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宁锐 《唯实》2012,(6):82-84
微博问政正成为草根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途径。微博问政搭建起"政府—公民"互动沟通新渠道,培养了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现代公民精神,敦促政府不断与时俱进,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对提升社会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具有积极影响。微博问政也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中的不足。针对存在问题,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管理创新与完善微博问政良性互动中扩大公众参与,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引导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依据俞可平教授关于"善治"的10条标准,社会治理要达到"善治"的境界任重而道远,国际社会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去追求.为了社会和谐与善治的目标,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回应公民需求解决合法性问题,通过与民间更多合作而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均衡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是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通过其调控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管理的主体至今较为单一;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严格调控和防范;社会管理缺位;社会管理手段缺乏弹性;社会管理难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在于:需要正确认识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今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加强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合作;改进党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自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精神,引导社会的自我管理;树立和维护公共权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平等意识,为制定、实施机会平等的法律、政策、措施提供合适的社会土壤;二是加强有关立法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实现公民"起点的机会平等";三是逐步消除客观存在的社会排斥因素,实现公民"共享的机会平等";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公民"实际的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社会资本为理论框架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状况进行分析,阐明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完善社会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努力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民间团体、公益性组织,这些组织普遍带有公民自治色彩,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公民社会正在产生。成熟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建构公民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权力至上、自上而下、高低有别、"金字塔式"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建立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三维制衡"的新型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构建公民社会与培育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理念——合作、信任、互惠等无不与社会资本理论相契合,公民社会是社会资本得到滋养和发展的温床,社会资本同样也对公民社会的成长起着重要的黏合作用。因此,目前需要大力培育我国的公民社会,提升我国社会资本的存量,形成政府与公民合作治理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与社会风险加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不同步使社会管理领域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引导并发挥公民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中国政府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命题.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公民社会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重构,对政府治理结构的调整,对公民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确认,对社会自治能力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信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自治、促进社会参与、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其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公共管理市场化改革意义在于:树立有效政府的新理念,用企业精神改革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下放公共服务部门的权力。但对一些无利可图难以市场化的公共产品,企业化政府并不能有效提供生产,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行政体制改革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公民社会参与公共管理;积极放权授权,让公民社会与政府互动;建立政府、企业、公民社会信息沟通平台,以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适应经济利益格局多元的发展现状,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不断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适应新利益格局的安排调节,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有效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自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自治认识的局限性、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体制的惯性思维和社会自治组织的自身缺陷是社会自治面临的障碍。促进社会自治需要政府向社会自治组织放权放手和培育、扶持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  相似文献   

13.
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帮扶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环节.鉴于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政府应制定长效救助政策,补充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救助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管理研究过程中,厘清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系与社会管理格局的概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设和管理应在其提出背景和使用语境上来准确理解,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建设和管理上的五个制约因素,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完善政策是合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被提上议事日程,源于建国以来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政治实践的不断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既有其理论必然性,又有其实践紧迫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要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的各种社会风险,不但具有特殊根源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还存在被泛化的危险.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而社会风险所具有的承受不均衡性、潜伏性、可补偿性等特点,又使得社会风险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就其目标而言,社会风险管理是要增强社会风险意识,避免或减少社会风险和降低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以及公正的社会风险分配等.无疑,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网络参与全民性、治理主体多元化和信息公开透明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可以通过一元化的管理向多元化的治理转变、封闭性的管理向开放性的服务转变、单向的管理向双向的互动转变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樊怀洪 《学习论坛》2007,23(3):41-4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改革创新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而改革创新的内容和路径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健全一个社会管理格局;树立两个社会管理理念;抓好三个改革创新着力点。简称为“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