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传染病死者的尸体解剖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限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者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数量较少,使法医学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虚拟解剖(virtual autopsy,virtopsy)对传染病死者尸体的检验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虚拟解剖影像学资料对COVID-19的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COVID-19的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以及虚拟解剖在传染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旨在为法医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中开展虚拟解剖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遍易感,在国内已造成数万人感染。由于现有的尸体解剖检验室不具备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检验条件,公安机关法医人员在处理感染状态不清、疫情接触时不明的未知名尸体案事件时,面临着严峻的感染风险。为满足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工作需要,确保法医人员身体健康安全,了解传染病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完善法医学解剖检验室的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尸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PM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比较PMCT与传统尸检结果的差异,分析虚拟解剖对于法医学尸检的价值。结果 PMCT在积液、积气、出血、骨折等检查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死因、损伤机制及死亡方式的判断亦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虚拟解剖在法医尸体检案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传统尸体解剖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加大设备投入,促进虚拟解剖在法医学尸体检案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
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方法与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治  杨军  胡玉莲  刘敏 《证据科学》2008,16(5):635-639
本文从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重点对鼻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论述,比较了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劣。在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优质的影像学检查,注意与正常的解剖变异相区别.并提出根据鼻骨骨折的影像分型进行法医学伤情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上的复杂性,而较难掌握骨折后的空间形态。本文作者对2004—2008年受理的23例单纯性髋臼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资料,从损伤特点、病理学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髋臼骨折后的功能评估及其法医学鉴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患双方当事人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尸检,并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本文就一起先经法医学解剖,后又经医学会组织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法医学解剖在医疗事故鉴定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7.
低血钾猝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钾的病例在临床上时有所见,而低血钾猝死者并不多见。由于低血钾猝死者在尸体检验方面没有特征性改变,如果没有临床资料做为线索,不做血钾测定,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鉴定,可能会成为法医学上所谓的“阴性解剖”。我们在鉴定医疗纠纷时遇到一例低血钾猝死,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行的法医尸体检验制度既有源于德国的司法解剖,也有参照美国模式建立的行政解剖和承诺解剖,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完整、适合本国情况的法医学尸体检验制度和模式.此外,警察系统的检视官制度对于整个法医尸体检验的有效运转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日本法医学尸体检验制度的现状、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阐述,旨在为我国法医学尸体检验的制度建设及其完善、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虚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潼 《证据科学》2010,18(2):234-248
“开放式”解剖是法医学死亡调查中的传统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现在的断层扫描影像学技术已经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取代传统的解剖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个体的损伤或死后变化的二维或三维影像信息.可以充分而客观地反映如骨折、气体检塞、皮下气肿、气压损伤、腐败改变及器官损伤等。这些反映个体损伤或者死后变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法医学证据。而另一种影像学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查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及非外伤性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如何辨别生前和死后骨折形态的差异,如何调整生前死后变化的信号检查强度等方面。一直没有系统地研究报道。本文将综述有关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解剖方面的应用,引入“虚拟解剖”的概念.系统地介绍这种独立、客观和微创的新型解剖方式.并对其在法医学死亡调查中产生的影响做出前瞻性预测。可以预见,在今后大量、广泛的法医死亡调查中.“虚拟解剖”将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损伤和死亡的分析鉴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手段,但由于需破坏尸体,尸体解剖有时会遭到抵制和排斥。虚拟解剖技术为法医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途径,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软组织损伤、创道、器官损伤等,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虚拟解剖在法医损伤鉴定、机械性窒息、溺死、高低温死亡、疾病诊断及其在法医有限元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这一新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联合虚拟解剖(PMCT和PMCTA)和传统解剖对1例高坠死亡个体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虚拟解剖和传统解剖证据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可进一步提高高坠死亡个体的法医学检案质量。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61岁。2021年4月,在房屋建设工作从铲车斗中跌落后死亡(铲车斗与地面垂直距离2.5m)。在征得家属书面同意后,对尸体进行PMCT、PMCTA、尸表和解剖检查。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前,林几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题为《拟议创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科教室意见书》l’](后简称《意见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发展现代法医学的反响。该篇论著个仅体现了林几规划中国现代法医学教育事业的思想体系,而且反映了林几一生执着追求法医学事业的科学实践。在纪念林几教授诞辰100)AJ年的时候,4温林几这篇文章,对我国法医学发展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l《意见书》发表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后,我国先后颁布了《刑事诉讼律》(1912年)和《解剖规则》(1913年),法律允许用剖验尸体方法解决案件中有关死冈与中毒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般情况下,法医对尸体进行系统的解剖学、组织病理学未发现致死性改变的被称为"阴性解剖",但更为准确的定义,其检验项目还应涵盖及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检验项目。有文献记载,阴性解剖的出现率约为2%~10%~([1])。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局限性,阴性解剖在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中都是不可完全避免的,针对这些案例,对于法医技术人  相似文献   

14.
