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2.
李世明 《奋斗》2014,(1):56-57
正纪律严明赢民心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件被当时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桃色新闻"的黄克功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是红军旅级干部黄克功和刚进入延安不久的进步知识青年刘茜。黄克功,江西人,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挥员。1937年,26岁的黄克功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四大队大队长,案发前调任第六大队大队长。刘茜,原名董秋月,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时,16岁的刘茜正在太原友仁中学读书。随后,她毅然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4)
<正>1937年10月1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高等法院临时刑场上,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名原红军干部被执行死刑。他叫黄克功,早年参加红军,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为师团级干部。此前,他追求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一天晚上约她到延安的延河畔,逼婚未遂,开枪将其打死。案发后,黄克功被依法逮捕。当时,对黄克功案件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参加过长征,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应该让他到前线作战戴罪立功;另一种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应该处以极刑。最后,黄克  相似文献   

4.
1937年10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遣婚未遂,枪杀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在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称此案为“延安第一婚杀案”。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处置黄克功这个“年轻的老革命”,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因此拍板:“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平等性、纪律的严肃性和人权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振奋全国人心.消息传到延安,大家欢欣鼓舞.就在这欢呼胜利的庆贺声中,延安的宝塔山下,却发生了一起历史悲剧:红军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青年女学生刘茜.这件事当时在延安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笔者当时在延安抗大学习,亲身经历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2014岁末之初,首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之际,电影《黄克功案件》向广大观众公映了,这颇有一番深意。《黄克功案件》讲述了1937年红军功臣黄克功因逼婚不成而将女学生刘茜杀害最后被判处死刑的故事。面对国内外的舆论,在罪与罚、杀与赦、生与死、情与法之间,黄克功的命运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这部影片公映后,成为当下依法治吏的重要教材。在此案中担任审判长的雷经天曾和黄  相似文献   

7.
黄克功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黄克功杀死了自己的恋爱对象,张灵甫打死了自己的续弦之妻。同犯杀人之罪,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处置却截然不同。 正因为黄克功是多年的共产党员,不得不处他以极刑 黄克功是抗大第六队队长,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万里长征,曾为红军旅长,称得上一个老革  相似文献   

8.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求婚未成,怒杀恋人刘茜,成为延安轰动一时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颜梅生 《党史纵横》2010,(10):25-28
他14岁参加红军,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叫谢滋群。  相似文献   

10.
正公判大会上,胡耀邦等人代表全国人民对犯罪嫌疑人黄克功提起公诉,审判长雷经天则宣读了毛泽东的来信,其中的一句话震撼了全场,也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有时候,坏事也成双。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关头,蒋介石和毛泽东摊上了类似的倒霉事:蒋的爱将杀了妻子,毛的爱将杀了女友。两个凶手的地位、背景、作案动机和作案手段高度相似,两人甚至还在战场上交过手。命案发生后,举国哗然,舆情汹涌,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南京和延安,等待毛与蒋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随着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长达 10年的内战结束。此后,延安处在相对平静之中,几乎没打什么大仗。抗战初期,大批进步青年和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斗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的革命队伍内部,却出现了个别人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不良苗头,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高层领导的极大关注。  1937年秋发生的黄克功事件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他对此事进行了果断的处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37年 10月 5日傍晚,抗大第六队队长黄克功…  相似文献   

12.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人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就是谢滋群。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5,(5)
<正>电影《黄克功案件》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里首映,成为普及宪法难忘的记忆。为创作这部电影我们历时9年,终于在这个神圣的日子,表达了我们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心。电影是反映历史的镜子。1937年10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大队队长黄克功,因求婚不成,遂枪杀陕北公学女生刘茜。此案成为延安和国民党统治区共同关注的热点。审判重任落在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长雷经天和公诉人胡耀邦身上。延安那场阳光下的审判,呈现给世人和后来人看得见的公平和正义,展现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巧合有时令人难以置信。1937年秋,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面对桃色命案。 毛泽东在陕北简陋的窑洞里,收到他的爱将黄克功的信。黄克功是毛泽东的同乡,1927年放下锄头拿起枪杆参加秋收起义。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长征时候任警卫团团长,担负着保卫中央和毛泽东的重任。到达陕北后,一个叫刘茜的姑娘敬慕黄克功,于是两人谈起恋爱,可不久她就发现跟黄克功很难相处,并决定离开他。黄克功急火攻心,竟然在延河边上把如花似玉的刘茜枪杀了。结果,他被陕甘宁高等法院判处死刑。死到临头,黄克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求让他到战场上去死。 看着黄克功的信,毛泽东百感交集,他没有忘记这位同乡,更没有忘记他的赫赫战功,但还是忍痛指示:你过去有功,可今天有罪,咎由自取,须公开枪决,才能给别人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5.
初访延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形势,同意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28日,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他向在南京的博古、董必武、叶剑英表示,安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于11月3日来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16.
站在红军战斗过的山巅赵仁广站在红军战斗过的山巅情思奔涌浮想联翩当年的炮声鸣响在耳际当年的烽火闪现在眼前听到了红军战士冲锋的呐喊驰动雄风高歌着正义的宣言看到了先烈们血染的大旗那光辉照映着万水千山于是从井冈山遵义到延安从延安西柏坡到北京城一条红线穿过风雨...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探讨老人家对中华民族遗留下的巨大思想理论宝库,我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给雷经天的信》.不由地想起了1937年10月,一个轰动延安、影响全国的黄克功案件处理始末.报案1937年10月上旬,记得是个星期天,我当时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14队学习,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我和本队几位同学,吃过早饭就去小东门外(延安城没有西门,却有两个东门)宝塔山下延水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同学跑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1,(11):62-62
雷经天同志: 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  相似文献   

19.
谢滋群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20.
众人架鹊桥1937年1月,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了延安。到延安后,环境相对稳定下来,一些已过“而立”之年的红军干部的婚恋问题,就成了大家所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