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我国共召开了六次全国民政会议,国务繁忙的毛泽东主席只在一次会议上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和大家合影留念。这就是第四次全国民政会议。2006年12月22日上午,笔者和辽宁省丹东市民政局的领导同志到位于凤凰山下的  相似文献   

2.
王传泉 《春秋》2016,(1):18-19
当上了八三四一部队的警卫战士 “八三二四一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使用的部队代号,从1964年一直用到毛主席去世之后。1970年12月,我从荣成滕家西仙村参军入伍,到了这个部队。我们部队担负着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3.
汤瑞仁这个韶山冲里女能人,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女老板,她所开的毛家饭店,就在毛泽东主席故居的对面。甚至还开到了首都北京,人称她占据了人杰地灵的好地段,也赶上了致富的好时光,因此她的饭店办得红红火火。 说起她致富的事,还真有一段奇闻趣事呢!80年代初,韶山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汤瑞仁怎么也想不通,一想到集体的  相似文献   

4.
在芸芸众生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她对《毛主席语录》仍怀有极特殊的感情。她就是解放军报社已经离休了的一位编辑——田晓光。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的全过程。毛泽东的语录怎样变成《毛主席语录》我们之所以萌发编辑一本《毛主席语录》的想法,这首先还要从《解放军报》刊登毛主席语录说起。林彪接替彭德怀的工作以后,首先在全军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1960年3月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提出:毛主席有许多警句你们要把它背下来……我主张就是要背一点东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通过网络流传着这样一则材料,其内容是: 张玉凤回已:主席从(七六年)四月至七月中旬,思维还正常时,多次就身后党政军领导班子圈划,但未有定论,忧虑政局会有剧变。主席是圈了、提了五个人名:毛远新、华国锋、江青、陈锡联、纪登奎。对此,毛远新和张玉凤,都有记录资料。  相似文献   

6.
1962年7月,武汉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人价致信毛泽东主席,向他报告父亲张有晋故去的讯息,主席得知很快回信吊唁并寄来300元人民币。这封唁函多年以来一直珍藏于张教授家中,是毛主席关心武汉九三的一个亲切的见证。张人价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是成立武汉九三的筹备组成员,1956年曾作为九三学社中央直属武汉小组代表出席第一次九三全国社员代表大会,长期担任武汉九三常委。说起他的父亲张有晋,还同毛泽东主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师生情谊。1910年,毛泽东要到当时只有有钱人家的子弟才能进去的东山学堂念书,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7.
曲溪 《春秋》2013,(2):34-36
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来济南。随同毛主席来济南的中央负责同志有:杨尚昆、罗瑞卿、滕代远、黄敬、吴德,民主人士李烛尘,还有一位做保卫工作的负责同志和一位厨师。主席在济期间,游览了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四里山,最后参观了黄河泺口大桥。主席来济南时,山东分局书记向明正在华东局开会,负责接待工作的主要是许世友司令员。参加接待  相似文献   

8.
那林 《协商论坛》2009,(7):51-54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 毛泽东:1893年出生。建党后参加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和工农革命军。1931年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他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1943年3月起,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建国后至1959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历史造就选择了毛泽东,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相似文献   

9.
读到《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阎长贵、杨银禄《一则历史传闻的真伪》,所谓“一则历史传闻”,指的是网上所传《张玉凤揭示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中提到的毛泽东在1976年4至7月间两次圈划的身后政治局常委名单。  相似文献   

