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日圣卢西亚宣布同台湾恢复所谓“外交关系”,成为台湾第25个“邦交国”。5日,中国政府向圣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并宣布自即日起中止同圣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造成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保持军事关系。自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以来,美国扩大了它与台湾军事关系的范围,包括美台军官之间就战略和作战问题进行研讨、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受训等。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还力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台之间保持和扩大军事关系使台湾当局和少数主张“台独”的分子产生错觉,促使他们顽固拒绝与大陆在“一…  相似文献   

3.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终止同台湾的“外交关系”。1月28—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邀请正式访美并举行深入坦诚会谈。双方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和文化协定以及互设领事馆协议。3月1...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40年代以色列宣布独立几个月之后,就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以色列就于1950年1月9日毅然决定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从那以后,以色列与台湾只是保持非官方的商业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九七二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总理与田中首相会谈,确定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方针。2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田中角荣。9月29日中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两国邦交正常化。日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6.
战后中国与印尼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尼是东盟中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但中印关系起伏不定,“九·三○事件”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终于1967年断绝外交关系。断交期间,马来西亚于1974年、泰国与菲律宾于1975年与中国建交,新加坡也于1981年在北京设立商务机构,建立非官方的实质性外交关系。但是印尼却迟至1990年才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一、从疏淡到友好(1950年建交——1956年苏加诺访华)中国与印尼两国都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经历,都是通过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的新兴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政治上需要进一步巩固新政权、反对外来力量的…  相似文献   

7.
孔凡河 《西亚非洲》2007,80(7):69-73
*2006年5月15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宣布,美国决定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重开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利比亚也宣布,从当天起正式恢复与美国的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冰封达25年之久的利美关系终于冰破雪融,期间双边关系经历了由“盟友”到“死敌”再到“伙伴”①的曲折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认定的利比亚与恐怖主义的“亲疏”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美修好对美国反恐斗争、中东局势、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九一一事件前的利美关系回顾利比亚是地中海南岸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同拉美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与拉美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早在1873年,日本就同秘鲁建立了外交关系。1888年日本又同墨西哥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果从日本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往来来看,恐怕还要早几个世纪。但是它与拉美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还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目前,日本对拉美的经济关系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外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8日外交部正式建立,国家政府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部长。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总理对外交干部明确提出“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要求,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与东南亚10国建交历程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正式建交,首任驻越南大使罗贵波。中国是越南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南将1月18日定为外交胜利日。1950年4月1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中国驻印尼首任大使是王任叔。但1967年10月30日印尼和中国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7月,中国与印尼恢复外交关系,双方发表了…  相似文献   

10.
从“双重遏制”政策受挫看美国与伊朗关系李莉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发生扣留美国人质事件,美国因此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双重遏制”,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力度。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