并且体积相对较小,锐器刺破主动脉偶尔可见,主动脉闭合性破裂多因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梅毒性主动脉瘤,而自发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破裂,钝性暴力使主动脉完全离断罕见。  相似文献   

7.
<正>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或心脏破裂猝死者并不少见,但尚未见有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亚急性破裂合并左心室破裂猝死的报道。现将我们近期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 死者男性,63岁,某铁路局退休工人。于某年9月22日上午7时被发现死于某旅舍卫生间内。现场勘验无特殊发现,死者衣着完整。家属称死者“生前健康”。尸检死后第7天尸验(尸体冷藏保存)。一般体型,身长175cm,发育正常。体表无外伤,胸腹腔无异常;颅、脑正常。  相似文献   

8.
1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动脉疾病引起的死亡中 ,夹层动脉瘤 (dis sectingaorticaneurysm ,ADD)居第一位 ,其发病率为 5~ 10人 /10万人 /年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 ,在法医学检案中也时常遇到。本文收集 14例夹层动脉瘤尸检资料 ,对其瘤体类型、发病的特点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以求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病理学基础。1 材料与方法收集同济医学院法医系 1990~ 2 0 0 1年 1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尸检案例 ,复查文字材料所记载的发病、死亡经过及大体标本检查的内容 ,根据病理切片的镜检结果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2 结 果2 1 临床资料分析本文 14例主动脉…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临床少见,而胆囊炎切除术后并发主动脉夹层临床更是罕见。笔者报告1例青年女性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主动脉夹层剥离致急性心脏压塞死亡而产生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屡有报道,瘤体一般位于中膜内。但是瘤体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并且压迫冠状动脉猝死,国内未见报道过,现报告如下。 1 案情 死者,男,25岁,营业员,平素身体健康。某年5月16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因盗窃被审判闭庭后,突然倒地死亡。  相似文献   

1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误诊误治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临床上极为少见 ,容易误诊误治 ,又因病情进展迅猛 ,极易导致病人在未诊断清楚前死亡。本文报道一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因医院错误的诊治 ,在未查清病因前连续使用强痛定 ,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 ,并就医疗过失要点进行讨论。案情简介2 0 0 2年某月上午 9时许 ,某县妇女刘某无任何诱因突然出现背部剧烈疼痛 ,疼痛呈持续性 ,立即到当地乡镇医院就诊 ,接诊医院大夫见病情严重 ,当即建议转往上级医院就诊。并于当日 13时被送往某市一退休中医开办的脑病专科医院 ,接诊者为该退休中医。在B超、胸腹联透、头颅C…  相似文献   

12.
车祸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主动脉瘤的一种,其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外伤和梅毒等。一般由外伤引起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对较少见,最近笔者在检案过程中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某男,38岁。2005年10月26日被灌装车撞倒致伤,即送医院治疗。入院查体:神清,血压15.2/10.9kPa,脉博72次/m in,呼吸20次/m in,体温36.3℃,自主体位。左肘后皮肤挫裂伤3cm,左小腿肿胀、压痛,胫前皮肤挫伤,污染明显,胸部挤压征( ),左前胸压痛,骨盆挤压征(-),其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云南省4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4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案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理分型、内外膜破裂情况、直接死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高发于在40~49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冬季死亡数最高,春季死亡数最低;疼痛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危险因素;A型主动脉夹层占比高于B型主动脉夹层,破口主要发生在升主动脉,其形态多为横行;心脏压塞是主要死因。结论主动脉夹层破裂前多有明确首发症状,可合并多种高危因素,注重与损伤的鉴别以及医疗因素的因果关系判断,对法医学鉴定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多数在发病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死亡率很高。作者曾遇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导致急性心包填塞而摔死者,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梁某,男,33岁。某晚食凉馒头、凉开水后入睡。次日晨2时左右觉腹痛,呈持续性绞痛,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不伴咖啡祥物及鲜血),排水便4次。早5时则分去医院就诊。无发冷、发热、头晕等症状,否认暴饮暴食史。查体见神情、屈曲位,无呼吸困难,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诊为“急性胃肠…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的案例已有不少报道 ,但腹主动脉的巨大动脉夹层破裂死亡的案例少见 ,笔者遇 1例 ,现报道如下。1 案 例张某 ,女 ,5 5岁。某日中午在田间劳动时觉左腹部疼痛 ,到卫生所治疗 ,肌肉注射山莨菪硷(6 5 42 )一支后病情缓解回家。下午 5时因腹部疼痛加剧 ,再次到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临床少见,而胆囊炎切除术后并发主动脉夹层临床更是罕见。笔者报告1例青年女性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主  相似文献   

17.
临床和法医病理实际工作中,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死亡案例并不少见。但高安动脉炎合并多发多样性动脉瘤,主动脉壁分离破裂,胸腔大出血致死很少见。现将遇见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死亡原因、临床表现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1—2011年受理的63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破裂好发于中青年男性(30~49岁);病理分型以DeBakeyⅡ型为主;常见死亡原因为心脏压塞;临床症状以中腹痛最为常见,但其疼痛部位和主动脉夹层部位吻合度不高,部分可无明显症状;破裂口多在升主动脉,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理改变。结论熟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法医病理学特点,对此种疾病生前诊断及死因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的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黄光照 《法医学杂志》1999,15(4):214-2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dissectinganeurysm)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快、表现复杂多变,临床上易误诊误治,常因摔死而需法医学鉴定。本文选择三个案例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1案例案例1:某男,32岁。某月12日因牙痛、胸闷、低热(37.9℃)到医院摄胸片,报告心肺无异常。13日发热38.3℃,胸闷、喉痛、颈背部不适,去某监狱卫生所查WBC12×109/L,N78%,予以对症处理。14日又去卫生所输液,输液后觉背部不适,于上午10:20左右按摩员为其按摩。约2分钟后,出现面色苍白、唇发绀、昏迷状,经抢救无效死亡。病理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死因、临床症状及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以期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规范尸体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5年本司法鉴定中心受理鉴定的8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案例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破裂多见于40岁以下男性,病理分型主要为De Bakey I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1例临床确诊。经基因检测1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例存在Smad3基因变异。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均无高血压病史,排除外伤,均未见高血压病相关病理学改变,镜下大动脉检见弹力纤维减少、平滑肌减少、囊性中膜变性、炎细胞浸润等改变,某些案例还见于中动脉。结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学和炎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常常波及全身多血管病变的特点。尸检时除了系统检验大血管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全身的中动脉进行检验,建议积极进行基因检测,探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