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乡镇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住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农民奔小康目标的重要靠山。到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已发展到71.2万个,职工人数达232.7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6.7%,创产值156.87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0.5%;其中工业产值103.0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9.1%。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5倍和14.8倍。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七五”后4年已连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并形成以下发展的特点:企业形式上,突破单一乡村办,转向“多轮驱动”的新格局,乡村企业稳步发展,成为骨干力量,两户  相似文献   

2.
范堆相 《前进》2001,(9):4-6
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村发展与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它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一。20多年的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农业的基础上,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深刻认识乡镇企业的重大作用,确保“十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有个更大的发展“九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长率6.4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463亿元,在全国排第15位。上缴税金39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总收入的20.1%;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867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45.5%;…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省乡镇企业萌芽于五十年代后期,起步于六、七十年代,发展、壮大于八、九十年代。到1998年,全省共有乡镇企业89.2万个,职工837.4万人,完成现价总产值9510.25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为8449.48亿元,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4.
一、武汉市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武汉市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武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为9,803.00万元,比1991年增加2,296.31万元,增长30.6%,全年上交国家税金31,294万元,增长了32.2%。占利润总额的61%。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为区县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它必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武汉经济发展与全国先进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乡镇企业未能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我市的乡镇企业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比较相距甚远。在发展速度上,1992年全国、全省乡镇企业产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1.5%和35.1%,而我市仅为30.6%;在人均占有量上,按1992年全国3个直辖市和原来13个计划单列市人均占有乡镇企业产值排序,我市为第11位;在经济效益上,1992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截止1994年底,京郊乡镇企业已有2.07万家,职工109.6万人,全年完成产值751亿元。实现利润64亿元,完成出口交货额73亿元人民币,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管理素质差、科技含量低和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日益显著,加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和培训领域新举迭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如火如荼,“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土农民培训”方兴未艾。地处东南沿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的浙江,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贫乏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人均不足半亩地的资源小省,迅速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5400多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靠的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全省1000多万企业职工中,有900多万来自农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乡镇企业至1987年底,全市共有52600家,总产值达47.2亿元,占全市农村总产值的56%。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个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新格局,使广大农村青年劳动就业出现了一个新走向。为适应这种变化,及时地把广大农村团工作转移到乡镇企业上来,摸索乡镇企业团工作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对全市乡镇企业及其团组织进行了一次调查。乡镇企业具有“四大比例”的特点。一是乡镇企业青年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大。全市乡镇企业总人数456127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达375288人,占企业总人数的82.28%。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青年的集结地,成为农村团工作的新领域。二是户办、联办的私营企业数量大。据粗略统计,户和联户办的企业有3.67万  相似文献   

8.
我省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水平很低。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为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76年到1982年的七年间,乡镇企业总收入一直在2至4亿元之间徘徊。1982年有乡镇企业1.38万个,从业人员22.56万人,产值4.11亿元。经过1980年以来3年多的调整,到1983年全省有乡镇企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省以立足农业农村、就地就近转移为主要途径,以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措施,狠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取得显著成效。据调查,截止1998年底,全省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万人,相当于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其中,进入乡镇企业就业的300万人,稳定转入多种经营的300万人,新增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转向其他就业领域的约200万人。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三多三少”:在农业内部就业的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少;在农村内部就业的…  相似文献   

10.
锦绣江苏     
《群众》1999,(9)
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我省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乡镇企业的发展,萌发于50年代,波折于60年代,再兴于70年代,突起于80年代,提高于90年代。1985年,全省有乡镇企业49.66万个,从业员741.93万人,总产值447.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8.1亿元。1992年,全省乡镇工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它以强大的生命力显示了它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1985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二千七百二十八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4.1%,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6.8%,比上年增长59.8%。企业职工总数达到六千九百七十九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乡镇企业已由过去的“副业”,逐渐变成了主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如中央“七五”计划报告中所提出的:“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努力探索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新途径,于2003年率先在全省贫困县中建立和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全县低保人数由2003年的1200人扩大到3107人,低保标准由年人均400元提高到638元,低保资金由年45万元增加到155万元。同时,通过专项优惠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公布于1996年10月29日,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法的颁布实施,是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在国家法律中有了一席之地,其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保护,其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法律规范。这既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引导、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法”,又是一部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振兴法”,还是一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农法”,更是一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法”。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观察》2004,(3):32-33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大力推进京郊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郊区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乡镇企业经济总量提高、实力增强:2003年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753亿元,是1997年的近3倍;二是乡镇企业提供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农民得到了实惠:2003年京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提供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50元,比1997年人均净增1900元,翻了一番多;三是连续两年完成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的承诺,共安置1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就业(2003年安置7.2万人),维护了农村乃至首都的社会稳定;四是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2003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383亿元,占农村经济总量的65%.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的发展,应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这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镇化既是一个关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又是一项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艰巨工程。发展乡镇企业是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发展起来的。到1999年底,全国乡镇企业达2071万个,职工1.27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全年实现增加值24883亿元、出口交货值7744亿元、利润总额598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790亿元、支付职工工资6597亿元。目前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工业增加值的49%、出口交货值的3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和农民收入的34%来自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起了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三地区(武威、张掖、酒泉)近三年,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大办乡镇企业,一年一个台阶,三年迈出了三大步。1986年底,三地乡镇企业一共有1.8万多个,比1983年翻了3番;从业人员达到18万多人,分别占武威、张掖、酒泉本区农村总劳动力的10%、14.2%和24%;产值共达5.6亿多元,占全省乡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有财力大增,有了从事经济活动基本的财产权力和财产支配的自由后,大量的劳动和资金转向了非农业投资,推动了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以来,河西地区乡镇企业三年迈了三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7年底,河西乡镇企业总数发展到23998个,从业人员达到23.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52%;产值78556万元,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3.09%;给国家交纳税金2416.82  相似文献   

18.
南丰县土地面积1909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近几年来,这个地处偏远的丘陵农业小县,依靠发展被温家宝总理誉为“金牌”的南丰蜜桔,打造了农民收入的“金牌”。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4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81元,其中2004和2005年两年增收1505元,比同期全省平均多增收697元,获得了全省各县市农民收入绝对额、增加额、增长速度三个第一。走出了一条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连续克服这两年台风灾害的严重影响,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53.3亿元,同比增长2.9%;乡镇企业总产值13068亿元,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279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510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总结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抓思想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月,省委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云南经济工作中最主要的差距是乡镇企业发展不足,要把乡镇企业作为抓经济工作的突破口,坚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积极扶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同年3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重新认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为此,省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较宽松的政策。这些会议和政策,对统一全党和全省各族人民的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性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1992年,全省乡镇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30亿元;1993年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