10.
在瑞金沙洲坝,瞻仰毛泽东同志的故居,简陋的室内挂有一幅《毛泽东在瑞金》的照片,经讲解员提醒,我们惊奇地发现,毛泽东当年下颔上是没有痣的。瑞金归来多日,心中的疑云却一直拂之不去。考证毛泽东的痣,在汗牛充栋的研究毛泽东的书籍中,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评判。在毛泽东逝世30周年前夕,有一则新闻分外引人注目: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毛泽东孙辈中惟一的女性——孔东梅,与她的新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一起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人们感叹其容貌与毛泽东有几分神似,尤其是下巴左侧那颗“毛氏痣”几乎和毛泽东一模一样。“毛氏痣”是毛泽东面部显…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为了永远纪念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中央决定建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今天,我们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毛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将中央的这项符合亿万人民共同心愿的决定付诸实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建成以后,世世代代人民群众将在这里亲眼瞻仰毛主席的遗容,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重温毛主席的教导,亲身感受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委员赴湖南省考察。行程所及,带给我的震撼,将永志于心。 毛泽东广场及故居、遗物馆依山傍水,青山围绕,苍松郁郁,翠竹婆娑。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里面有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毛主席少年生活的痕迹历历在目,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格外真实和质朴,让人目睹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7月15日,阳光明媚,天气晴好。以加蓬国民议会友好议员小组主席恩德梅佐·奥比昂·勒内为团长的友好议员代表团一行4人驱车前往韶山毛主席故居参观访问。奥比昂先生过去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和其他团员一样熟悉历史,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非洲的无私援助,对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  相似文献   

14.
韶山印象     
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36周年,这一天我正在韶山。并非刻意选择这一天,湖南之行本就有参观韶山的安排,同时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韶山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5A级风景旅游区,分为滴水洞、韶峰、故居三块,里面分设共27个景点。毛泽东逝世36年来,每年前来韶山参观、旅游的人数高达100万以上。毛泽东故居正屋门上,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过去有人把游韶山称为朝圣之旅,我丝毫没有这个感觉。在伟人故居里漫步,感觉就是到了一户农舍,毛泽东不是神,说白了也是一个农家子弟。所不同的是,他在年青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次,毛主席与苏联特使米高扬进餐,米请主席喝了一杯酒后又要与主席“赛”酒,主席不胜酒量,便不慌不忙让服务员端来一盘辣椒与米“赛”起来。主席是湖南人,喜食麻辣,吃这玩意儿当然不在话下,而米高扬碰了一筷子便辣得皱眉吐舌,败下阵来。 这镜头给人印象太深。从白酒、辣椒,联想到了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史。 我家地处湖荡,水面资源丰富。可前些年地方政府见乡镇工业赶不上其它乡镇,便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政协公报》2011,(3):41-44
<正>毛远新,湖南省湘潭人,毛泽东主席弟弟毛泽民和中共地下党员朱旦华之子,即毛泽东主席的侄儿。毛远新是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曾担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等,后来成为毛主席的"联络员",深得毛主席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好新时期政府参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参事工作制度是新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在政府工作中的一项创造。1949年10月28日,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了32位党外人士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参事。1949年11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设置参事室。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51年3月31日正  相似文献   

18.
石维行 《新东方》2000,(8):34-37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磕然长逝。党中央决定,要把毛主席的遗体保存下来,让后人能够永远地瞻仰他的遗容,牢记他的丰功伟绩,把他确立的社会主义大业进行到底。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既永久地保存好遗体,又能使人民能够很好地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相似文献   

19.
古小月,是一个近年被全国影视观众所熟知的名字,因为他和我们所敬仰的伟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联系在一起。是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伟人形象,从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尊敬和喜爱。今年7月,由于要筹拍一部1958年毛泽东在河南的电视剧,古小月来河南体验生活。记者与省武警总队刘川平副总队长一起,陪同古小月先生走遍了毛泽东在郑州时去过的邙山、花园口、黄河迎宾馆等地。古小月很敬业,大热的天他一直穿着毛主席标志性的中山装,细心体会着主席当年的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大名,如雷灌耳,他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带点神秘性的伟大人物。1945年8月从重庆《新华日报》上得知毛主席为了与国民党和谈飞到了重庆,我很高兴,又很激动。毛主席的到来,给生活在这座少见太阳多见雾的山城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之光。我立即从远郊住处赶到市里。恰好这一天,毛主席缓步经观音岩向中苏文化协会走去。他身材魁伟,头戴一顶灰白色布盔,神态自然,周恩来同志紧跟在身后,群众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拥集于周围,场面十分动人!我一直追随在后边。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没过几天,叶以群同志通知我:毛主席召开座谈会,要我参加,地址在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