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廉洁是审判公正的可靠保障。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判得公,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这是郑水泉院长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
死刑案件作为最后一道关口,死刑复核权的收回无疑是我国刑事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而律师的参与,无疑会使死刑案件更加公正、公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行使的一年则让人有喜有忧,一方面死刑复核程序越来越严谨;另一方面,律师介入死刑复核程序,依然困难重重。许多法学专家为进一步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仍在发表看法,提出建议,他们希望刑诉法等相关配套法律尽快完善。本版块刊发的一组稿,就向读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静海县人民检察院对“另案处理”案件进行法律监督,较好地维护了法律公平和社会公正。 用“一个机制”来规范对“另案处理”的监督 针对“另案处理”案件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我院根据法律确定了“另案处理”适用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在逃,  相似文献   

4.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7):56-57
这本书叫《名公书判清明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是中国古代判词中最好的。这是一本由当时的名人写就的优秀公文和判决书的合集,写成于南宋晚期。“名公”指的是有名的人,“书”是指文书,“判”是指判词,“清明”指案件处理得清正明白。它与唐代的判词不同,唐代是拟判,清明集则是实判,也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判词。所以这本判词集的选择标准不是辞藻华丽,而是“清明”,即案件处理得公正。  相似文献   

5.
司法是依法审理案件、栽判争议的活动,立法所反映的精神和意志.最终须依赖于司法程序和司法行为。司法是法律的实现,也是正义的实现,作为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公正司法是全部法;台的灵魂。这就不难理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一大目标是推进和保障“公正司法”,并设计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司法公信力、重建社会公正的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药家鑫案到李昌奎案,同样的故意杀人,同样有自首情节。交通肇事后害怕索赔的药家鑫将被害人刺死被判死刑。而求爱不成。为报复奸杀姐姐、摔死弟弟的李昌奎。二审却改判死缓。两相对照激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在李案汹涌的民意面前,云南省高法相关负责人受访时慨然表示:死刑非灵丹妙药,民意不能替代审判。 判生还是判死,这是司法的问题。但两案的比较却也让一些问题凸显:网络时代。在汹涌的民意面前,司法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准则?司法裁判只要是出自于对法律的信仰,是客观公正的,那么。刻意屈从或违拗民意是否都违背了法治的本意?在一国范围内。对同一法条的理解和适用要不要有大致的标准?相信类似问题的探讨。对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5,(7)
<正>6月17日,朋友圈突然被广大网友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的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略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到,"对人贩子一律死刑"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法盲的建议。甚至这种建议背后的法律认知和思想意识,比  相似文献   

8.
自2月14日法院一审判处孔哲死刑,缓刑两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后,新闻媒体对孔哲杀人案的审判结果多有报道,其间似乎夹有孔哲应判死刑“立即执行”而不应被判“死缓”的些许微词。但是,应当认为,法院鉴于孔哲有自首情节并认其尚不属立即执行死刑的犯罪分子的认识,判其“死缓”并无不当。《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  相似文献   

9.
怎样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并且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果。本文试图就如何进一步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作点粗浅的探索。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最受平民百姓欢迎也最富于生命力的,莫过于以公平公正为准则的某些制度。公平公正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和品质的要求,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对任何社会、任何统治集团来说,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观念”。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公平公正作为竞争的一种基本准则,如何营造“公平公正”环境的问题已经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司法权的运作离不开法官这一操作者。就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如果司法权不被公正的行使,它将给民主法制建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培根指出“一次不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把水源破坏了。”可见,司法正义的实现需要法官的素质保障。法官的素养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判扔鞋者无罪的法庭不代表其他的谁。只“代表”法律,只“代表”自己独立办案,这也是人家国家的法律文化。而我们的思维是。动辄代表国家。这几乎形成了一种“代表文化”,在许多名人那里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朵西亚 《台声》2013,(6):99-101
“没有儿子固然是遗憾,但是,不能过度膨胀这种情绪,这样,对女儿是不公平的。”这是好爸爸林良的名言。  相似文献   

13.
“判”,曾有人戏解为:“半劈一刀”。这简单的会意,似乎是直观、形象,若不细加推敲,那些沉沟于史海的案头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的“葫芦案”,也就托词有“据”,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4.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0):21-21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 为什么必须强调公正立法?这是因为所有的立法,都是权力和权利的再分配。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法律问题的另一面,其实都是权利和经济问题,即各种利益群体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激烈角逐。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公共政策,其选择取舍是否公平,是极为关键的。无论是中央的立法还是地方的立法,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生活的公正,公民政治权利的公正。没有公正就谈不上法律。  相似文献   

15.
李泉 《辽宁人大》2007,(6):15-15
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宪法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因素。桓仁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行使好人事任免权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原则,严格工作程序,严谨工作作风,切实担负起法律赋予的任免职权,收到了明显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清官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的冤滥不公,传统帝制社会后期法律监督制度的衰落,也是我国“神判法”的反映。对中国传统司法中的清官崇拜批判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到清官崇拜只是人们渴盼的理想,社会的公平与秩序离不开现代法治。  相似文献   

17.
2.陈同年春节回佛山,湛江的干部上门拜年无不送上大红礼包.陈同庆照收不误。 3事与愿违,陈同庆工作无政绩,然而对喝酒却十分讲究。“蓝带”、“路易十三”他都来者不拒,老百姓称他为“蓝带”书记。 7.法律是威严公正的,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陈同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6年,卖官和非法“经营”收入68(1余万元;怂恿、庇护儿子走私小汽车19(】()多辆和柴油4万余吨,偷逃关税1.8亿元…… 5.在陈同房的影响下,湛扫集体腐败十分严重,2¨{)余名干訇卷入了世纪女案——湛江1州亿元走私案。“蓝带书记”陈同庆@一兵~~…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公正无情的。2003年3月15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储诚恳死刑  相似文献   

19.
曾赛刚 《人民论坛》2014,(9):112-114
无论理论上还是立法上法官都具有裁量死刑的自由空间,这是法律精英影响死刑适用的前提。法律精英对死刑适用的影响往往表现为通过学术观点和专家意见影响死刑的适用。应当在削减死刑的理念下合理发挥法律精英对死刑适用的影响。死刑民意是可以引导的。在司法实践中媒体对死刑民意的影响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应该正确发挥媒体的导向来引导死刑民意。  相似文献   

20.
《人大建设》2008,(10):55-55
《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的文章说,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公平竞争和平等交易,机会均等、程序公正和规则对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可能造成“结果不平等”,但只要是机会均等下的“结果不平等”,那也是公正的。现实中之所以出现了许多不公正和不公平,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去推进公平对等的“市场化改革”,而不是市场经济本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