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产品质量法的决定》,对《产品质量法》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更趋完善。新《产品质量法》的施行,对于依法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修改《产品质量法》的必要性和修改过程     1993年 2月 15日,我国产品质量领域里第一部综合性法律——《产品质量法》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产品质量法》的制定施行,对于增强全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的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从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责任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作者对法律所规定的引起产品责任的产品缺陷的含义、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以及关于产品责任的时效问题作了论述,并与国外有关产品责任的立法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波 《中国律师》2000,(12):71-72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这使得1993年2月22日通过、实施近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原法)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新《产品质量法》根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事实,对原法做了大幅度修改,主要是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建立了企业产品质量约束机制,加强了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手段,特别是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相似文献   

4.
黄俊 《法制与社会》2011,(24):14-15
新的《产品质量法》虽已颁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它并不能全面解决产品责任问题,因而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1993年 2月 2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0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面对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和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2000年 7月 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6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并自 2000年 9月 1日起…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 2000年 7月 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0年 9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 7月 8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三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一节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节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 损害赔偿   第五章 罚 则   第六章 附 …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993年9月1日起施行。产品质量法的实施,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惩治制造、销售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产品责任的主体范围问题 《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责任主体范围较窄,当国外产品对我国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涉外产品责任诉讼中,难以适用《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产品质量法于今年9月1日实施,这给人民法院调节有关社会关系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本文拟从人民法院的审判实务出发,谈谈适用产品质量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产品质量法的性质及其调整的对象 产品质量法是我国第一部调整产品质量的综合性的法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保护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安全、公平竞争的基本准则。从整体上看,产品质量法是产品质量行政管理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质量法民法原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2月22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明确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惩治制造、销售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保护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民事立法、经济立法、行政立法和刑事立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仅对该法所涉及的主要民法原理作一些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理解行政法上客观法与主观法的关系,存在三种基本立场。主客观法分离立场认为维护公益的行政法与公民个人权利形成对峙。该立场存在无法关联违法性与侵权性、抱持无视宪法的行政法观等疑问。主客观法结合立场主张从客观法中分出一部分请求权对应行政主体法定义务。该立场存在宪法与行政法平台错位、公益与私益纵向割裂等局限。主客观法统一立场将客观法当作主观法的全部集合,权利由客观法分解得来。该立场是理解行政法主客观法关系的妥当见解。在分配行政与利害调整观念下,特定或不特定复数私人主体间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各种利益与不利益冲突、对立并交织而成的利害关系网才是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本质,行政法上的实体权利应当由此导出。遵循“利害关系→合法权益”而非“合法权益→利害关系”的逻辑顺序才是判断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律优先与法律保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确定行政立法权限的原则.法律优先要求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的效力优越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相抵触,同时还要求公民基本权利对行政的直接效力和违反法律优先原则的审查.法律保留原则中的"法律"不包括行政立法,相对法律保留中的"法律"是授权法.法律保留原则的范围已经从干预行政扩大到给付行政、内部行政等领域,重要性理论是判断法律保留范围的主要根据.我国法律保留原则已经得以确立,但是还有需要加强之处,法律保留原则的实现也同样需要违宪审查或司法审查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周珂  李延荣  李艳芳 《法学家》2003,2(1):74-77,83
2002年我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第一,科研力量发展.一批环境资源法教学科研机构和硕士点成立,除了专职研究人员外,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的学者关心和参与环境资源法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从初期的封闭状态日益走向开放,日益与大法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相融合.……  相似文献   

14.
罗培新 《法学研究》2006,28(5):44-57
在当代公司法学研究中,效率是一个主导性的理论范式。尊重情感、伦理等在其他法律场域中可能要被考虑的多维目标,在公司法中无需顾及。因而,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法律经济学,无可争议地成为公司法学研究中最具解说力的分析工具。就此而论,揭示公司法学研究的法律经济学含义,以公司法的演进路径和适应性品格为基础,反思并检讨我国的公司法学研究和立法实践,对于当前的公司法律变革,将起到思想和智识指引的作用。而作为公司法的基础制度安排,表决权规则的设计更应本着效率之理念进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嘉  林敏 《法学家》2003,(1):69-73
200年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总体上看是活跃的.尽管这一年出版的专著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批具有相当质量的论文面世,并不乏新见陈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涌现了一批年青的学者投身到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普通法系侵权行为法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法系国家中,侵权行为法被定义为能够确定不基于违约责任的民事过错,进而为受害人提供赔偿的法律.其保护的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任何对民事主体合法"利益"的侵犯.在学习普通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明的语盲阐释普通法系侵权行为法的一般特征和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怀  姜俊禄 《法学家》2000,(1):75-78,99
《法学家》1999年第1期刊登了关怀教授撰写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法学的发展》总结了1978年以来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发展历程,本文对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回顾与展望即是该文章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19.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20.
重塑程序意识——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法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实践意义上的同一性、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以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联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程序法的重要价值,并对程序法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提出程序法与实体法区别的相对性,程序正义包涵着无限的实体正义,程序法赋予实体法以现实的法律意义和现实的实体意义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