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哲学思考徐志敏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生产方式永远处于变动之中,推动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起全部社会...  相似文献   

2.
耿霖 《理论建设》2002,(3):11-15
本文认为对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以理性认识。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变革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历史的出发点和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否则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侄梏。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特定生产力基础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我国传统的“一大二公”模式,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因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营形式是农牧生产领域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反映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而选择的具体组织形式。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应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取向,它是动态的演进过程。作为农村改革之初建立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其功绩是举世公认的,是当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客观选择。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的变革,确立了农户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物检桔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次飞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关系包含着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制约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从而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生...  相似文献   

6.
一、功利取向的现实必然性与合理性当今中国社会的功利取向已愈来愈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并呈不断成熟的发展态势。正确看待这一价值观的重大转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体上说,价值观的转换,有其现实必然性与合理性。1、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其矛盾运动过程中,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总是要相应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上层建筑诸层面的建构与发展,总是要以能否最终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标准和基本方向。问题的关…  相似文献   

7.
这一讲,想概括地说明一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细致的分析,将留给以后各讲。由于生产关系在客观上同生产力和上属建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里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准备做一些说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要热心于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所有制问题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我们最熟知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讲的最多的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中,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资料所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认识水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中推动生产力发展○陈光林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客观的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对此表示怀疑的人往往这样寻找理论根据,他们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生产力标准和马克思关于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理论,完全是由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种外因造成的,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现象,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糊涂观念,动摇着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必要加以澄清。一、生产力决定作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根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最终必须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这是绝对的、确定的。否认这一点就会背离历史唯物主义。但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并不一定是建立在最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上,同一生产力状况可能形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发展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是他对人类社会最重  相似文献   

13.
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70多年奋斗历史的主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第一,只有发展生产力,社会才能进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充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毛泽东在40年代曾以简明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相似文献   

14.
王长江撰文认为,阶级分析历来是我们党用来认识社会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样是解决社会发展动力问题,领导革命的党和执政党却是不一样的。在领导革命时期,我们把革命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之所以会停滞,会出现危机,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要想把社会推向前进,就必须打破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这就要搞阶级斗争,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阶级应当把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阶级消灭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分工体现着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及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人的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预设了某些基本形式的社会分工。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契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映现了人的发展由历史形态经现实形态走向未来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它的生产力基础。但是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我们却多次发生所有制关系长时间、大范围、高程度地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形,从而使我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这个认识是对我国传统的所有制理论的一个新突破。生活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当然也符合这个规定。但是问题还有另一面。生产力究竟怎样决定生产关系?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深入地探讨。所谓生产力,就是“劳动对…  相似文献   

18.
在由巨大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生产关系滞后于国际生产力发展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能适应国际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反映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对旧的国际规则的修改。  相似文献   

19.
刘慧群  康就升 《求实》2000,(3):18-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也有了历史性的重大进步。但时至今日 ,在对非公制经济的认识上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动。本文着重对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认识误区进行辨析 ,以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结论 ,进而在实践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误区之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经济不发达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说明所有制结构改革 ,无疑是正确的 ,但这显得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关系,并且找出了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划分以生产关系为标准,而一个社会内部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则以生产力为标准。一般地说,任何社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都可以分成若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