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志强 《传承》2013,(4):78-79
研究者对张载"太虚"的理解不尽相同,"气本论"和"太虚本体论"的争论之处不在于"太虚"是否存在,而在于"太虚"是否等同于"气"。然而,从张载的原著中不难看出,"太虚"与"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同。在张载那里,"太虚"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存在场所,是至静无感、无形实有的永恒存在,是人类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2.
于学华 《春秋》2013,(5):55-56
太虚宫,又名太虚观或滨都宫,位于栖霞市以北的公山脚下。这里林木蓊郁,山清水秀,有一处庙宇巍峨,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建筑群,此为中国著名道观太虚宫。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哲学与政治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范立舟 《求索》2007,(6):119-122
司马光为儒家学说寻找到一个形而上的本体层面的根据,它是一种能动的精神实体。司马光的“万物皆祖于虚”说与张载之“太虚即气”说有很大的不同,此处的“虚”,实则某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性的存在,即视同“太极”,其基本思想是“中正”,“中正”维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而其政治理念的基点在于首先使最高统治者具备超乎常人的道德责任心,“仁”、“明”、“武”三者是为治之要。  相似文献   

4.
王慰 《求索》2010,(4):118-119
张载以"虚"为本;以"气"为用,在"虚气相即"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人性"二层"说——"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其中源于太虚本体的"天地之性"是人的本性,它具有永恒、普遍、不变、至善、潜在的特征,它规定着人之为人,是人的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根据;禀"气"而成的"气质之性"是人之现实的自然属性,它是造成现实世界个体人性差异的原因和根据。人性二层理论说明了主体人性发展的多维向度,这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历代儒家先哲中,北宋著名的唯物主义儒学大师张载所提出的气一元论、“天人合一”论和“民胞物与”论,汇集了中国古代儒学生态智慧的精华,其立论的体系性、命题的鲜明性以及它与现代生态伦理内容上的贯通性,都代表着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智慧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对张载哲学的研究贯穿在其两卷本《哲学史》、《简史》、《新编》三本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中。冯友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的气本论的定性,性二元论,《西铭》的精神境界和宗教意义,"仇必和而解"的哲学精神,"横渠四句"的哲学家自我身份认同等等阐发,既是哲学史的研究,也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新原人》提出"觉解"后,《简史》就用此概念诠释张载的思想。冯友兰晚年反思历史,很重视和谐,对张载"太和"和"仇必和而解"的重视和阐发是他心路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周礼》制度设计中的“仁”思想和惠民思想.从哲学认识观出发,论证了传统天人合一观下的制度利多性原则的存在,指出天地自然之善和道德的存在与人类社会“仁”思想发展相一致;《周礼》制度的设计,充分反映了天人观的影响和制度主体中的惠民因素.《周礼》惠民制度思想对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制度改革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平中 《求索》2010,(1):121-123
张载表彰孔孟道统,提炼孟子的天道观“为天地立心”,阐发性善论“为生民立道”,推崇孔孟道统“为去圣继绝学”,主张均平政治“为万世开太平”,重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并创立了关学。孟子思想是关学体系建构的主要思想资料和重要理论,孟子学是关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思想体系与孟子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在“性与天道”核心问题上本质相同,关学体系的建构与张栽对孟子思想理论的继承阐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张载作词、徐敏作曲、我演唱的《圣贤颂》与大家见面了。最近两年,我在昆明、香港、北京、长沙、宁波、温州、衡阳和邵阳等地向四万多人解读,向古圣先贤学习治国安邦。为天地立心是大宇宙观,敬畏敬重,天人合一;为生民立命是大生命观,平等博爱,善待众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绕苏维埃“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两大任务,对苏维埃政权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了重要探索,形成了苏区政权建设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观,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毛泽东深刻论述了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这一政权决定了人民的国家权力主体地位,揭示了这一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突出了普选这一直接民主的意义和作用,确立了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国家权力监督主体地位。苏维埃时期,毛泽东的人民国家权力主体思想是对我们党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最初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萌芽与早期形态,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源头和经验准备,对于新时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勇恒 《人民论坛》2014,(6):179-181
传统的中朝关系,始终处在一个微妙、复杂、双重面像的语境下。李氏朝鲜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华的姿态,实际上折射出三种不同方位的认同观,即朝贡体系内部催生的自我消化与认同迷失;从“朝天”到“燕行”带来了藩国认同观的递嬗;李氏朝鲜政治体制构建过程中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2.
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论述紧扣着“志”与“气”间的关系,将气论纳入到了儒家的心性学说之中。其中,“气”指个人生理层面的生命力,“志”具体指个人内在的“道义”,浩然之气是生理层面的“气”在道德修行的深化中转化形成的一股精神力量。浩然之气的修养方式是“集义而生”。“集义”不是有目的性地行善,而是高度自觉地、非功利性地“由仁义行”。在“养气”的过程中,内心的善端不断扩充,使人在外貌形体上达到身心一致的美,并形成具有“至大至刚”之美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太虚法师及其弟子法舫、白慧、达居等师徒两代人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事佛教外交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保障滇缅公路畅通,联络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加入抗战事业;二是抗战胜利之后,主要任务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南传佛教、印度梵文佛教及南亚、东南亚的宗教和哲学等,试图以"人间佛教"理念沟通大小二乘佛学、汉传和南传、印度佛学,这构成了太虚"世界佛学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个任务是贯穿始终的,只是不同时期策略有所偏重。太虚僧团的这些努力对当今展开"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建发 《研究与交流》2005,(6):17-19,21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着交道。但人们容易把企业文化看成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有人统计过,光企业文化的定义就不下100多种,这些定义众说纷纭,给人感觉是云里雾里的“文化迷宫”,且企业文化理念又具有抽象性,因而使许多人望而怯步。太虚了,让人感觉可望不可及;太实了,让人感觉只不过是大箩筐、大杂烩,大众化的文娱活动,“不管用”。因而不少人觉得企业文化难搞、难推、难开展。这很容易对文化建设的深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时”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时间形态,是中国古代国家政体、社会生活、农事活动和谐有序运转的基本时间依据,其理念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气”)理念密切相关。要探讨“四时”形成的理念背景,必须深入挖掘“道”“气”以及“阴阳”“四时”“万物”几个概念之间的生发、化生关系,深入探讨“四时”的基本概念、来源形式、表现形态、承载形式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华永 《现代领导》2002,(10):32-32
“职位”与“作为”,这是领导干部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既然要在这个“位”,就要有所“为”;有“位”而无“为”,等于白占着位子,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去理解“位”,用求实的精神去创造“为”,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作出应有贡献。共产党人的地位观应该是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个人地位与集体地位相统一;个人能力素质与岗位需要相统一;职位与责  相似文献   

