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月谈》2005,(4):90-90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2月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介     
《新东方》2005,(3):57-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4.
域情概览     
《长江论坛》2006,(5):1-1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又是春和景明时,同是早春二月间。一样的早春,不一样的春的讯息。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共中央党校再度为我们传来了春的讯息。 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原则和重大部署。政协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文件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原则、履行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4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我区,深入中卫、固原、吴忠、银川四个市、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  相似文献   

8.
辛永周 《天津人大》2006,(12):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履行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话语新闻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为什么浙江生活那么好,还会出事故?这说明你这个地方不光要经济发展好,还有协调发展的问题。”2月2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会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平安浙江”的建设,不单单是社会治安问题,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领域的“大…  相似文献   

11.
《新重庆》2005,(4):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源潮 《群众》2006,(11):4-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化,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反映,是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向中全 《重庆行政》2010,12(1):77-78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以来,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14.
《政工师指南》2006,(6):4-11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召开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重点是讨论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中央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决定》,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背景、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为了帮助广大政工师深入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课题组,撰写了下面4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善璧 《世纪行》2006,(3):20-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指导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意见》中关于“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联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的论述十分深刻,赋予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论断和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举措。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和领会。  相似文献   

17.
《天津人大》2006,(11):4-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8.
《湖北宣传》2006,(11):20-20
《北京日报》文,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提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决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作用、根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作了充分的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对照《决定》可以看到,吴新雄代表省人民政府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充分领会和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的实干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