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上海》2009,(3):44-44
近期上海公布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简称“促进就业8条意见”)。 新政第一条明确,凡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目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目的是缓解大学生创业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按原规定个人创立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我区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扩招后,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崔栋成主任说,今年内蒙古全区将有3.5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净增了9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早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去年岁末自治区和各高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日前,一则诙谐而酸楚的女大学生求职信在网上热传。 在回答用人单位“谈恋爱了吗”的问题时女大学生称:我的EQ很低,对男孩子没感觉。所以,5年内保证不恋爱;5年后万一不慎恋爱了,保证5年内不结婚;5年后万一不得不结婚了,保证5年内不生孩子;5年后万一不小心必须生孩子了……那应该是45岁以后的事了,你们可以考虑辞退我了。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4,(6):15-16
全国今年共有700多万大学生毕业,严峻程度远远超过往年,一些外贸类院校的经济类专业签约率仅为9%。在网上,今年大学生就业被戏称为“史上更难毕业季”。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主要原因包括: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风暴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而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那么,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该怎么求职?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一个新的概念老汇直到1993年以前,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费用一直由国家负担,毕业时,国家很自然地拥有分配这些毕业生工作的权利。所以在此之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一直被叫作毕业生分配。这意味着每个大学生毕业以后就成为国家干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相似文献   

7.
据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恋爱”的调查显示.2903名受访者中“选择结婚”的有13.61%,“选择分手”的超过30%,“仍然在一起,但没有进一步打算”的占50%以上,“相信爱情有结果”的仅有701人,33%的人“对分手没有感觉”,表示“不后悔”。  相似文献   

8.
眼下,虽然已临初春,但还是春寒料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各种招聘会也正开得热热闹闹,然而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们仍感到就业的艰难。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2002年,已有145万学生毕业,2005年,将有212万大学生毕业,2004年又将有250万毕业生,2005年将达到275万。在今后几年,每年都将有200万人以上的毕业生。但是,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仍将相当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就成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形势政策教育。为此,我们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官员,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赵畅 《今日浙江》2009,(7):62-62
前些天.和几位大学毕业生家长聊天,谈到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问题,他们便哀怨声声。他们告诉我,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可毕业后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面对对口专业的自由就业职场出现“僧多粥少”,供过于求的境况,只能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0.
张桂林  王金涛 《半月谈》2004,(18):74-75
綦江之前,记者就听说过陈晓锐和周艳峰的故事。这两个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志愿者,2003年8月底来到綦江,同年12月5日,他们踏上红地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中,第一对儿结婚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美国已高达20%-23%,许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踏上创业之路。然而有调查显示:国内的大学生,79.2%毕业后依然选择就业,创业的比例仅占4.3%,真正成功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与创业生存率远低于欧美。不少高校认识到,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不成熟,有缺档。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出炉的一项大学毕业生跳槽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其中,主动离职的占到了88%。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离职原因是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相似文献   

13.
时下,大学生当“村官”在全国许多地方正在悄然升温,使处于最基层、曾一度无人问津的“芝麻”岗位,正在受到一些天之骄子的注目。据报载:有不少地方对村干部配备制定了宏伟规划,即3年内大学生“村官”的普及率要达到相当的比例,平均年龄要下降到多少岁等等,这无疑改善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缓解了眼前大中专毕业生滞留社会、就业难的矛盾,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业在欧洲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近3年,欧洲的失业率都在8%以上,一些国家失业率甚至超过了10%。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大学毕业生属于“高级求职者”在法国,国家对毕业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福利上。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都会到当地的“国家就业中心”和“国家失业保险中心”登记。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不久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但是我承认,现在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6-26
“我这么好的专业,找工作问题应该不大吧”、“唉。自己专业这么差,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呢”……对这两句话,每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预计,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413万人,大学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下,找工作,专业重要还是素质重要?哪一个才是职场“王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潮峰涌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为找工作南北转战。东西奔走,各种悲喜故事又轮番上演。兴奋、懊丧、冲动、失落写满了年轻人的脸。就业的压力让临近毕业的“天之骄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有的家庭甚至在思考“举一家之力、倾一家之产”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是否合算?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 与此同时,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思考的是:许多的中小企业正在为“用工荒”发愁。农村大量基层组织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一边是为找工作发愁。一边却是“用工荒”,二者的脱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及大学生们,难道不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思索吗? 今特编发下文,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18.
9年前的惊人之举,让哈尔滨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李震东成了新闻人物,被媒体誉为“中国大学生毕业登广告求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上海就业的重点落在了“八零九零”这代人身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政策热点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的应届毕业生,创业即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创业大军浩浩然,在多方扶持下,大学生创业者的生存状况如何?《今日上海》杂志将从这期起开设“创业”专栏,不定期刊登毕业五年之内的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关注这批人群的创业成果和心路历程。如有文章新闻可电话联系本刊,更热盼创业者的来信。  相似文献   

20.
华建 《时事报告》2010,(1):114-116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心里最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在招聘的时候,HR们(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青睐什么样的毕业生?或者说,企业都欢迎什么样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