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无贼》可以有一个主旋律的概括:在人民警察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人间大爱无坚不摧的感召下,刑满释放的"贼公"和"贼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部作品很容易被误读,但这不妨碍它成为有料和劲道之作。《无贼》不是《天下无贼》的电视剧版,也不是《贼公子》的内地版。它可以有一个主旋律的概括:在人民警察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人间大爱无坚不摧的感召下,刑满释放的"贼公"和"贼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也可以有一个人性化的梗概:扒贼皮易,去贼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饭是人家碗里的香,男人是人家家里的好。在职场的山头,我们也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都憎恨自己的,羡慕别人的。《青年周末》曾联合搜狐网做过一个相关调查,参与投票的五千多人中,70%都在眼红别人的职业,烦透了自己的工作。可是俗话又说了,隔行如隔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能我们所羡慕的,不过是些被误解了的光鲜亮丽。那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热门职业”的“真相”吧。  相似文献   

3.
西门小刀 《乡音》2014,(5):45-45
中国先秦时期的尧舜禹禅让,一直被国人传为千古美谈,甚至还有个许由洗耳的故事相传尧时,许由隐居箕山,尧准备将天下让给他,并命人把这消息告诉他。许由听后,跑到山脚下的颍水边.捧起水.把耳朵洗了一遍又一遍。尧帝见此情景,甚是不解,许由先生于是高声说:“刚才你那番话玷污了我的耳朵.所以我用水洗干净。”  相似文献   

4.
误读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中说:“这是一本很薄的小书,但一个下午绝不能轻松对付了它。需知:这些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天马行空、颠三倒四的文字中,却有着艾柯最‘愤世嫉俗’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王峰  马琰 《求索》2011,(11):217-219
从庄子、董仲舒、谭献到伽达默尔、德里达、德·曼、布鲁姆等,中西方对误读的认识逐步深化,随着解构主义观点的盛行,误读的功能有被夸大之嫌。尽管误读说有助于扩展文本的内涵,延伸作者的思想,帮助阐释者以新的视角理解文本,但失限的误读不利于文本意义的理解和阐释,误读必须设限。  相似文献   

6.
一个几年前的事件,却在近日因一条微博,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其实也证明了所谓的学历歧视,绝非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7.
和平崛起屡被误读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进 《人民论坛》2012,(27):26-27
以西方国家的争霸史、西方文化背景、西方殖民体系和古代封建皇权来看待中国和平崛起,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近来,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实行战略重心转移,遏制中国的态势十分明显。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试图乘机挑战中国的海洋权益,在中国维护海洋主权的坚定决心面  相似文献   

8.
古人发明用熊胆等动物材料治病救人并不可耻,然而,当代那些与偷猎、虐待动物相牵连的产业和个人是可耻的。古今之间一个决定性的差别在于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认为《矛盾论》接触到的真正哲学问题有两个,中国传统哲学中,它发展的是主张“理在事中”这一派的学说。冯氏的这种解读因其学术声望,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然而可惜的是,他对《矛盾论》所作的解读存在着“误读”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中国人百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但从一开始,国人对现代化就存在着某种误读,至今这种误读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表现在行为取向上,就是重"物",而且,是重"洋物",喜奢华。在这样的偏向影响下,当下的文化面貌呈现出模糊与恶俗的不良倾向,对此,应当予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刘云雁 《求索》2012,(4):207-209
严复"信达雅"原则所体现出来的阐释学观念往往为时人所误读,刻意回避了其中"达即所以为信"的内涵。事实上,作为士大夫知识分子而非纯粹译者,严复本人对于"信"的理解与"信达雅"的现代解释并不相同。严复对自己身份和立场有着清晰的界定,秉承"文以载道"的基本诗学观,在选文和文辞方面都并不重视语言学意义上的对等关系,同时积极地介入个体思想与国情要求,认为信于西学的关键是历史通达而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连贯。然而,历史剧变使严复的阐释观受到了群体性误读,后人以"忠"代"信",抹杀本土文化和阐释者的主体性,形成了目前流行的阐释观。本文通过分析严复的"信达雅"阐释观中"信"字的独特解释,揭示其保守性的具体表现和历史根源,管窥严复作为西学东渐直接推动者独特的思想境界和历史影响,尤其是这种影响对当今中国阐释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矗立着一堵越来越高的社会墙。正是这堵社会墙,使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对政府有关部门表现出种种猜疑、隔膜和不信任感。因此,重庆提出的干群关系活动,就会被认为是走形式、走过场的政治秀,叫好不叫座  相似文献   

13.
"落后"的美国在我父亲为数并不太多的藏书里面,有3本是关于美国的:一本是1980年代初出版的小册子《美国探亲纪实》,一本是稍后一点的《美国走马观花记》,另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陈燕妮的畅销书《告诉你一个真美国》。  相似文献   

14.
在反思改革中,对于市场经济,经济学界各门各派似乎都自以为理解很深很全面很科学。其实不然。现在流行很广,被认为不言而喻的、千真万确的一些观点却可能是以讹传讹的错误见解。这些见解是有害的,它可能一直都在慢性误导市场化改革。本文不打算涉及那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误解误读,也不涉及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并且给予了批评的那些误解误读,而将视角聚集至今被人们忽视或者未能引起人们注意而又貌似正确的,经典而又影响广泛的,并且继续被激活着的那些误解误读。经典误读之一:市场经济是一种民主经济。不,我的观点是: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企业专制…  相似文献   

15.
罗屿 《小康》2010,(3):35-37
西方人如何认识中国?作为旁观者,他们的立场与价值观,他们的记述与想象,或可代表某种文明对待另一种文明的打量。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进》2013,(10):3-9
一百多年前,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从千年酣睡中惊醒,开启了“睁眼看世界”的历史进程。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中外文化接触碰撞,误读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确难避免,更何况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然而误读分为几类:一类是在全然不了解对方的情形下出现的误读;一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误读;还有一类来自先入为主的成见。这其中,双方应加强的,是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应努力克服的,是多年积累的成见。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于1987年,按照现在通常的说法,是一个标准的“80后”。不过,我却一直对“80后”这样的称谓不太认同。每当见到媒体上谈论“80后”如何如何,无论是褒是贬,我总是本能地持有几分警惕。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更是异质文化之间的一种相互碰撞。许多制约因素导致了文化误读现象的不可避免。从哲学阐释学的角度对翻译中造成文化误读的多个层面的探析,总结了消极误读与积极误读的影响,指出译者应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平,学习并熟练掌握多元文化知识,尽量减少理解上的偏见,从而有效促进异域文化交流传播以及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金双  范晓霞 《前沿》2012,(11):186-189
林纾及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除了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外,最关键的是他出色的译笔及极富个性化的"误读"。正是学界对其毁誉交加的"误读",成就了林纾及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略的地位。林译小说中的"误读"大致有时代社会、合作者及个人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大建设》2008,(6):55-55
近日,《中华工商时报》刊登管弦的文章认为,非公经济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须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尽管目前国家发展很快,但实际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的水平仍需要非公经济的存在。与此同时,国家还规定公有制实现的形式也要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