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期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E·Mayo)最早将工作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重点是说明和研究工作群体内的非正式群体。我国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较为宽泛。本文考察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非正式群体”,一是将超出梅约的研究范围,二是把“非正式群体”概念拓展至“一群人”(“agroup”)。一、社会发展速率与非正式群体的演化在一般情况下,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其发展速率高于非转型社会,社会重组和社会分化也快于非转型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跨越式”发展的特征表明,中国社会变迁进…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群众体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群体现象。本文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介入非正式群体的机会、条件和动机迅猛增加,非正式群体对成员又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因而,当一部分非正式群体的规范带有种种消极倾向时,便会使成员在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上产生偏差与混乱,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为此,本文呼吁加强对当前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徐彬 《学理论》2012,(11):203-204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离不开各种群体,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群体心理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相应的具体措施如下:利用班集体等正式群体,发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导力量;正确利用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合理利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正式组织中的一些成员,在共同工作或业余交住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兴趣、志向,而形成的一种无形团体(并不是指非法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存在于每个正式组织中的普遍现象。以往在领导工作中,我们多重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而忽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至否认它的客观存在。社会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正式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一个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群体系特指基于人际关系在社会、心理方面以相近的特征或同层次的需求为引力,自发形成的人员集合体。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和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将带来各种社会心理、不同层次的需求、冲突、碰撞、摩擦,易形成新的非正式群体态势;非正式群体不仅活跃在企业职工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也活跃于企业生产、经营及对策的各环节。因此,研究企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1)
校园"短信文化"是学校的个体间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社会交往及在校园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中交流讯息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它主要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其作用也集中于学校个体和群体间。文章从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功能三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校园"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论述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波 《行政论坛》2008,91(2):73-76
制度变迁总是嵌入于区域综合资源禀赋结构之中,区域非正式社会规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制度变迁路径及制度实施.在区域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社会规则对区域产权制度安排具有双重功能:第一重功能体现为制度变迁启动者合法性确认;第二重功能体现为市场机会的获取.当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相互整合,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则可降低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和实现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8.
张益民  张力凡 《学理论》2013,(15):335-336,35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客观的必然性,加强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要科学地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其进行区别管理;注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名聋哑未成年人的生活史和生活环境的考察,分析非正式和正式社会组织在实现未成年残疾人参与权中的功能。文章发现,聋哑未成年人在社会参与方面的困难,不完全是由于他自身的听语障碍,也由于主流社会没有为残疾人提供有效参与的条件和环境。聋哑人的非正式组织在聋哑未成年人参与权的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交流工具的学习、同类人员的聚集、交流和互助、以及利益表达等。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的属性,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地具有和社会制度非对抗性的属性。企业内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构成了劳动群体人际关系的总和。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正式群体首先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社会主义企业的正式群体需要非正式群体积极地补充自己的不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正式群体,大多数不具有与制度本身对抗性的属  相似文献   

11.
王子强  林艳 《学理论》2009,(23):177-178
目前研究发现,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给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因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认识和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着重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并进而阐述了如何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年研究》2021,(2):41-50
基于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式访谈,从青春消费的视角出发,对以夜店为代表的城市异质空间中的青年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以夜店为代表的城市异质空间属性迎合了青年群体的青春消费及由此带来的非正式社交和非主流体验的现实需求与文化象征;夜店作为一种"异托邦",其空间内部的青年群体行为被年轻人定义为一种反抗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结构和秩序的"自我"表达,但却在消费主义逻辑的基础上被区分为"舞者""过客""坐客"等不同行为群体,并通过一种异质空间规则化的方式形成新的空间秩序和结构稳态,其核心是以青春资本为基础的青春消费。尽管城市异质空间为青年群体提供了社会文化建构的可能性,但它隐含的由青春商品化衍生的消费型社会危机值得关注,年轻人需要挖掘青春消费中的积极面向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学家诺思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分析框架,以产权和交易费用为核心,阐述了意识形态对“搭便车”现象的规避,开创了意识形态经济功能的研究领域.但由于诺思研究的重点是正式制度,故他对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意识形态发挥经济功能的深层机制以及意识形态的其他经济功能并未给予充分的论述.以意识形态的元逻辑结构为理论框架,分析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规范(制度)”的各种经济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可补其所遗.  相似文献   

14.
杨栓保 《学理论》2012,(19):13-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非正式制度功能,对于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解决人的需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团是现代政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特殊利益群体的形成,是政治社团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社会基础;国家公共权力作用的普遍性和政治社会的民主化,是政治社团产生的政治原因和政治条件;群体共同利益意识的孕育成熟,是政治社团产生的内在根据。政治团体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它具有存在的历史性、政治主体性和围绕国家权力运作性;它不同于国家组织,具有地位的依存性、存在的二重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它不同于政党组织,具有不求占有政权性和公益代表上的相对狭窄性。政治团体有其单体功能:聚合群体意志、整合群体力量和影响国家权力过程的功能;也有交互作用而成的综合功能;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增强社会政治监督和促进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提高公共决策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行为科学理论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志向爱好和发展愿望,充分重视发挥大学生群体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士兵非正式群体是军队基层单位中的“微型社会磁场”,是一种对军事组织的整个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小群体现象。本文以进入现役一至五年的男性青年为基本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复合样本规模N=2180),就士兵非正式群体中核心角色的实际发育状态、士兵对这种重要互动对象的基本角色期待以及现实中的角色特征等问题,对这类小群体的核心成分进行了多层面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邵芸 《学理论》2013,(4):95-97
城市低保制度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城市社会救助的转型。它在社会层面为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保证其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在政治层面维护了社会稳定,缓和了社会矛盾;在经济层面,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提供了保障。尽管该项制度的实施因制度设计等因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福利依赖、贫困陷阱以及削弱了低保群体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综合来看,低保制度的正功能大于负功能,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仍能按照制度自身演进规律,在实践中日臻完善,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共同志趣、爱好为出发点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佩媛  苏翔飞 《学理论》2012,(14):201-202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以电脑网络为联系平台建立的非正式组织,其具有非正式组织的一般特征,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虚拟性与真实性、非正式性与非赢利性、自发性与自主性、网聚性与开放性、自律性与他律性。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组织加强引导和管理,是提供社会服务,培育和谐文化,参与民主管理,反映意见诉求的需要,高校要发挥其正面效应,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