在芬兰,人的死亡必须由医生确认。任何医生均可出具自然死亡者的死亡证明。如家属同意,可做解剖以证明其诊断。所有的死亡证明书.要经省的法医专家复查,以确认其判断死因的手续无误,或死亡证明的措词无误。芬兰在北欧各国中最早建立法医专家训【练体制,迄今已30余年。该体制要求在医学院毕业后训练六年,包括两年在医院接受一般医学训练,一年临床病理。至少三年法医学。此期间每年做法医学尸体解剖至少15O例。最后还必须通过笔试。法医学的中央领导是卫生部下属的全国法医学委员会。该委员会指导全国12个省和四所医学院的法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5.
法医学是应法律科学的需要而产生,并直接为法律服务的一门鉴定科学。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促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对法医学鉴定的要求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其一,各种法律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受理的法医鉴定越来越多。其二,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及时应用,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愈来愈狡猾、隐蔽,日趋科学化。为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为赶上世界法医学的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尸体检验和法医解剖。尸体检验是法医学鉴定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法医解剖是尸体检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虚拟解剖采用了临床医学中常用的CT和MRI用于鉴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虚拟解剖是一种多学科技术,它结合了法医学和病理学、放射学、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力学和物理学。虚拟解剖在法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并在法医病理学的多个领域被广泛研究。本文从死亡原因、交通损伤、医疗纠纷、枪弹创、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推断等方面,简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同行共同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病理学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法医学杂志》1991,7(1):47-48,41
器官移植的法医学问题,尸检中心瓣膜的测量能区别是否心脏死,在晚期的吸收和排除阶段中关于血和玻璃体液中乙醇水平联系的研究,脑损伤后胃的排空,雷击死,对十四名被虐待儿童眼睛的解剖检查。  相似文献   

18.
对杀人焚尸案中的碳化尸体及烧骨残片如何进行法医学检验已有报告,对烧骨残渣做DNA检验进行身源鉴定也有专门的研究,但是,如果烧骨的有机质全部消失,骨骼残渣破碎严重,则进行法医学鉴定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五四式手枪伤人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通常较为顺利,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射入口和射击距离也引起法医学上的讨论。现将1例五四式手枪致人死亡案例的鉴定过程及所做的相应实验报告如下:案情一司法警察团公务与一群村民发生冲突时击发五四式手枪,致一人死亡。当地法医第2天对死者进行尸表及局部解剖检验认为:死者左臀部创口为射入口;左下腹部创口为射出口,创口周围的点状表皮剥脱为昆虫叮咬所致;射击距离为50cm以远。与调查情况出入较大,遂报上级法医复核鉴定,第3天进行复核检验。复核检验情况:枪击现场为一开阔的土坡上,已遭严重破…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国法医学鉴定体系处于机构重叠、人员分散、三家鼎立、政出(鉴定)多家的无序状态时,新刑诉法(指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又重新增添了法医学鉴定机构,即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来负责对有争议的人身伤害案件进行法医学重新鉴定。这一规定施行两年以来,使我国原本就十分无序的法医学体系,更加混乱不堪,种种弊端和隐患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暴露出来,给我国法医学事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里,组成的法医鉴定组织既不合理,又不科学。如某市第一医院,是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