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2.
必须区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 ,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按实践阶段的展开而形成阶段性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它的新阶段。邓小平作为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开辟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阶段 ,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的课题和任务 ;更新党的思想路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找准了核心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重新确定了基调 ;集中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为新哲学观念打下了基础。邓小平在总体上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其创新集中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历史的“历史创造论”上 ,这是全新的实践论 ,它把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历史观融为一体 ,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有四个分支学科,首先是经济哲学学科。这一学科是在科学维度和人学维度相统一的实践论硬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发端于旧中国、探索于建国后、形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及其反思中。它的学术成就是:阐明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运动的根本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辩证法的规律论,建立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论,论证了规律论和价值论相统一的经济决策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撰写的两篇著名的哲学文章<实践论>和<矛盾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对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在方法论上给予了明确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深刻洞见,是毛泽东主席在经历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丰厚基础上的哲学名篇,是结合当时中国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从哲学理论思维的高度回答"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和认识中国的问题",是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行为指南。在推进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常常遇到认识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笔者试着应用《实践论》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之“人”的实践论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需要区别“以人为本”原则的政治释义与学术解读,借以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人学观。对这种人学观的“人,”应当作实践论的诠释,从而弄清人的抽象性与具体性、共同性与个人性、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由此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历史观和人学价值观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实践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并且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继宽 《工会论坛》2006,12(2):108-10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仍然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变革,确立了实践论思维方式。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当年在哲学上实现的变革,其实质就是确立科学的实践概念、严整的实践观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哲学观念和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实践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深刻阐发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实践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应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0.
回归学术与面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两种致思路向,其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这两种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史、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批评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问题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三种书写方式,其中前两种是朝向学术的,后一种是面向问题的。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是沿着回归学术和面向问题两种路径而展开,研读经典文本、领悟微言大义,旨在"返本开新",回到道德与伦理问题得以发生和演变的初始根据,感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心路历程、领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批判资本主义和构想共产主义的原则与精神。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伦理观的基础上,适度借鉴或吸收中外伦理思想资源,继续完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在现代性场域下,研究继续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具有道德和伦理性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实践中,探索和构建中国形态的德性论、规范论与实践论。一种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和伦理体系,不仅具有中国价值,更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哲学遗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典范。尽管历史已经过去70多年,但其所阐发的理论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今天,重新探寻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体味其理论的真谛,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性认识如何向实践飞跃是《实践论》提出而未能展开的历史课题。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应转向改造世界的规律问题,其中包括:世界应是什么,实践的观念;怎么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控;实践的评估,实践的合理性等。  相似文献   

13.
人学(或称人的哲学研究)是当代一切形态哲学的理论根据地.人格自我论是人学理论中的微观基础.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回顾思想史,我们看到在笛卡尔、费希特那里主要讨论的是"我"或"自我".在洛克和休谟那里主要讨论的是人格,而在黑格尔和有的哲学家那里则主要讲"个体性"或"此在论".我们必须把这些理论资源整合起来.另外,传统哲学对人的个体研究主要是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本质问题,现代哲学则把价值问题推向前台,而马克思主义推动人学和人格自我的研究向实践论的形态转变.我们必须把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的研究统一起来.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研究必须能够与这个时代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密切相关.而且,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突出而敏感的人格论问题,对人格文明建设问题等都要开展批判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历久弥新。概而言之,"两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部中国风格的哲学论著,是一份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更是一套中国气派的理论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与理论依据的混淆要求对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出进一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作为哲学的重大变革成为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实践论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必要与发展的源泉,并从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角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逻辑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阐发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邓小平理论。其环节和进程,一是从批判开始,用实践标准进行前提分析,在对“左”倾错误和教条主义理解的两个批判中掌握思想武器;二是从实际出发,在时代实际和国情实际的双重约束中寻找前进道路;三是以社会进步为导向,用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两项目标引导实践活动;四是在选择中创新,实行社会基本制度与社会经济体制二者结合的选择,大胆建构社会主义新模式;五是在实践中走出新路,发挥实践的创造与自律的二位一体功能,推进中国历史的合规律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1937年夏,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应抗日军政大学之邀,亲自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此撰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在撰写这个提纲的过程中,诞生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实践论提哥为“生产力标准”,以此纠正了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实践”与“生产力”割裂的这一偏离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根本缺陷,从生产力标准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和生产力标准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基础,揭示了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内容。由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广义经济结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是陆剑杰教授所承担的一项国家资助课题的最终成果。此项课题原名“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研究”,陆剑杰将其拓展为“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改革和建构问题的探究”,依次将这一问题放到“历史哲学视域”、“经济科学视域”、“中国国情视域”这三个视域中加以审察,从而写成了这部将经济学与哲学融成一体的学术专著。读了这部著作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辩证法”所作的系统的运用和创新的阐发。一陆剑杰教授是我国哲学界最重视辩证法中介性问题研究的学者之…  相似文献   

20.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发表对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知行观相结合的产物,拥有双重历史地位。毛泽东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