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犯难了:一是题目太大,难以一言蔽之,二是容易遭到攻讦。本来你是心平气和地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却往往会被人误解,以致“对号入座”。其实,追根溯源,有关小人的话题,是孔圣人最早说的,并屡次说过;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言说;鲁迅先生以亲身经历说得更为精彩。近日看到报刊中又有人提起小人这一话题,说明现实生活中,“离开小人不成戏”,———小人是无处不在的,谁再有本事,再有权势,再有金钱,躲得开瘟疫,但躲不开小人。小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所以生活中遇上小人,实属正常…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少许“小人”,甚而有一堆堆、一簇簇“小人”,都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社会趋势:“小人”处处吃香,事事得意,弄得“君子”处处倒霉,事事不顺。最后连“君子”也只好知时达务,顺乎潮流,索性做起了“小人”,这就可忧得很了。这里说的“小人”,有人往往很习惯地想到“小人物”,好像一经做了“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就自行摘掉了“小人”的帽子,决不会再归进“小人”一类。其实这是错觉。“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里的小人习性,小人意识,小人行为,有时一点也不比平民百姓少,甚而犹…  相似文献   

3.
“破五”     
今年的2月2日是正月初五,北方地区也叫“破五”。按照民间习俗,这一天要鸣鞭放炮,驱赶“小人”。晚餐要吃饺子,剁馅叫做“剁‘小人’”,包饺子也叫“捏‘小人’嘴”。我不知这种习俗从何时开始,其原意从何而来,但是每当初五时,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因为中国的节日,一般以喜庆开始,或纪念历史名人(如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或祭祀团圆(如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是在一种十分美好的心境中过节。虽然两千多年前屈原被逐,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在痛批党内庸俗作风时指出:“小人得志,好人受气,这是非常可怕、非常危险的。”的确是这样啊!看一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哪一个朝代没有“小人”作乱?哪一个社会没有“小人”存在?“小人”真是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啊!“小人”的特点是什么?一是“小人”好浮夸,如汉  相似文献   

5.
都来诛伐小人白公智孔丘说:小人难养!因此便把小人与君子区划开来,后世也就懂得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之至理。但至今小人仍如嗡嗡苍蝇,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其害无穷。小人是何物?是人。人类是唯一有羞耻感的动...  相似文献   

6.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将“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之人。但是,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朱熹仍以“以德言”加以解读,把“小人儒”解为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与此不同,陆九渊并不以君子小人的对立进行解读,而是把“小人儒”解为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是“学不至道”,而非无德之人。尤其是,陆九渊的解读为后来阳明学派所推崇,为清中期之后的《论语》解读所接受,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齐桓公现象     
《党课》2013,(23):122-123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尊贤的一面。而他的另一面却为鲜为人知,那就是他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位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时,卫国派作人质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与文王、武王、周公等一脉相承。由周初文献可知,孔子说"小人难养",并不含有轻视"小人"的意义,相反倒是反映出他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孔子说"女子难养",情况同样如此。孔子"难养"之语是从政治管理的角度,对"养"者即君子而言,本意是说对待"女子"与"小人"都应心存一份敬畏和戒惧。  相似文献   

9.
为母亲洗手     
一位研究生去应聘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职位。他名牌高校毕业,学习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所以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最后一关。这最后一关公司总裁要亲自对他进行面试。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与小人便是古往今来思想行为和人格顽强对立的两大群体。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人亦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当今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曾动情地说,做君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嘱!并告诫当世之人,要宁可做失败的君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的语境中,老实人是指诚实、忠厚、正派、刚直、公正等具有诸多优秀道德品质的人。与老实人相对应的是“不老实人”,俗称“小人”。小人的特点是曲意奉承、溜须拍马、唯利是图、混淆是非的品格低劣者。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做君子,不做小人”。自古以来,“君子”和“小人”总是相对存在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辩证思维对比,选择了君子作为做人的标准。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过上百次,究其内涵,孔子对君子的界定有其理想的人格标准。  相似文献   

13.
周礼 《党课》2011,(8):67-68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奸诈多疑、背信弃义、嫉贤妒能、狼心狗肺的小人,而事实上这是对曹操的误读。虽然曹操有他眭格阴暗的一面,但他敬重人才,爱膳人才,知人善用,敢于担当,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领导。曹操从镇压黄巾起义起家,逐步扩展壮大,灭吕布,败袁绍,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  相似文献   

14.
小人现象在历史与现实中是非常普遍的,可以说,小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论是显赫的大人物还是一般的老百姓,只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大都不同程度地领教过小人那种特殊的“利害”。小人的特点是“只谋人不谋事”,以其狭隘的私欲、特殊的“小人之心”和“小人策略”,严重干扰着人们踏踏实实、平心静气地做事,其危害性和危险性都很大。  相似文献   

15.
子罕,又名乐喜,春秋时宋国司城,即掌管工程的官吏。宋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57年)的一天,子罕处理完公务在内室小憩,忽报一民夫求见。子罕便将其召进厅堂。没等子罕开口,民夫便从囊中取出一块璞玉呈上,说道:“小人在山中打柴时,捡了一块玉石。大人为国操劳,惠泽苍生,国人无不感戴。小人特此前来献玉,以表谢意。”  相似文献   

16.
大千世界,须验明正身的地方很多。例如古代每年的科举考试,在照相术尚未发明之前,各省的学政大人须组织考生们在进考场时对照“相貌册”。这“相貌册”,相当于如今的“一寸半身免冠照”.却是一种用文字记载考生相貌特征的册子,虽不很科学,但毕竞也能防小人。  相似文献   

17.
梁茂芝 《世纪风采》2010,(11):44-46
1944年1月10日,陪都重庆突然格外热闹起来,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节日喜庆的气氛之中。然而,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11,(12):21-21
打开“首博宝典”的界面后,10岁的小姑娘刘佳便被一件名为“太白醉酒八方盏”的宝物吸引。刘佳好奇地不断放大图片,欣赏着酒杯中小人醉眼迷离,手扶倒地空酒坛的生动姿态。当她将鼠标落在小人上时,诗仙李白的生平便伴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声音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所谓奸佞小人,无不是媚上而弄下,对上是一副嘴脸,对下又是一副嘴脸。单一媚上不足以称小人,单一弄下亦不足以称佞臣。奸佞小人有点像狗,见到主人摇头摆尾,见到穷人狂吠不已,因此有人比之为走狗,实在是贴切不过。时代更迭,表面上主仆关系已不再存有,但奸佞小人的走狗习性却生生不息、世代相延。纵览古今,奸佞之术可分上、下两科。下科者是指专研弄下之术,可谓亘古不变,就是“欺压”两字。而专研媚上之术的上科,却是与时俱进,创新不断,可谓日新月异。先是一个“媚”字。奸佞小人善于观察,上有所好,其必投之,只要上面高兴,他什么事都可以做。上…  相似文献   

20.
近读《论语》,留意了一下有关“君子”与“小人”方面的内容。书中孔子崇君子鄙小人的述说很多,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种对比的说法就有16处,单提君子或小人者多达百余处。孔子说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反之则是“小人”。对此,他有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义利方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晓道义,小人只懂私利。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