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反之亦然。在我国,走和谐发展的社会之路必须大力推进经济法治建设,只有解决好二者的良性互动,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治作保障。本文从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角度论述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社会。和谐社会不能没有法治;法律相对于其他实现社会管理的方式,如道德、宗教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面性、程序性等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法治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主导。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法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运转需要法治机制支撑。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是法治社会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政府,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只有建设法制完善、执法严格、廉洁高效、密切联系群众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提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和谐要求必需公正,公正未必都能和谐。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多样性,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决定了单纯的公正执法并不能实现和谐。应当以《决定》的精神为准则,在公正执法大前提下,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化解矛盾,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用灵活的执法活动弥补法律自身的缺陷,为构建和谐社会自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一种法律秩序,而且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行政救济作为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是达到"补偿性正义"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的中国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随着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理论,社区矫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社区矫正所要实现的价值,正是和谐社会应有的价值内涵,和谐社会和社区矫正两者之间有机地结合.针对我国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和谐社会应有的内涵和价值,社区矫正的法律适用理念的完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应树立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主化法治化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国家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相互适应与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6.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文章立足于山西的实际,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对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三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法治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公安机关践行法治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当前形势下,公安机关应该公正执法,树立法律至上的精神;公开执法,树立公平正义的精神;严格执法,树立保障权利、限制权力的精神,从而践行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宪政建设不仅要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可行的实施措施,更应以公民对宪政的理解和需求为基础,如此,宪政建设方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宪法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因此,在中国当今宪政语境下,了解并加强对公民宪政需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