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战争后期,随战局急速发展及新区拓创需求,干部问题成了急中之急。1949年5月,二野军大在南京成立。6月,陈赓在南昌建立二野军大四分校,亲自兼任校长。广州解放后,陈赓特意指示分校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领导要在广州多招些文化高、素养好的青年学生,并委派军大政治部主任刘增钰,带上他的亲笔信面交叶剑英。叶剑英热诚赞同四兵团在广州招收1500名学生,并语重心长嘱咐刘增钰:“你们一定要把我们这批广州学生平平安安带到昆明,把他们培养成才!”就这样,1949年11月,二野军大四分校在广州掀起一股报考军大投笔从戎的军大热,1000多名南粤各地及港澳…  相似文献   

2.
张小雷 《党建》2010,(2):53-53
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徐懋恂,字师陶,又名徐立华,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从小家里很穷,4岁丧母,父兄种田,终年劳作,一家仍不得温饱。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父亲省吃俭用让他上了6年私塾。  相似文献   

3.
张小雷 《世纪风采》2009,(10):46-46
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徐懋恂,字师陶,又名徐立华,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从小家里很穷,4岁丧母,父兄种田,终年劳作,一家仍不得温饱。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父亲省吃俭用让他上了6年私塾。  相似文献   

4.
徐特立幼时家境贫寒,9岁时方才入私塾读书。他13岁时过继到伯祖母家。伯祖母去世后,徐特立不得不中止读书。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一面在乡村当私塾老师,一面学习八股文。8年后,他参加了全省会试,在5000多名考生中,考了第19名,因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5.
程小波 《党史文苑》2012,(15):50-51,56
旧时私塾都有孔子牌位供先生和学生祭拜。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那块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的樟木牌子,方志敏曾揖过。出城北行三十余里,有个美丽的村庄,这便是方志敏的故乡漆工镇湖塘村。方志敏,乳名正鹄,1899年8月21日出生在漆工镇湖塘村。他小时候体弱多病,直至4岁才会走路,但聪敏异常,酷爱读书,  相似文献   

6.
《云岭先锋》2017,(10):12-12
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云岭英才计划'的意见》。《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经费补助、创业支持、引才激励、工作机制5个部分,23条。亮点集中体现在'10个统一'。  相似文献   

7.
王雨 《当代贵州》2023,(20):24-24
以贵州大学的名义成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木本源新型蛋白饲料加工与高效转化技术”;提出和推动在花溪区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新时代“桃花源”;与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华为公司等在贵州实施智慧牛业专项行动,打造“中国贵牛”……聚力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人才新高地,2022年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农业农村部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杨富裕教授。入职不到一年,杨富裕带领动物科学学院在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他们说喜欢读书,读书能改变命运。”说起自己为什么会成为老师,李龙平说得很坦诚,孩子们呆在山里要了解世界的确太难,要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赖月明,乳名赖三娇,1914年出生在江西兴国县杰村圩白石村。父亲赖来义是个私塾先生,靠教书勉强维持家人的生活;母亲张氏在生下两个女儿后,不幸染病去世。更为不幸的是,赖来义为排解心中苦闷吸食上了鸦片,从此赖家每况愈下。赖月明14岁那年,走投无路的父亲把她卖给一户姓谢的人家做了童养媳。  相似文献   

10.
我的孩子离升初中还有三年,但周围的朋友不断地向我们灌输小升初的经验教训。北京的小升初是个不亚于滑铁卢的大战役。我们不得不开始为孩子上什么样的中学纠结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亲从没有过这样的纠结。“没什么,好好考就行,大不了回家跟我种田打鱼。“父亲当年送我参加高考时,恬淡平静地鼓励我。  相似文献   

11.
语丝     
马存行 《党建文汇》2014,(12):60-60
◎别把孩子跟洗澡水一起倒掉。 ◎爱就像一个婴儿,需要温柔对待。 ◎一个父亲能抚养七个孩子,但七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父亲。  相似文献   

12.
摇篮     
周玉晋 《党建文汇》2007,(11):33-33
2007年9月16日。昆明街头。我牵着女儿的手穿过街道准备去吃饭。前面推车的果贩走得有些急,几个梨子突然从车上掉了下来,他急忙停稳车去捡。忽然,车下的箱子里探出一个小孩的头,睁着有些睡意的小眼。我匆匆抓拍了这张照片。我本想对我的女儿说:“再艰难的父亲都会给孩子一个摇篮”。可又觉得矫情。  相似文献   

13.
陈云上学不久.因家里生活拮据.无力继续供他读书.便辍学在舅舅的小贩馆做杂工。当地有名望的进步教育家、练塘公立颜安国民小学的校长杜衡伯是饭馆的常客。一天,杜衡伯又到饭馆喝酒,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1,(28):65-65
陶铸同志是一位卓有才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六岁时在家乡私塾唐镜珊先生手下读书,1918年到梅溪李清尘家里读书,同年7月,因父亲受冤被杀,家境极苦,无法上学。1919年春在申暄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下,带他到清水塘申民小学读书,学费、伙食全由申老师负担,但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陶铸一生总共只读了五年私塾和半年小学。  相似文献   

15.
散木 《党史博览》2013,(2):10-15
在中共历史上,特殊的时代要求和氛围曾造就了全党浓郁的读书风气和良好的学风,如延安整风时期。这里,笔者着重叙述一下“延安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人的读书风格。  相似文献   

16.
默读父亲     
唐宝民 《新湘评论》2013,(18):52-53
想为父亲写一点文字,却一直不曾去着笔。我知道,这是因为对父亲的感情太深,以至于怕写不好而不敢下笔。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们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人的衣食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父亲,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着这个家,为一家人的生活辛苦劳碌着。那时,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工下地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能回来。  相似文献   

17.
少年董必武     
公元1886年3月5日,在黄安古老山城一隅的大井坎董,家,小必武诞生了。小必武聪慧、灵气、喜读书,立誓读尽天下书。他记性神奇,在学堂外旁听背熟了《三字经》。他嗜书如命,想出种种借书的高招、怪招;病了,看书就好。他勤学好问,好争第一,年少志高成秀才。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憎恶官府。他接受民主启蒙,求索科学真理……他长大了,成熟了,练硬了双翅,准备去搏击革命的风雨……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就爱看书,那时,父亲在镇上工作,家里经常能看到父亲订阅的《共产党员》杂志,每次捧读,我总是爱不释手,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看到了喜欢的文章就剪下来放进日记本里,还要写上自己的感想。现在每每翻起那些红红绿绿的小本子,童年记忆中的读书乐趣便会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朱德:红色的品德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朱老师给朱代珍改名为"朱玉阶",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高登。  相似文献   

20.
窦春芳 《党史纵横》2013,(4):18-19,25
1935年1月29日,因叛徒出卖,方志敏在怀玉山区不幸被捕。在狱中,方志敏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同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的下沙窝慷慨就义,年仅36岁。在方志敏短暂的生命中,有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血雨腥风的一面;也有家庭温暖、儿女脉脉的柔情一面。在革命年代,这些感情和家庭经历对一个革命者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