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颜利  张丽华 《思想战线》2007,33(2):137-140
文化自觉不仅是对文化客体形式的自觉,更是人本身对于自己作为文化主体的自觉;文化自觉也不仅是对本民族流传下来的书面历史文献资料的自觉,更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自觉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涉及是从观念出发还是从物质实践出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奔 《思想战线》2007,33(2):133-136
文化可以从动和静两种形式考察,这相当于老子所谓“履”和“迹”的关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总是从动的形式转化为静的形式,即从时间形式转化为空间形式。要真正达到文化自觉,不能局限于空间形式的考察,而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实践动态观点。  相似文献   

3.
何巍 《人民论坛》2013,(2):196-197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借鉴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成果来构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范式,应当说是一个崭新的科研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般问题,阐述了非物质文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范式的内容,以期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研究,是摆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研究,对于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另一个全新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具有提升效应,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形态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可从范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涵义理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问题研究现状出发来构建.  相似文献   

5.
浦玲 《前沿》2006,(5):74-76
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因袭式”到“创新型”的范式转换。“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需要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这既包括作为主导方向的大学精神,作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中介的大学制度,也包括作为创新活动实施载体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认识文化问题既要在一般范畴中把握其共性,又要在特殊视角中把握其个性。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难以避开政治价值寄托而造成思想导向问题,方法选择而造成唯物与唯心之争,脱离实际而出现过度学理化倾向。文化研究中存在言与意的偏差、形与神的分离、动与静的割裂、本与末的倒置,这是造成文化研究结论多样化的重要原因,确立辩证思维范式、系统抽象范式、科学逻辑范式和常态结构范式是消除这些偏差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界定大学文化涵义和探讨研究大学文化意义出发 ,提出大学文化体系的五大形态结构理论 ,分析各形态存在方式、地位功能和相互关系 ,并以现代大学文化理念 ,论述了构建大学先进文化范式的若干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尹德树 《长白学刊》2014,(6):119-12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辩争,但依然没有走出物质和精神、中学和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为中国文化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冉 《人民论坛》2011,(10):230-231
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目前国内文化自觉的研究还存在着理论内涵挖掘不足、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以将文化自觉理论导向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目前国内文化自觉的研究还存在着理论内涵挖掘不足、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以将文化自觉理论导向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产品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性,分析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及其管理。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基金体系在我国建立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基金思想对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金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价值理论既有政治经济学层面的意蕴,也有哲学层面的意蕴.这两层意蕴分别对应价值领域中的两个问题,一是物的交换关系问题,二是人的存在意义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通过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双重意蕴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行为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把个体的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合理收益问题与社会的人在共同生存中的道德境界问题区别开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历史观与人的主体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体现马克思评价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和主体尺度的有机统一性。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以它全新的时代内涵和多维的现实视角 ,重新展现它的生机与活力。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定位 ,这是我党在付出沉痛代价后所得的结论。江泽民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新视角。重点性建设与全面性发展集中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THE city of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host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及其本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卿臻 《前沿》2010,(7):156-15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球华人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空前大涨,由此引发了全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本文从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向内的民族文化认同——文化民族主义和向外的民族文化认同——强势文化认同,并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多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多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现实实践.多党合作的理论和设想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后经过列宁的发展在俄国早期的苏维埃政权中变为现实,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选择.认真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及其实践经验和教训,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忠 《桂海论丛》2002,18(4):5-7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大胆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发展的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在高度重视集体主义的同时,也极为关注个人发展问题,并且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比较集中的论述.其基本内容包括关于个人发展目标的理论、个人发展条件的理论、个人发展实现途径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这些理论的过程中还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以及集体主义等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对这种具有鲜明无产阶级特色的个人发展理论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也进行了深入剖析,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理论,对于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其一,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具有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社会矛盾论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和改革动力论、再到"三个代表"是力量之源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