17.
"花潭先生"徐敬德是朝鲜哲学史上系统的气学思想先驱,对后世影响颇深。所谓"敬德之学,出于横渠"。本文通过对"花潭气"和张载气学关系的研究,说明张载气学在气本论、理气论、太虚说、运动观、人性论和人生修养等方面的义理内涵、论述逻辑和思想气质上与"花潭气"的源流关系,论证"花潭气"的气学特质。  相似文献   

18.
“虚功实做”一词,常见于媒体和会议、文件,多是论及宣传思想工作的,类似的表述还有“虚事真抓”、“虚中求实”、“化虚为实”及“软件硬抓”等。笔者长期从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对它的虚实问题,曾困惑并思索过。如今见到“虚功实做”一类新词,很是兴奋,以为深中肯綮,道出了宣传思想工作所谓虚实的性质和关系。大千世界,七十二行,为啥偏偏给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冠以“虚”名,何虚之有?查辞书,“虚”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古代的含义有大丘、处所、空、孔、不实以及作为哲学名词的“道”的无形无象和宇宙的原始状态,还有人的无情无欲…  相似文献   

19.
《正蒙》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前七篇完整展现了张载的思想体系。在天人合一论上,黄百家以性气合一论解释了张载天人合一论中天命与气运的关系,认为气运流行之法则即是天命,不能将天命与气运对立起来,从而批判了程朱性气二元论的诠释。在人性论上,黄百家批判了程颐将张载的人性论解释为性气二元论的错误,认为张载并未将气质之性视作人性,指出人性仅指天命之性,是气质之本然,与受后天习气污染的气质无关。在工夫论上,黄百家指出性与气质均为善,恶是后天之习染所造成,认为矫正气质之偏的变化气质说与成性工夫在理气、心性合一的立场下是不能成立的,其失误是张载将气质混入性中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徐顺东 《人民论坛》2013,(10):218-219
文章运用史料学、比较学、法学、哲学等方法,以儒家法思想中的典型观念如仁义、德育、中庸、慎刑、无讼等为代表,深入分析了它们与当代法学思想的关系,认为儒家法思想的法理学意义体现在“仁者爱人”、“见利思义”等思想上;儒家法思想对部门法的现代意义包括在刑法立法中应该贯彻“慎刑”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