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红 《前沿》2010,(12):126-129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校园戏剧繁荣的时代,但在以往研究中大都肯定了校园话剧在20年代的主流地位,却缺少对20年代校园话剧的细化梳理和研究。本文将以20世纪20年代的校园话剧作为考量对象,着重梳理该时期校园话剧的谱系图式。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借鉴戏曲的民族化探索,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舞台实践中。外国戏剧家当时对中国话剧艺术严厉批评的“棒喝”,中国戏曲西传引起欧洲戏剧家竞相学习的启示,和中国文艺发展重在继承民族传统的政策调整,等等,使得戏剧家将其艺术创造从着重借鉴斯坦尼体系转向民族戏曲艺术的学习,并力求在探索中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3.
台湾话剧从写实传统向现代主义转型是在19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姚一苇等戏剧家为了真实深刻地描写现实和表现人,为了给已呈衰颓迹象的台湾话剧注入活力,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并融合民族戏曲传统去求新求变,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艺的"白金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并任教。那时我常去两个地方,一是新街口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二便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者是看那时不曾公演的外国电影,后者是看话剧。人艺就在王府井北,离位于棉花胡同的戏剧学院很近,更属于近水楼台。那时的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复兴的重地。同时期还有儿艺和实验话剧院等,但坦率地说,它们都无法与人艺兴旺的人气儿抗衡。人艺当之无愧成为那个除旧布新时代中国话剧的风向标。应该感谢那时候北京人艺的主要领导人曹禺、  相似文献   

5.
李颖文 《今日山西》2004,(12):28-33
山西省话剧院的话剧《立秋》京城演出三场,场场熠熠生辉。12月4日上午,话剧《立秋》专家座谈会在国家话剧院小排练场举行。来自京城文学艺术界的刘彦君、廖向红、曲润海、姚欣、苏叔阳、欧阳逸冰、李春熹等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各位就编剧、导演、人物、台词、舞美、灯光等方方面面对《立秋》进行了剖析:话剧《立秋》人物好、导演好、编剧好、舞美好、音乐好,守望本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话剧发展史书写了重要的一笔,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话剧命运的思考,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话剧命运的思考,推动了山西话剧新丰收的节奏,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戏剧学的节奏上的思考,推动了作家的创作激情,推动了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处在"文明戏"阶段的早期话剧多属商业演出。由于缺乏固定的剧本,基本上是使用"幕表制"。1907—1917年,文人编剧的崛起,为话剧文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初步掌握了话剧的编剧方法,逐渐建立起台词和对话承载戏剧冲突的舞台运行机制,为话剧文体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潘晓曦 《前进》2005,(6):51-54
从上世纪初发轫于西方的文明戏,到焦菊隐先生提出“中国学派”;从以北京人艺《茶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颠峰,到上世纪80年代《绝对信号》吹响“实验戏剧”号角,中国民族话剧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它以直击人性、直击时代和直击人们心灵的思想性与集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灯光为一体的艺术性,不断地征服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精彩的话剧让观众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感受心灵的撞击和思考带来的快乐。而当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新千年之后,话剧的不景气有目共睹。在影视及多种娱乐形式使观众分流的情况下,话剧艺术陷入前所未…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90周年,这位几乎与20世纪同龄的戏剧家以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话剧为中国戏剧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个人──曹禺 可以说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将西洋的话剧艺术非常精妙地移植到了中国,与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很好地结合.成为一门中国人完全接受又将其发展的艺术门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被人们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1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境况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曾任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曹禺7岁时就可以对黎元洪所出的对联。10岁…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7,(3):80-80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4月18日,胡锦涛会见了“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并观看了话剧《立秋》。会见时,胡锦涛发表了讲话,他勉励广大话剧艺术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热情讴歌时代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一位出版人的博客中读到一篇文章,是作者在看话剧《操场》之后"所想到的":《知识分子怎么了?》。这里显然说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怎么了呢?博文中,话剧《操场》的作者邹静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么表示的:  相似文献   

11.
刘平 《传承》2011,(6):43-43
近年来,小剧场话剧的创作与演出越来越红火,以北京、上海为主,遍及全国多个城市。民营剧团的创作气势很盛,国有剧团也不断出现新作品,不仅在整个演出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观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成为话剧创作中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你可能没看过孟京辉导演的话剧,但对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因为这个名字这些年来频繁地出现在话剧演出的宣传品上,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申城的话剧艺术创作和演出又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日前,笔者看到了一台有点特别的四幕话剧《情满人家》:该剧的编剧和演员都是从来没有文艺创作和表演经验的一群普普通通的社区党员,而聚光灯下的角色则是寻常百姓,他们说的又都是各自的家乡话,所以,此剧又称为“方言话剧”。  相似文献   

14.
尚道 《台声》2007,(7):84-84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4月初台湾6大新生代剧团来到北京,向话剧百年致敬。其中对作为刚刚成立一年的台湾新生代话剧团体“李清照私人剧团”来说成立剧团的初衷不是“超越”而是为了“呈现”,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团体。 创建者刘亮延,台湾新生代诗人、导演、设计与摄影师,1979年生于台东市。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毕业,现就读于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蜗牛话剧社是一个民间业余话剧社,其成员几乎都是“80后”白领。每个周末,他们在位于北京CBD地区的写字楼里排练话剧,并希望通过大家的摸索,有一天将自己的剧目搬上公演舞台。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年的纪念年。百年来,话剧这朵来自异国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在中国的土地上傲然盛开。它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与中国的民族精髓、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走过风雨飘摇的动荡年月,走进繁荣昌盛的21世纪,不仅成为表达中国民众心声的、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战斗力的艺术形式,更在舞台格局多元化的当代,成为一种兼具时尚与魅力的艺术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杨卫华 《前进》2013,(4):27-27
八年前,话剧《立秋》唱响全国,誉满梨园,给山西带来了至高的荣誉。今天,话剧《立春》的推出,再次引起人们美好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走近委员     
<正>蔡伟,省政协常委,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长期从事影视、舞台表演及教学等工作,创作并执导的话剧《热线电话》曾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剧作奖、曹禺文学奖提名奖。主演的话剧《世纪彩虹》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人在屋檐下》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小剧场演出季"优秀导演奖"和中国话剧研究会第  相似文献   

19.
5月18日,止值第24次全国助残日当天,以“残健共融”为主题的原创话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借光》存中华世纪坛剧场举行了首轮演出。  相似文献   

20.
文化     
2002年底,由上海现代人剧社推出的《单身公寓》以新鲜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一批年轻白领的注意力,“白领话剧”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占领了上海的话剧市场,过去的几年可以说是上海舞台“白领话剧”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