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政策效应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要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政策效果; 从城乡差异来看,财政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效果较大,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效果较小,这种特点特别表现在财政支出效果上; 从区域差异上,财政支出政策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表现出更强的凯恩斯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则呈现更强的非凯恩斯效应,这种特征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区域消费特征的差异; 扩张财政政策在东中部效应显著,在西部紧缩性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99年到2016年的季度数据测算了我国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住宅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微弱的财富效应,住宅价格的MPC位于0.0543到0.1155之间。2004年之前住宅价格上升对消费的影响波动剧烈,2004年后大致呈现先上升,2013年后开始下降的“倒U”型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房价上升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迅速增强。鉴于此,从挤出效应传导机制入手,政府应该谨慎平稳调整房价、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并提高城镇化进行中外来人口收入。  相似文献   

3.
郭伦德 《理论前沿》2003,(17):32-33
之所以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和贷款利息率,是因为据说降息可以起到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作用。可是,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降息预期的政策效应难以发挥出来?(一)降息不必然带来家庭储蓄的减少和消费、投资支出的相应增加假定一般家庭支出(G)可以划分为必要性消费支出(C1),预防未来意外事故支出(S1)和自由支出(O)三部分,则:(1)C1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和家庭必要性消费的支出范围;假定物价不变,它是当前收入Y1的函数C1=f(Y1)[1]。(2)S1取决于对未来收入和消费(可以看成…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而农村地区是近年启动内需的重要市场。文中分析了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基于1995年到2011年的我国省级的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检验了城镇化对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消费总量、消费结构以及不同地区的消费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消费需求的特点,从收入、供给、价格水平和预期等方面剖析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五大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建立,大学学杂费收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学杂费负担对家庭其他消费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利用中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学杂费支出和农户年人均储蓄额等指标,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可以间接分析高额大学学杂费支出对农村家庭其他消费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学杂费支出对家庭其他消费都存在挤占效应,只是长期挤占效应要明显强于短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和减税降费带来的价格效应,文章综合分析减税降费对城镇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各类消费的边际支出份额并不必然与收入水平之间呈现线性关系,且消费行为在不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异质性;增值税税率下调能有效降低投入产出部门的成本和价格,促进城镇居民各类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其中卫生、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价格下降效应在服务业中表现较为突出,推动医疗保健消费价格的降低,进而减少城镇居民相应的支出负担;减税降费从整体上能够有效改善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但仍需密切关注中等收入户与低收入户之间的消费差距。鉴于此,相关政策的落实可以从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减税降费效果和完善消费税制度等方面进行,以缓解消费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8.
消费诉讼在我国 ,不是一种特别诉讼 ,也没有自身专门的制度体系 ,有关规则适用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然而 ,由于消费诉讼自身凸显的特性 ,适用一般民事诉讼规定已经明显不足 ,文章从分析我国消费诉讼现状入手 ,借鉴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消费诉讼 ,以探求建立我国消费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消费舒适物不只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附属物,更是吸引人力资本集聚、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消费舒适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城市消费舒适物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从中介效应看,人才集聚是考察城市消费舒适物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重要渠道。从空间效应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也即是周边地区消费舒适度提高,也有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注重城市消费舒适物建设,发挥其区域联动性,使之成为创新高地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慈善供给的增加,既有宏观上的消费效应、分配效应和发展效应,又有微观上的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供给动因。我国现阶段的慈善供给不足关键在于慈善的消费偏好缺失、供给成本过高和激励机制缺陷,要实现慈善供给增加,必须转变慈善观念、畅通慈善通道和完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从非合理性的三公消费状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公职人员的消费伦理存在着非道德正当性和非经济合理性的失范现象。重构我国公职人员的消费伦理,关键在于健全以公正为目标的社会制度保障,树立"自愿简朴"的消费文化认同,以及强调自身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文化消费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是: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具有的社会公益与个体私利双重功能、文化产品包括的意识形态与商品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化发展带来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并由此通过边界界定、产品规制与效益评价来影响文化消费。新时代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消费效应,需要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主线,加快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坚持传承、改革与创新相统一,提高文化发展质量;为文化创作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文化消费风尚。  相似文献   

13.
徐梅 《外交评论》2005,(2):88-94
回顾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从投资、消费、改革开放与市场化角度分析举办世界博览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世界博览会能够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具有增长极效应、开放效应和市场化效应;从政府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与组织管理、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利用角度分析世界博览会亏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各种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教育消费在消费主体、消费市场、消费内容的结构上有明显畸型发展的趋势,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消费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所以为了完善、优化教育消费结构,就需要从倡导成人教育消费观念,增强成人教育消费意识;促进教育消费市场多元化,形成合理的教育消费环境;制定素质与能力考核制度,指导制约教育消费内容等方面入手予以引导规范制约,从而保证我国教育消费走上合理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影响和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变量,理论界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一种共识.即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长期成长的主要障碍。文章从经典的消费不足理论分析出发,探讨产生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将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应用于解释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存在着“过度敏感性”的特征.本文将西方消费理论应用于我国文化消费的研究中,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确实存在“过度敏感性”的特征,且城镇居民的敏感系数高于农村居民.鉴于此,政府应该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育文化消费主体以及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促进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通过1978-2008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而财政支农投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均具有"挤入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系数显著小于收入的系数,这说明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而消费社会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消费社会条件下对于消费作用的突出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生产的基础性地位,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是共同发展的。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现象,我国应该采取可持续消费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存在严重的"三公消费"畸高问题,"三公消费"与铺张浪费和腐败联系在一起,一直为我国社会各界所诟病。如何从根本上抑制巨额的"三公消费",学界对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本文以预算监督为着眼点,分析了导致"三公消费"畸高的诸因素,主张强化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控制,实现预算节俭、公开、透明,从根本上解决"三公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支付宝、微信等移动互联方式的兴起引发了支付领域的变革.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能力与传统消费截然不同,这就引发了消费层面的改革.银行消费仍是主流消费模式,银行消费者在其中不可避免地充当重要角色,甚至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我国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维护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重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必要采取对应的法律措施,从立法体系、保护机构、司法救济三方面就银行消费者法律保护的现状加以分析和评述,从规范、监管、司法保护三个层面分析对我国银行消费者法律保护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