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晓光 《法人》2005,(4):88-89
《法人》:此次修改《煤炭法》的原则是什么?郭云涛:修改《煤炭法》也是适应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我国实际出发,法律修改应当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来保护总体社会利益.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煤炭市场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开展需要环境法律的强力支持。当前我国环境法律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也存在着立法理念错位与落后、环境法律体系尚不完备、实践中执法效果不佳等弊端。因此,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环境立法理念的更新,建立符合我国生态文明现状的环境法律体系,提高实际执行能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法解读     
《法律与生活》2011,(12):53
新法速递修二法,强化企业缴纳工伤保险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煤炭法》和《建筑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二法与一法"对接"此次修改《煤炭法》和《建筑法》是为了与《社会保险法》"对接"。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4.
按照十八大精神,新近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入立法宗旨,明确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环保法规定了多种措施、制度设计保护、改善环境,但是面对新情势下的新问题,我国环保法制建设仍显不足.本文在学习日本、欧盟成熟环保法律、体制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环保法律的弊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原 《法制与社会》2010,(10):245-246
无论是“矿难频发”还是“能源紧张”以及“国进民退”等现象,这些“字眼”的出现都牵动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安全状况。而要使煤炭资源相关行业健康持续安全发展,关键还在于有关先进的煤炭资源法律制度的良好规制和管理。本文也试图从该思维角度入手,在转变现有《煤炭法》立法理念的前提下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缺陷进行修改必要性之探讨,以适应当前煤炭资源发展之需要。  相似文献   

6.
代晓光  牛慧平 《法人》2005,(4):87-90
“到今年11月底,《煤炭法》即将走过10年的历史,尽管这部法律为规范我国煤炭开采和经营秩序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不论是经济环境,还是各方面的利益,都要求《煤炭法》尽快修改。”3月27日晚上,在北京建国门的一家茶馆,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坐在记者对面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6日,欧盟颁布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以下简称《生态设计指令》)。该指令基于生态设计,核心是要求制造商对产品进行"环境化设计",目的是使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以尽可能少的材料、能耗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减少浪费。《生态设计指令》的宗旨是在于通过制定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综合法律框架来规定用能产品的环保设计要求,符合"整合性产品政策"(IPP)原则。《生态设计指令》对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应将生态设计原则作为环境法律的原则之一,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法。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6日,欧盟颁布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以下简称《生态设计指令》)。该指令基于生态设计.核心是要求制造商对产品进行“环境化设计”。目的是使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以尽可能少的材料、能耗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减少浪费。《生态设计指令》的宗旨是在于通过制定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综合法律框架来规定用能产品的环保设计要求,符合“整合性产品政策”(IPP)原则。《生态设计指令》对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应将生态设计原则作为环境法律的原则之一,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法。  相似文献   

9.
廖华 《科技与法律》2005,4(4):105-106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也随之变化,“当今的环境保护已经不单单是防止污染的狭隘范围,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更加宽泛的视角来理解环境的含义,即环境、资源与生态融合的整体环境观……”〔1〕由此带来整个环境法领域的革命,风险预防、代际公平、公众参与、全过程控制等环境保护的新思想、新原则得以确立。同时,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而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中确立的环保基本法律制度贯穿的是强制管理和制裁为主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无法反映新时期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生态文明”入宪和法国《环境宪章》入宪是当代重要的环境宪法保护理论成果。“生态文明”是保护生态之思想的制度结晶,《环境宪章》则是法国环境法治理念的总结和升华。虽然二者是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场域中尝试的两种理论,表现形式略有差异,但通过梳理其立宪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二者在立法助力和重视国家环保义务方面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未来环境法治、环境权入宪及政策与法律的及时转化,应该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稳步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平 《法制与社会》2014,(22):232-233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化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然而,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着政策和法律的缺失以及市场失范和技术落后等问题,亟待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促进和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制定《环保产业促进法》可以实现和促进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5,(1):64-69
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依其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附条件不起诉行为、犯罪行为,针对此四类行为,我国存在与之相对的四部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处罚法》、《刑事诉讼法》、《刑法》。依行为的违法程度,四部法律在逻辑上联系紧密。但因四部法律本身的缺陷和实践操守的不足,致使现实中未能构筑起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法网。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体系的未来完善需要从立法理念、专门机构、法律联动体系等方面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13.
环保法制建设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本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现状着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环保法制建设在生态经济区的地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它对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认定要件、表现形式、法律责任等都做出了规定。但是,作为我国首部拥有完整体系的反垄断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待细化、滥用行为主体界定不合理、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等问题。要从加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完善滥用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完善。这都使得《反垄断法》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可见,目前深入研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法律规制,无论是对相关法律体系的发展,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改善,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忠梅 《法商研究》2004,21(6):40-46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存在价值目标的局限、立法理念的偏差、制度体系的失衡、协调机制的缺失、法律保障的不足等问题。但废除该法并非可取之策 ,因为环境保护基本法具有宣示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权力 -权利”配置原则、建立双重协调的法律机制、构筑权利保障体系之功能。因此 ,应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提升其法律地位 ,完善法律制度 ,以使其真正起到基本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对我国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法律。虽然该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立法成本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成本也相对降低。但对该法的立法进行深层剖析以及与相关法律规范的比较分析后发现,该法仍在立法理念、规制权力以及与相关法律衔接、协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缺憾,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启江 《时代法学》2008,6(1):87-93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与传授,而在于法治理念的培养、法的精神与实质的领悟、法律信仰的确立。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法律教育的思路与模式难当此任,应紧扣新课程方案与时代的要求,确立“以法治理念教育及法的信仰培养为主线,以具体法律制度与知识讲授为支撑”的教学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以及有关环境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涉及有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粉尘排放、尾气排放控制以及废气排污费征收、废气污染治理的设施与技术等诸多法律规定。当前,有关大气排污的法律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国外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在流域管理立法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防治流域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此为鉴,检视我国流域管理的法律制度,尽管我国《宪法》、《水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地方性流域管理法规等构成了我国流域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其在实施流域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囿于体制等原因,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科学性、综合系统性不强,甚至存在法律冲突和体制冲突现象。为此,应当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流域管理立法,为流域内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及其立法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和统一,存在着诸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立法效力等级不高、碳排放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不公平、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制不畅等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促进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必需跟进的立法包括:对《宪法》中"资源"概念进行立法解释;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制定配套行政法规、规章,如《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与分配条例》、《碳排放配额拍卖规定》、《国家碳市场交易机构管理办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