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9,(1):F0002-F0002,I0001
安龙,养育了嘉庆年间领导盘江流域农民反清起义的布依族巾帼英雄王囊仙:清末名臣张之洞、鹿传霖;武昌起义副总指挥、中国第一位苗族将军王宪章;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布依将军韦杵;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前夕策动国民党60军长春起义的传奇将军杨滨;一代著名报人王亚民等。  相似文献   

2.
邹储衣 《当代贵州》2024,(20):50-53
<正>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时,曾在兴义府(今安龙县)任知府的张锳撰写的“携酒一壶到此间畅谈岁月,极目千里问几辈能挽河山”楹联,诠释着黔西南州在国家危亡之时“边地出雄人”的豪气干云。自古以来,黔西南州名人辈出,孕育出一大批栋梁之才。学成于兴义的张之洞走出安龙后,一生力主抗击列强,为中国的文化、重工业建设作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10月27日,黔西南州领导和安龙县干部、群众隆重举行安龙县西城区开发大道动工仪式,这是该县扩大城市规模、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安龙是我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明万历年间南明在此建立永历王朝,为安龙留下众多历史文化古迹。闻名遐迩的招堤、明十八先生墓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安龙虽然“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九五”以来,安龙经济社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可喜势头。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7.52亿元…  相似文献   

4.
冬雨过后,天空高远而蔚蓝;一幢幢格调典雅的建筑鳞次林比,一条条扩宽硬化的街道整洁清爽,一座座山头树青草绿,荷花池畔十里碧流清澈纯净……安龙古城的新姿,刷新了人们对昔日古城“狭小、破旧、脏乱、落后”的记忆。这一文明、安全、整洁、舒适和谐的县城环境,凝聚着安龙人民的开拓、奋争……安龙人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大胆探索投资5000多万元,改写了古城基础设施滞后的历史,夯实了文明的基石南明永历帝朱田榔曾在安龙县城建都4年之久,安龙曾以“皇都”著称。“明十八先生”碧血千秋的故事和抬公筑堤防洪的壮举,使安龙成为省级历…  相似文献   

5.
雄才与大略     
羽戈 《廉政瞭望》2011,(24):44-44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写张之洞.引高友唐《高高轩随笔》之记述——高是辽宁铁岭人,曾入张之洞幕府,后来出任国民政府的监察委员:1908年中秋节,张之洞与其幕僚在六郎庄喝酒赏月,他问高友唐最近有什么新闻,高说:  相似文献   

6.
安龙,1991年被国务院列为贫困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这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6年农民人均有粮由1991年的260公斤增加到37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300元增加到上千元;全县贫困人口由16.9万人减少到7.5万人,由占总人口的49%下降到19.7%。安龙县离实现总体脱贫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几年来的进步,凝聚了安龙人民追求致富的呐喊、拼搏、奋争……从大办粮食入手,安龙人砌就了最牢靠的一块基石贫穷主要的就是缺粮。安龙过去每年要调进粮食上千万斤。“手中无粮,心里发慌”。不增产粮食,温饱只是一句…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为官     
刘建明 《前线》2013,(5):91-91
夜读关于张之洞的史料,发现此人为官之道值得称赞。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他既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又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在长达40多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勤政务实,廉洁奉公,颇有政声。  相似文献   

8.
蔡建军 《党课》2014,(24):106-110
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可谓彪炳千秋,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张之洞能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9.
岑侃  孟航宇  李旎 《当代贵州》2012,(36):26-27
“地崇龙头仙鹤顶,名重南明古皇都”,坐落于祖国西南一隅的安龙县城,历史人文厚重,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西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0.
贯彻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安龙县的实际出发,要以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本保障、基层组织为着力点,才能有效解决好安龙的"三农"问题,推进安龙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鸣 《廉政瞭望》2014,(6):46-46
在中国第一个转型时期,张之洞和袁世凯都是向西方学习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3,(5):54-55
张之洞少时被人称为“神童”,13岁考中秀才,名列第一,15岁考中举人,26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1881年,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设清源局清理山西30多年的悬案、积案,创办学校,  相似文献   

13.
正盛名远播的招堤、斑驳古朴的半山亭、引人遐想的安龙博物馆、技术革新中的国家科技农业园、民族风情浓郁的打凼村、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悬崖美术馆"……走进安龙,仿佛漫步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织的时光走廊,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能触摸到当地文化的独特气质。每到旅游旺季,往来安龙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14.
"十里荷花香飘万里,十里垂柳婀娜多姿,十里长廊如诗如画。"2012年8月2日,荷花飘香,由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主办、安龙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安龙第六届荷花节"在安龙招堤湖畔隆重开幕,荷都安龙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  相似文献   

15.
正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块土地上,居住着77.3万布依族同胞。主要分布在册亨、望谟和安龙贞丰等县市,虽然仅占全州人口总数的27.54%,但是布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怎样融合这一丰富的资源,助推旅游业跨越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丰富的黔西南州布依族文化资源黔西南州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这里的布依族大多分布在南、北盘江流域,是黔西南州世居少数  相似文献   

16.
在安龙县的福和小学读五年级的雷华江、陶艳两位小朋友无比高兴。因为远在兴义的汤爷爷又给他们送去了新书包和新衣服,还帮他们交了新学期的书费和学费。雷华江、陶艳是新安镇山岔村贫苦农家的儿女,1998年读小学二年级时面临着辍学,由于黔西南州民族师专汤金华老师的资助,他们才没有离开温馨的校园。共青团安龙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易菊同志说,这只是该县“爱心行动”中的一个剪影。1998年以来,安龙团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将全县贫困儿童进行登记造册,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向外界介绍安龙县穷苦山里娃求学的艰难,并精心…  相似文献   

17.
汉阳铁厂诞生“汉阳造” “汉阳造”还得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说起。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将原来打算建在广州的铁厂项目带到湖北,积极筹建“汉阳铁厂”。1896年,汉阳铁厂引入民间资本,南官办性质改制为“官督商办”。半官半商且南有“中国商父”称号的盛宣怀接管铁厂,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的政治生涯,与湖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重工业方面的历史成就举世公认,毛泽东主席在一次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曾提到:中国民族重工业之发展,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对工矿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冶来说,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中下旬,已经进入深秋,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城郊的蘑菇小镇产业园区,记者刚刚走进蘑菇小镇的产业带,就看到整齐的大棚一字排开,散布在安龙县城郊的田间地头,沿途欣欣向荣的景象,映衬出安龙产业发展的繁盛。作为安龙4个移民安置点之一,蘑菇小镇现有居民7000多人,其中4000多人在蘑菇小镇的产业带实现了就业创业。"我们蘑菇小镇的稳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末年,三位声名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张之洞、袁世凯和岑春煊,因其各以辣手著称,时人称之为“三屠”。“三屠”者,三个屠夫是也,带有明显的贬义。但公允地说,将三位并称“三屠”并不妥当,因为三人的人格高下、历史功过差别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湖广总督张之洞,因使财如流水,不知节制,人称“屠财”。直隶总督袁世凯,生性残暴,一生杀人无数,人称“屠民”。两广总督岑春煊,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一生弹劾大员小吏无数,人称“屠官。”张之洞少有大志,一心想干一番事业。他发奋读书,于同治二年中探花入翰林院,踏进了仕宦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