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与晴隆、盘县、水城、兴仁等县接壤。面积有1429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汉、苗等民族。 县境在汉属谈稿县。东晋晋绥县。隋时列管外。唐为盘州盘水县地。宋代属绍庆府。宋玉柏四年(1256)置于矢万户府,今境地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庆贺战事平息,一统云贵,元朝廷颁旨赐名,将于矢万户府改为普安路总管府,以示"普天安庆"。次年升为普安招讨  相似文献   

2.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边境,与兴义、兴仁、贞丰、册亨相连,面积2231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苗、汉等民族。 今县境东晋时置义成县。隋时为爨蛮所据。唐时属羁縻茂龙州。宋属绍庆府。元属普安路。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笼守御千户所,属普安卫,始建城池。明弘治十一年(1498),普安夷妇米鲁叛,广西安隆土官岑轼助兵讨平,因割安笼所之阿能等18寨赏其功,划属广西。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复以18寨还属贵州。清顺治九年(1652),因南明永历帝小朝廷驻此而改称安龙府,意为安  相似文献   

3.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与关岭,兴仁,普安,六盘水市毗邻。面积1325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汉、苗等民族。年均降雨量1564.7毫米,为全省最多。 今县境在唐时称来南县。宋属绍庆府。元置安那州,隶普安路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安卫。二十一年(1388),置尾洒堡。二十三年(1390)十二月,改置安南卫,隶贵州都司。二十五年(1392),迁卫治于尾洒堡,  相似文献   

4.
梅桑榆 《唯实》2008,(1):93-94
朝廷乃封建时代中央政府机构,因历史变化、世事更迭已成故物。却不道今日某些地方、某些单位之权要部门也有朝廷之威势,俨如朝廷之小者也,真是匪夷所思。今日之小朝廷,没有宫阙禁垣,不设三省六部,无一班可以安邦治国的文武大臣,更无下旨颁诏号令全国的权力。论其规模,大者不过院子一座,官吏百余;小者不过办公室数间,人员十几。规模如此之小,何以有“朝廷”之威名?因其本质上与古代的朝廷多有相似之处也。  相似文献   

5.
贞丰县位贵州省西南部,与安龙、兴仁、关岭、镇宁、册亨、望谟接壤,面积有1509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民族。 县境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时,置羁縻明州。元为普安路东部下段地。明为广西泗城府西隆州安隆长官司地。清雍正五年(1727),划其地即红水江北岸长坝、桑郎、罗斛等16里及西隆州之罗烦、册亨等4甲半零21寨归贵州,置永丰州,治长坝、属南笼府。乾隆七年(1742),改建石  相似文献   

6.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我省西南部,隶今安顺市。 紫云建县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该县历史建置隶属纷繁,唐代在今县境置琰州降昆县,宋置和武州。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和弘州,后改镇宁州,属普定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康佐长官司。正统三年(1438年)以康佐长官司属镇宁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年间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今镇宁县城)。清雍正五年(1727年)废康佐长官司,七年1829年置威远营,八年(1730年)置归化厅。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此归化县与  相似文献   

7.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与兴义、贞丰、普安、晴隆4县毗邻,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居有苗、布依、汉、回等民族。 境内在南齐时置新城县。唐为诸羁縻州极西地。宋属绍庆府。元属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普安路置普安府。十七年(1384),都指挥胡源在今县地置马  相似文献   

8.
普定县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偏西,属安顺市管辖。 普定建县较晚,但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普定属牂牁夜郎辖地,秦代为像郡,汉代为夜郎县,唐贞观四年(650),设始安县。宋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瓯脱地。元至正十一年(1351),置习安州,属普定路所辖,同年,建普定县,为普定路附郭县,治今安顺杨武。普定二字来历、含义尚无史料可考。明洪武十四年(1381)筑普定北城,即今普定县城。崇祯三年(1630),在今普定县城所在地置定南守御千户所,属镇西卫。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普定卫为普定县,裁定南所入普定县。民国3年(1914),普定县  相似文献   

