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前身是于1952年在香港成立的香港基督教世界服务委员会和世界信义宗香港社会服务处。1976年,两机构合并为香港基督服务处,并成为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的专职服务社会的机构。1986年,按公司法要求立案成为一间有限公司。历经4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已成为香港地区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涵盖面达25大类,包括55个服务单位和9项创新性服务内容(即特别服务计划入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社区服务,分为五种类型。即社区发展服务、职业训练及延续教育、雇员发展服务。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廖鸿 《中国民政》2001,(3):25-26
香港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被公平可靠的退休制度所替代,于200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强积金)正是这样一个制度。这是香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退休保障不再是局限于少数人的权利,而是300万香港劳工的基本权利。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强积金制度的推行,维护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退休权益,减轻了未来社会的负担,将有利于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一、香港强积金产生的背景 香港尽管是个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地区,但由于担心增加成本,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妨碍企业自由竞争精神,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滞后。…  相似文献   

3.
随广州市学习考察香港社会管理经验团,前往香港社会福利联会(以下简称社联)、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以下简称社协)、香港社工注册局等社团学习考察专业化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中的运行和经验。香港特区政府使用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历史和现状、社会团体使用社工贴近居民生活脉搏开展的灵活多样社区服务的成效,再次使我感到在广州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确有必要研究和借鉴先进地区社会服务管理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谈起社会福利,总要提到周永新先生的名字。作为香港最早获得社会工作教授的华人之一,周永新先生在研究社会保障及老人福利方面的成果卓著,已出版专著10多本。丰硕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周永新在香港社会学界的威望。他曾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主席、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现为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讲座教授。当记者就香港社会福利这一课题请教于周永新先生时,在浓浓谈兴中,他从香港社会福利的产生谈到发展,理论的独到和见解的精辟溢于言辞。香港学术界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可谓莫衷一是。周永新…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10日至13日,由广州市民政局统筹组织的市政府考察团赴香港考察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考察期间,考察团全体成员听取了香港社会福利署关于香港社会服务发展概况、香港综合服务中心概况等情况介绍;参观考察了香港东涌综合服务中心、北青衣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屯门区综合康龄服务中心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6.
媒体     
重建香港创业之都 曾几何时,香港是创业之都,社会充满创意与活力。1979年改革开放为香港带来很多新机遇,香港由制造业基地转型为服务业中心,工厂北移珠三角,这片腹地为香港带来巨大财富,80年代香港朝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也为中国推动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香港的前途问题虽然带来不少政治争议与动荡,但无碍社会繁荣发展。90年代楼市、股市炒风炽热,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较少人提及,反而靠炒卖轻易致富的神话最为人乐道。  相似文献   

7.
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所剩不多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13年前,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以“一国两制”方式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十几年的过渡期,香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繁荣。曾担心九七后香港前途而移民的港人,现在越来越多地回到香港,大量资金也随之回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国策日益深入人心,港人及国际社会对香港前景持乐观态度。1979年,邓小平在回答港督麦理浩有关香港问题时,第一次明确提出,香港主权一定要收回,但可作为一个特别地区来处理。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8.
香港主要的社会服务包括:违法者服务,社区发展服务,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青少年服务,安老服务,家庭及儿童服务。 香港社会服务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转瞬已届两周年。两周年之际看香港,中国人民足以自豪:“一国两制”运作顺畅,“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切实得到落实。香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香港同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于结束殖民统治后香港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两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回归后的香港,一切都是在“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指引下正常而有序地运作和发展着。没有人能够否认,香港回归两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决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除基本法所…  相似文献   

10.
一 香港潮州商会:个案描述 香港潮州商会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离开潮汕本土、旅居香港的潮汕商人在异地香港自愿组织起来的地缘性民间商会组织。香港潮州商会从1906年开始酝酿,1921年正式成立,迄今已有90年历史。90年来,香港潮州商会秉承敦睦乡谊、弘扬文化、促进工商、服务社会、兴学育才、扶贫救灾的宗旨,开拓奋进,  相似文献   

11.
吕晋 《中国妇运》2002,(4):42-43
目前,香港有大大小小妇女团体数百个,他们活跃在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分别为争取各种妇女权益而努力。在这些妇女团体中,人数最多、影响较大的就是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  相似文献   

12.
色彩斑谰的香港文化俞峰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同时又是殖民时代的孑遗;炎黄子孙在这里开拓繁衍,身上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但又自由徜徉在西方文明的海洋中,自信而游刃有余。——香港的社会特征,直接反映在香港的文化上,因而,香港...  相似文献   

13.
黄黎若莲 《广东民政》2009,(9):18-20,44
香港的社会福利系统,经过二次大战后60多年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深具自身特色的制度。这套福利制度与香港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互相配合,经过不断的扩大、改良、蜕变和整合,一同打造出今天的香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但贫富差距巨大、政治制度虽不够民主但又比较稳定,社会虽多元化但是比较包容的地方。其中,福利制度起了促进和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林林林总总总总的的香香港港妇妇女女组组织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成立于1993年,宗旨为:团结香港各界妇女关注香港事务,维护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实现平稳过渡及社会的繁荣稳定;争取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确保男女平等,鼓励和支持妇女关心和参与社会发展,改...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社会工作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专业,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它因而被纳入到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构件。我省作为内地率先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地区之一,社会工作才起步不久,学习借鉴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对加快我省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情况,初步厘清我省社会工作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此次研讨会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香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经验。会议期间,记者乘隙采访了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方敏生女士。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利于妇女的沟通交流香港地域不大,但却为社会人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原因在于香港是一个集多种文化、多种生活方式于一身的地方。更为有趣的是,这些品质渊源不同的特性在香港并未形成巨大的冲突。香港文化的多样、包容、共存乃至相互影响的特征,使它成为不...  相似文献   

18.
10多年前,在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中英两国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夸张渲染所谓"九七大浪",断言香港回归祖国将出现信心丧失、资金外流、社会动乱,"东方之珠"将黯然失色。他们以这样的论调企图影响港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信心。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制度的不同,更由于长期处于画方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影响下,当年确有一些港人对"九七"前后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前景有所担心。然而,广大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上曾一再举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屈斗争。他们热爱香港,也热爱…  相似文献   

19.
民间组织与社会服务:香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民间组织历史悠久,参与面又广大又深,是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香港最有代表性的组织有两类:一是慈善组织,二是社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香港社会的急速发展,香港女性青少年的生活情况亦出现变化。近年香港媒体时有关于女性青少年因成为受害人或越轨者而堕入司法网的描述报道,公众日益关注社会转变是否会对她们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主要检视香港特区女性青少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特别研究她们在受侵害、滥用药物及进行违法行为方面的情况。过去有关这三类问题的本地研究,较多着重横切面分析,本研究则主要透过纵向视角,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探讨,并说明其时间序列趋势。在分析相关官方统计数据后,我们初步提出可以采用风险社会的视角,探索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香港女性青少年成长风险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