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奠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杨伯江中日两国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两国政府首脑将从9月开始实现互访。迄今为止,中日关系基本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不断暴露。睦邻、友好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国际交流》2006,(4):32-34
李北海副会长的致辞今年是宇都宫德马先生和西园寺公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已故周恩来总理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时,曾提到“吃水不忘挖井人”,以“挖井人”寓意为两国邦交正常化作出巨大努力的老一辈人士。宇都宫德马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1986年,在宇都宫德马和张香山等有识之士的倡议下,交流协会与日本超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始轮流在北京、东京举办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至今已举办12届。本月底,将在京举办新世纪第三届座谈会.在此,我预祝座谈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七二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总理与田中首相会谈,确定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方针。2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田中角荣。9月29日中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两国邦交正常化。日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贸关系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光辉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1世纪中日关系的好坏,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来说也是相当...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展望探讨两国关系未来,恰逢其时,很有意义。中日毗邻而居,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周恩来总理对两国交往历史有过精辟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在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力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6.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及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中日两国保持长期稳定和友好合作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年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日两国政府都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为21世纪的两国关系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一良好的愿望能否变为现实,不仅取决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也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日两国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国明太祖册封琉球国王640周年、日本丰臣秀吉率兵入侵朝鲜半岛420周年、日本把琉球国改为琉球藩140周年、日本完成甲午战争准备120周年。上述重大事件和历史进程,都与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2018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在中国总理时隔8年再次访日、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历史节点上,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认为,重新梳理实现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的中日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检讨两国双边关系中的得与失,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于东北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点国家。中日两国有两千年的传统友谊,但在甲午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大举侵略我国,破坏了国家关系。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又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参与制造“两个中国”,参与对中国的封锁禁运,阻碍了中日往来和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人民和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中日两国的国家关系,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到正式建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周恩来总理作为新中国的外交首脑,对中日关系有许多卓有远见的分析和判断,他为中日友好亲自做了大量的工作。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笔者就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在中国总理时隔8年再次访日、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历史节点上,重新梳理实现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的中日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检讨两国双边关系中的得与失,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于东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人民的福祉都是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交流》2007,(3):14-16
为纪念中13邦交正常化35周年,应我会邀请.以常任理事山田正为团长的13本霞山会代表团一行10人于9月9—1613访华。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20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有近百年战争创伤的历史。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双边关系经历了70年代侧重强调友好和80年代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等不同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之间的问题和摩擦日益突出,两国关系进入了友好合作与种种摩擦并存的新时期。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认真思考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新特点,以及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等问题,更加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93年春季从日本离任回国已近四年,这期间,我作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从事全国人大立法等工作的同时,也从全国人大角度开展同日本和其他各国的友好活动。今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5周年。进入90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建交22周年。在纪念中泰建交22周年之际,回顾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中泰关系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两国合作和发展的前景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中泰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自1975年两国建立邦交以后,中泰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重新互相认识阶段(1975-197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执政的泰国被波一沙立一他俄政府实行亲美反共反华政策,导致中泰隔绝和疏远。因此,在两国恢复关系正常化以后,相互间需要有个了解的过程。在这期间,双方都派遣了各类人员互访,增进了互相间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上升,经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1997年是中国和日本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中日两国迎来了邦交正常化25周年。25年来,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已由单纯的商品贸易扩展到经济、金融等广泛领域的合作。中日间共同的经济利益使双方愈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许多方面也出现严重反复甚至倒退。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坚持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理性对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中日关系应有明确的方向感,不为狭隘民族情绪所左右,不受偏激舆论煽动;把培育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作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双方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对方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笪志刚 《亚非纵横》2012,(6):9-14,59
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并开启了中日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新时代,迄今已到不惑之年。这期间中日政治关系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两国在经贸等方面合作总体顺畅,中日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量增质升,成果显著。但近年随着中国崛起,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逆转,中日关系出现了以岛屿争执为标志的对立乃至对抗,两国经贸合作也出现诸多争议。如何应对国际经济困难和全球局势日益复杂过程中两国关系出现的纷繁头绪,使中日政经合作继续朝着战略互惠和互利双赢的轨道发展,已成为中日双边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二十年前,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大学间的交流取得了长足进展。仅吉林大学,迄今己与日本国六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除此之外,还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密切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整体是非对抗性的,但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的局部对抗性矛盾依然存在。如今,日方拒不承认中日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和曾经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而企图以军事实力、日美同盟制约中国。这就使钓鱼岛这一局部争议,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全局。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抚今思昔,对钓鱼岛问题追根溯源,了解这一领土争议的来龙去脉,从日本对华战略演变角度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今日前苏联东欧》2005,(1):96-96,F003
10月2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日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55周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二日晚在此间会见了俄罗斯最高法院院长列别杰夫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