9.
息烽县位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与遵义、金沙、修文、开阳4县毗邻,面积103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今县境在元代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五年(1372)改隶四川行省。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布政司。崇祯三年(1630)改扎佐长官司置敷勇卫,又置四守御千户所;以青山长官司改置者日于襄;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长官司地置者日诘戎。后因土著彝族首领安位献地投降使当地社会的战乱平息, 崇祯帝下诏更诘戎为息烽,故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罢敷勇卫所属于襄、息烽、修文,濯灵4所,改置修文县,属贵阳府。民国3年(1914)7月,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 属黔中道。民国9年(1920)裁道,直隶于省。民国24年(1935) 后,先后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署、第二绥靖区、第三绥靖区。解放后划归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10.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珠江上游的支流都柳江穿境而过.三都县是1 941年由三合县、都江县合并而来,在此之前,三合、都江均分别有各自较早的建置.三合县治所在地三合镇,原名三脚屯,清雍正十二年(1 734年)置三脚屯州同,属独山州管辖,民国3年(1 91 4年),改三脚屯州同为三合县.都江县治所在地都江镇,原名上江,清雍正九年置都江厅通判,属都匀府管辖,民国3年,改都江厅为都江县.1 941年,三合、都江两县合并,称三都县,县治设三合镇.1 956年底,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1.
榕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3232平方公里。居住着侗、苗、汉、水、瑶等民族。 榕江,以榕树和江水为名。清雍正八年(1730)置古州厅,驻黎平府同知;九年筑城,设古州镇;十年开泰县丞移驻境内朗洞,设朗洞县丞。民国3年(1914)废古州厅置榕江县,改朗洞县丞为朗洞分县;民国25年朗洞分县并入榕江县。1956年7月由都匀专区划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至1961年从江县曾并入。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5,(18):55
绥阳为遵义所属最早四县之一,建县已将近1400年。隋大业十二年(616)置绥阳县,属明阳郡。县北29里,有绥阳山,故名之。唐属夷州。宋置绥阳县,属播州乐源郡,辖地即今县地。元属播州安抚司,无县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以原地重置县,随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清雍正后随遵义改隶贵州。诗人李发模使绥阳一举成名,该县因此被誉为“中国诗乡”。然而, 早就使绥阳名声在外的,是绥阳两种特殊的农副产品:一种是所产人工银丝盐水面条,习称“绥阳面”,因其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成为清代皇家贡品,至今盛誉不减当年;另一种是辣椒,绥阳主要农产品,全县年产干辣椒1000多吨,辣椒制品达60多个,远销国内外市场。绥阳辣椒品种有大椒、小椒、绉椒、灯笼椒等,而以“朝天椒”最有名,名列全国七大名椒。  相似文献   

13.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面积3298平方公里。有苗、侗、汉、壮、瑶、水、布依等民族。 从江,系民国30年(1941)永从县与下江县合并时,取两县末尾一字而得名。元代置西山阳洞等处长官司。至元二十年(1283)置福禄永从长官司。明正统六年(1441)废福禄永从长官司,置永从县。清雍正十年(1732)三月,添设永从县丞一员,分驻丙妹;同年移黎平府潭溪吏目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置下江厅。民国2年(1918)改下江厅为下江县。3年改丙妹县丞为丙妹分县,隶永从县。25年撤销丙妹分县。30  相似文献   

14.
石阡县位于铜仁地区西南部,武陵山脉南支脉贯穿全境。东邻江口、岑巩,南接镇远、施秉,西连风冈、余庆,北抵思南、印江等县。土地总面积2172.4平方公里。有汉、仡佬、侗等民族。“石阡”最早见载《元史·地理志》名“石千”,“千”为仡、侗古民俗语,释为山崖岩洞。元至元初年(1264~1270),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为石阡县名之始。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民国3年(1914年)改石阡府为石阡县。  相似文献   

15.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出现较晚,是1953年才有的。在此以前,这片区域一直叫平越。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平越安抚司,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1382年)升为平越卫。二十一年(1388年),裁平越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平越军民府,府卫同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平越卫,置平越县,为府附郭。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嘉庆三年(1798年),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同时裁平越县。民国3年(1914年)撤州改县。1953年7月,改平越县为福泉县,得名于县城内的福泉山。1996年,撤县建市。  相似文献   

16.
遵义和播州     
周必素 《当代贵州》2024,(19):78-79
<正>“遵义”作为遵义地域曾经的建置名称,先后各异,但“遵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如湘江河水涓涓细流于历史长河中。要说杨氏,必须说遵义,更要说播州。遵义,包括乌江西北的大部分区域,秦以前为鄨国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鄨国设鄨县。汉初以来先后属犍为郡、牂牁郡。东晋改隶平蛮郡。至隋,因中国统一,户口增多,始招慰置郡县。隋高祖开皇初,置牂州。隋炀帝改为牂柯郡,领牂柯、宾化两县。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5,(20):56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县至今(一说大业七年〈611年〉置高富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析黔州盈隆县地置都濡县, 属黔州。宋政和七年(1117年),移思州治所务川县于都濡地,始为“务川”县名的最早出现。元至元年间, 因有陨石名“婺星”降于其地而改“务川”为“婺川”。明代先后属思州安抚司、思南宣慰司、遵义府。清和民国沿明制,仍为婺川县。解放后改为务川县。  相似文献   

18.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6):51-51
吴三桂之乱平定后,政局趋稳。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清廷着手对贵州的卫、府、州、县和省际疆界进行调整,先后将一些原辖于邻省的卫、县及府辖地划隶贵州。这样,到雍正时新设六厅后,贵州的省境范围便基本定格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麻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面积1221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汉、布依、侗、水、瑶等民族。 麻江因麻哈江流贯县境中部而得名。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置麻哈羊峦安抚司,隶绍庆府。元至元年间  相似文献   

20.
正清晚期,由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上奏光绪帝,朝廷颁旨赐誉李尚卿为"天下清官第一"。李尚卿在湖南为官22年,先后在6个市洲的7个县任过18年知县,声望很高,口碑极佳,很具传奇色彩。李尚卿(1833~1905),字子仁,号沧渔,山东海阳人。他青年时科考屡试不第,44岁才中进士,初授城步知县,始入仕途。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