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在中国和日本国内都出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并且都体现在了两国国民对对方的感情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方政府对待对方的政策。民族主义可以分为内向型民族主义即合理和积极的民族主义,以及外向型民族主义即不合理和消极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将对方作为其对立面,因此在两国关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中日两国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制约和积极引导各自的民族主义,彼此的民族主义都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能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看待对方,而不是将对方作为参照物和对立物来加以反对。中日两国要更多地提倡地区主义,增加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共同责任,逐渐淡化两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要削弱极端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步入比较良好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陈小冲*在台湾历史上,伴随着大陆移民的陆续涌入,中华文化逐渐在全岛各地拓展、承传并扎根下来。甲午战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在台强力推行同化政策,台海两岸一体性的文化联系被暂时切断。然而,相对的隔离状态和...  相似文献   

3.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4.
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自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农业便纳入日本殖民主义经济中,其间,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台湾农业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1912年2月,台湾总督府发布第16号令,规定“本岛人、清朝人或本岛清朝人所设立的团体,不得在商号中使用‘会社’的字眼。”这个规定显然是为了压制台湾本地资本。台湾总督府这一新政策与其早先的“殖产兴业”政策有所不同,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它包含何种意义?此外,总督府所关心的并不是台湾传统意义上的合股组织团体。台湾至少在清初康熙年间的开垦中就出现了合股组织,一直到日据时期,举凡土地开垦、商业、水产养殖以及各种制造业中都有传统的合股组织。这是台湾总督府没办法限制的。而日据初。台湾企业开始出现新情况。1905年5、6月间,台湾协会干事门田正经受曾经任第二任总督的桂太郎之命,视察台湾各地.见到了本地人组织的株式会社。在近代东亚转型的大环境下。台湾传统产业及其企业家能成功转型吗?本文拟就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台湾文学现代性进程步骤与“五四”文学一样——改文言为白话文使新思想获得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为思想启蒙提供了手段,文学内容的革新更是使文学直接成为运载启蒙思想的工具。但是,由于台湾的现代性(社会的和文学的)呈现着十分复杂的局面,所以,台湾新文学运动担负着启蒙和解放双重历史任务。同时,由于日据下的台湾,灾难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祖国大陆更为深重,所以,它从启蒙过渡到解放的行程比“五四”文学革命从启蒙过渡到救亡更加快速。它的创作实绩从一开始就鲜明地显示出反对殖民压迫的主题指向,它的白话文运动也与大陆有所区别。因此,台湾文学的现代性比大陆更为复杂和特殊。  相似文献   

7.
数百年来,台湾历史与移民问题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期台湾自不必说,这个美丽的岛屿就是依靠来自大陆闽粤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一同开发起来的。日据时期,台湾的殖民地地位及殖民当局实施“将台湾拉开中国而与日本相结合”的两岸隔离政策,使得台湾的移民问题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即从历史上自西往东的单向度移民,朝着多维方向移民的态势发展,且随着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终结,移民群体又各归原位,终点重回起点。本文拟就此台湾移民史上的特殊一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总体评价周翔鹤(一)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研究,无论理论上或现实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台湾学者说“日据时期是台湾社会本质激变的时期”①,毫无疑问,社会经济的变化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者,同时又是其他许多变化的根源和诱因。正确地分析社会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大陆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发展很快,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小说文本分析,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造成的伤害。日本学术界也对“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1895年清政府迫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遂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在台湾的永久统治,不仅设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而且还设立了完善的殖民教育体系,以奴化台湾人民的思想,麻痹台湾人民的斗志,消除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台湾新诗的抗议和隐忍朱双一(一)林载爵在比较杨逵和钟理和时,曾概括出他们各自代表台湾新文学的两种主要精神──“抗议”和“隐忍”①。这一概括是颇为精到的,它也可以在日据时期台湾新诗创作得到印证。台湾诗人的抗议,有时发为对殖民者的直接痛斥,或以昂...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作为最时髦的概念已取代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我在这里所关注的焦点是民族国家面对当代经济力量时的生存能力.我们首先要注意两点:一是民族国家不顾及所谓的新全球文化模式而被强加于身的自我限制;二是那些谨慎的全球化理论家的论点受到关注,他们认为民族国家不仅被自己掏空了,而且被民族独立的"新"要求极大地动摇了存在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40年代获得独立与解放以来,印度和中国都经历了剧烈的民族主义浪潮。但是,这些涌动的民族主义在两国却以显著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民族主义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外部,尤其是针对美、日“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印度,这一浪潮则主要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加以动员和  相似文献   

15.
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掀起了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文协作为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重新唤醒了广大台胞的民族意识,再次激活了因武装抗日烽火熄灭而沉寂五、六年之久的台湾社会。台共成立后,非常重视文化协会的工作,并派骨干党员参加文化协会的各种活动,成功地将文化协会转变成台共的外围团体。然而,台共在领导文化协会时,犯了急躁冒进、打倒台湾民族资产阶级、解散文协等左倾错误。最后,台湾文化协会在日本殖民者镇压下失败了。  相似文献   

16.
刘鹤 《台湾研究》2012,(5):55-59
日据时期苦难多变的社会历史,造就了台湾风格多样、题材各异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文学的灵魂或者说支撑文学大厦的基石没有改变: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特别是台湾知识分子的“遗民情结”,一种失去故国却又坚持“故国”文化理念和固守“故国”政治操守的深层心理结构在深深影响着台湾文学。“遗民情结”所驱动的文学意识是台湾文学中潜在的暗流,  相似文献   

17.
简析日据晚期的台湾“皇民奉公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纯 《台湾研究》2002,(1):75-80,49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台湾即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前进基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席卷东南亚,台湾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它不但是日军陆海空三军补给线的中继站,而且是重要的军需生产基地和兵源补充地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自1937年即在台湾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后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4月19日在台湾成立了“皇民奉公会”。笔者不揣浅陋,在查阅了有关档案史料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在台湾成立“皇民奉公会”的目的及其职能、组织机构,1941年至1945年间“皇民奉公会”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祈指教。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 ,民族主义的影响及其所引发的民族问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解体提醒人们要充分重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 ,所以正确对待民族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事实中吸取教训 ,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 ,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最早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院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这一名词逐渐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所采用。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本文无意厘清这一概念,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